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当时,扇子不是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 到了汉朝,团扇开始出现,手柄置于中间,功能跟现在的扇子一样,用于纳凉, 这种扇子最开始在宫廷中使用,称为“合欢扇”。合欢扇被称为女子寄情的象征,通常采用洁白的绢制成。 团扇的鼎盛发展时期,在魏晋以后。唐代的女子,对扇子情有独钟,在很多的仕女图中,很多的美女都会手持团扇。 古代多推行女子笑不露齿,不与男子直视,而扇子则成为了女子遮面的单品。因此扇子有了“屏面” “障面”的雅称。 在扇子上作画则起源于三国时期,据说是制扇师在为曹操做扇子的时候,不小心把墨滴上了一滴,顺势画了一幅画,自此便流行开来。 到了宋朝,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在扇子上绘画,到达了鼎盛时期。 团扇就造型而言,以圆似明月的居多,亦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八角、瓜楞、蕉叶、梧桐之形,扇形丰富。 擅长生产扇子的地区,则是苏州和杭州,这些地区制作扇子的工艺最为精美,历史也最为悠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