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间能工巧匠无数,而被尊为“天子之巧士,百工圣祖”者,唯有春秋鲁班。古语道“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两千多年前的鲁班,即用自己的智慧和辛劳,创造了诸多影响深远的神奇发明,被后世代代相传沿袭至今,鲁班的才能与其家族有很大的渊源。《古史考》《礼记》等古籍记载,鲁班所在的公输氏家族,以土木建筑为世代传家之技艺,鲁班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都是闻名鲁国的能工巧匠,家庭的熏陶,给予鲁班日后大成以独特的优势。鲁班生于公元前507年,他自幼耳濡目染父辈以木琢物修房筑宇,7岁就无师自通,长至15岁已熟练掌握了这些技能。 尤为难得的是,鲁班从不机械的模仿父辈,而是擅于思考,热衷在日复一日的实践经验中进行新的尝试。在跟随父辈做木匠活的时候,鲁班发现一副精巧的辅助工具往往能事半功倍,而彼时的匠人在做工时,却因为没有系统的辅助器械而大费周章,由此鲁班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凿、锯等工具,成为数千年来木匠的看家必备。鲁班的发明创造,远远超出了木工范围,他制做了加工粮食的石磨、碾子,装置了防盗机关的门锁等等,然而真正让鲁班名扬天下的还要数那些诡异的奇门怪技。鲁班所处的春秋末年,正值诸侯争霸烽烟连绵之时,鲁班云游到楚国时,楚王得知他是能工巧匠,立即下令制作兵器。 鲁班在临阵观摩中突发奇想,竟然发明了“依云而立”的云梯,登云梯可窥敌国之情势,屹立不倒,兵卒以此能直接进入对方的城池。又制木人木马,能以机关使木人驱使木马,可装载人、物拉车自行,这令人想到了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更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鲁班还创造了“木鸢”,古籍记载此物可飞行三日,能载人窥敌城,此木鸢究竟是何物也因技艺失传而不能破解。如此强悍的发明史,奠定了鲁班在工匠史中的鼻祖地位,被尊为“木匠祖师爷”,但鲁班的才能,远不止于此,木匠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身份。 史载,鲁班晚年游说列国而不得志,心灰意冷之下隐遁泰山之南的静谧之地“小和山”。在收徒授技之余,他将自己的毕生所学著作成书,谓之《鲁班书》。《鲁班书》既然是一部工匠之书,人们第一直觉必定认为内中记载的,应是精深的技艺,然而事实却不尽如此,甚至令人心生畏惧,以至于两千年来很少有人敢学。鲁班所作的古本《鲁班书》共分为三大部,真正涉及到土木建筑的仅仅在第一部的前半段。内中包括伐木开山、石匠要令、架屋造梁、修造门楼、泥木石匠四言八句、修造禁忌等,除了这些,剩下的被称为“鲁班法,四百八”。 这“鲁班法,四百八”形象的终结了《鲁班书》的主体精髓,乃是各种阴阳八卦、道术符咒。内中罗列木偶人镇法、万丈深渊法、镇宅符法、土地咒、启水法等等五花八门的异术,学者认为这些鲁班法已经表明,鲁班还是一个精通道家符咒的阴阳术士。那么他为何会将这些与木匠联系在一起?诸多专家认为,古代与今时不同,古人建造房屋楼宇时,为了图个吉利,本来就有风水、相地等很多的说法,负责修造房屋的工匠自然要懂得这些禁忌和习俗。另外,工匠在古代地位较低,难免会遇到苛刻及不公的主家,为了惩恶扬善,木匠也必须要掌握这些压镇门道。 也正是因为如此,《鲁班书》不同于寻常的工匠之书,而被赋予了一层神秘色彩。正所谓“德不配位”,古人认为但凡窃取天机自用者,往往也要付出代价,故而民间匠人世代传说,想要学习鲁班法的人,都要“缺一门”,因此很多人都不敢贸然传承这书中的绝技。 当然在历时两千多年后,随着岁月的变迁,盖屋造房也不再有那么多的说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建筑工匠也备受人们尊敬,鲁班所留的鲁班法更没有人愿意去习练了。然而即便如此,鲁班仍旧是工匠历史上最为耀眼的发明者,他的诸多发明都切实运用到生活中,在千百年间备受人们推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