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沈阳的“经街”与“纬路”

 沈阳枫桥夜泊 2019-01-26

细说沈阳的“经街”与“纬路”

(2007-09-28 13:08:36)

                  细说沈阳的“经街”与“纬路”
  沈阳市每个区的街路名字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皇姑区的街路名称体现了山水特点,它的街多数是以水命名的、路是以山命名的;铁西区街路命名特色突出一个工字;大东区街路命名特点是以地名来命名街路,如八王寺街位于八王寺外等;沈河区各街道命名特色突显历史古城的特点;和平区街道的名称有着浓郁的政治色彩。然而,在沈河区的青年大街与和平区的和平大街之间却有很多街路是以“经”、“纬”命名的,这些数字和经、纬相结合的街路名是如何出现的呢?

  沈阳城曾分为三个区:老城、商埠地、“附属地”

  要了解沈阳街路的“经”与“纬”,还要从100多年前说起,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经纬路产生的历史背景。1903年,沙俄修筑东清铁路支线经过沈阳时,将铁路沿线划为铁路用地,名曰“铁路附属地”,占为己有。1905年,日俄战争后,俄国将铁路附属地同南满铁路一起“转让”给日本,改名“满铁附属地”。同时,也要求中国开放奉天商埠。所谓商埠主要是指在通商口岸向外国人提供居住、经商的方便,允许其租赁或自建房屋及行栈存货等商业区域,这一区域应由中外双方勘定、划界,使用居住权、经营权者应向中方付出租金及费用,而且它也是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唯一合法活动聚集区。

  1906年5月3日,划定沈城小西门、大西门外为外国人居留地,西关边门外辟地一万余亩作为商埠地。商埠地范围东起边墙、西至满铁附属地、北起皇寺广场界内(皇寺路南)、南至浑河大坝止。这个范围不算小,仅比沈阳古城内的面积略小一些。1907年,商埠地划分为正界、副界、预备界三等,对外开放。沈阳最早确定的商埠地,是以原北孤家子村为中心,以今天的皇寺路和市府大路为北南界限,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奉天商埠地北正界。

  商埠地的西面是“附属地”,东面是老城,老城当时是中国地方政府直接管辖范围。

  奉天开埠建路

  20世纪初的沈阳还很荒凉,没有什么大马路。商埠地出现以后,它为了发展必须修建道路。于是,在商埠地划定不久,奉天开埠总局(为开埠新设的管理机构)就开始修建道路。那么这些街道如何来命名呢?相对于商埠地和“附属地”来说的旧市区——边城以内,其街道命名也多体现历史传统或相沿成习。例如:四平街(今中街)、东华门大街、西华门大街等等。而商埠地的道路并没有采用传统的以地名命名的方式,而是把东西向的街道都称为××纬路,南北的街道称为××经路,商埠地的街道名称上有些欧化色彩,经纬路就这样产生了。

  经纬路取名于地球的经线与纬线

  地球仪上经线南北走向,指示东西;纬线东西走向,指示南北,并以360℃分割以确定地球的区位。沈阳的经纬路是与此是相一致的。

  以经命名的是街:一经街,二经街等等,其中一经街到六经街是分成南北的。比如南一经街,北三经街等等。一经街和二经街在沈河区。从四经街开始都在和平区。三经街是沈河和和平的分界,东边是沈河,西边是和平。以纬命名的是路:他们大多数在和平区,不过有很多都是跨沈河区和和平区的。

  以“经”、“纬”命名街路的城市不只是沈阳,比如济南市也以经纬命名街路,但济南经纬路的命名,与地球上经纬线走向恰好相反,把东西向道路命名为“经”,南北向道路命名为“纬”。不仅如此,沈阳经纬路的名字是数字加上经纬这个顺序,而济南却是经纬加上数字,比如说“经一路”、“纬一路”等等。

