分享

农村俗语,大寒不寒,人马不安,什么意思,大寒必须要冷才好吗

 天悔大哥cqm 2019-01-26

公历2019年的1月20,是一年中24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农村老话说“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可今年春节在2月5日,那应该是2月5日才是新的一年啊,难不成老话说错了?

其实没说错,因为我们24节气在日历中标注的是每一个节气的第一天,24节气是按照地球绕着太阳转一圈的规律,平均分下来每个节气大约就是15,所以一个节气大概是15天,从大寒开始数,过十五天就是公历的2019年2月5日,恰好对上了农村这句老话,所以,咱们很多时候都进了一个误区,说某个节气时,总以为就是日历上的那一天,这就错了。

而基于24节气的农村俗语,也是按一个节气的时间来算,而不是单独某一天来看的,例如“大寒不寒,人马不安”,说的应该是2019年1月20到2019年2月5这段时间,如果天气都不冷,那么人和马都会不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

人马不安也有人畜不安一说,它隐喻了两层意思,非常的巧妙,但从天气规律上看,几乎所有大寒的俗语和老话都一样的,其精髓就在于“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这对人和马有何影响呢?

食物缺乏:古人相亲选相公,有个标准,男人一定要毛发旺盛,这往往代表该男子体力耐力都好,也就能种地,跟着这样的人就不会挨饿,所以古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温饱问题。倘若大寒不寒,连续半个月该冷的时候都不冷,那么,来年很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等异常天气,直接导致农业生产减产绝收,这是农民最不愿意看到和接受的,因为这关系着人们直接的温饱问题,类似也有老话为例“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这要是食物都没了,你说人和家畜吃不饱,能安得了心?所以有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的老话流传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人难扛过去:冬天的老人最经不起折腾,所以很多老人,到了冬天,身体各种问题就会出现,这是人衰老的正常过程,为什么是冬天呢?因为冬天的温度低,老人在低温下血管收缩,血液循环阻力增大,以此产生多种有关心脑血管的疾病,那大寒不寒岂不是更好,怎么老人反而抗不过去了?

大寒已经是四九天,从一九到三九,天气慢慢变冷,老人已经适应了,如果大寒接着慢慢由冷变热,平稳的转到春暖花开,老人的身体扛得住的就抗住了,但如果是大寒暖,那一定形成倒春寒,春天冷暖交替,这对老人来说,最为难扛过去。从这点来看,大寒暖,对老人的身体也是个挑战,所以也就有了这个说法。

有关24节气的老话很多,这些老话和俗语,都是劳动人民在历史长河中观察总结出的规律,有一定的道理,但同时,老话所具有的地域局限性以及15天较长的周期,真的出现如老话说的大寒不寒,又或者大寒不雨,大寒天气干等等气候特点非常的难,所以,大家可以耐心观察一下,不要因为一天寒、一天旱、一天雨,就把整个大寒盖棺定论了。

总结,大寒节气,“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超过九成的俗语和老话都有描述说“大寒应该是寒冷最好,有益于来年的庄稼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