    最初经纬路多为沙石路

  沈阳经纬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当时商埠地的主要建筑由外国商人兴建。尤其是在20世纪前半叶的“领事馆街”(今三经街)一带,沈阳的“洋风”建筑造型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街路的名称倒是和当时的建筑风格很相配。商埠地划定后,迅速建立起领事馆、银行、邮局等建筑。可以说,“商埠地”的发展促进了沈阳市政建设,市政功能的提高又带动了沈阳街路的建设。

  曾任奉天商埠局总办的韩麟生说过:“治国之道非一,而内政其要也。内政之要非一,而市政其首也。士大夫游乎东西诸国者,其商业之繁盛,都市之整饬,盖未尝不惊其市政之善。”韩麟生认为商埠地“埠政荒芜,百废待举,而经费拮据,设施维艰,乃先募集10余万元,增修经路若干条,纬路若干条,主干路若干条,三角公园一座。”

  奉天建市以后,商埠地的街路设施得到不断的翻修,改修和新筑。

  修建石板路。1923年,翻修了三纬路、五纬路、十一纬路、十二纬路,二十三经路等使之成为石块镶砌的街路。

  新筑沙石路。1924年,新筑南一经路、南二经路、南三经路及十二纬路东段、十三纬路东段、十四纬路东段。这些新路均为土沙路面,总长超过3300米。

  修建便路。1925年,新筑十二纬路北便路、十二纬路南便路、十三纬路北便路等各土路,共长3300多米。

  铺洒沥青路。1927年,铺洒十一纬路、五纬路、三经路、一纬路南半部为沥青路面,共长6600米。

  几年的时间里商埠地的街道设置及路面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到了1931年,商埠地先后建了35条纬路和31条经路。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忙于内战,沈阳原有的道路遭到严重破坏,城市面貌处于又脏又乱的状态。沈阳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城市进行恢复和改造,昔日“风天扬尘土,雨天踏泥泞”的面貌已成为历史。经纬路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扩建和改修。

  经纬路记载着沈阳城市的现代史

  沈阳在向近代城市转变的过程中,交通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上个世纪初沈阳出现了马拉轨道车,即马车铁道,就是在街道上铺设轻型钢轨,用马车拉着车厢在铁轨上奔跑。最初的马车铁道就建在一纬路上,由奉天驿(现沈阳站)经十间房、小西边门,全长4.03公里。1907年9月11日,轨道工程开始,四个月后全面竣工。1922年11月,奉天省长公署解散了中日合办沈阳马车铁道股份有限公司,西塔至奉天驿之间的马铁后改建成有轨电车。

  开埠不久,北正界东部,即现在的市政府及以北,直到皇寺以东设有美国领事馆、德国领事馆等建筑。在商埠地北正界尚待发展的时候,又有南正界的出现。它东起边墙(今北京街),西至今和平大街,北临一纬路(今市府大路),南到十一纬路。原在北正界的外国领事馆纷纷迁入南正界。1908年,日本在二纬路设立日本总领馆(现沈阳迎宾馆)。此前,日本、美国、英国、德国、俄国都分别在南正界设立总领事馆。其后,又有法国、意大利、波兰、澳大利亚等国在南正界设立了领事馆或总领馆。这些领事馆与经纬路紧紧联系在一起。

  1957年改为经街、纬路

  解放后,沈阳市政府对街道名称进行了统一的规范。1957年,沈阳市开始启用新的街道名称和新的街路牌。把东西向的道路称为“路”,南北向的马路称为“街”,经纬路的名字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经路改称为经街,几经路就改为几经街。不仅如此,一些经纬路改为其他名字。比如说,1908年修建的一纬路,它是商埠地西塔至今市府广场一段,改名为市府大路;一经路(包括南一经路和北一经路),商埠地与老城的分界线,经过不断延伸,成为一条贯通南北的主干道,就是今天的青年大街。多数的经纬路已经改了名字,人们已经不知道它们曾经也叫过经纬路。

  今天的人们可以在东起青年大街、西至和平大街、北起市府大路、南至南运河这个区域内寻找经街纬路。

  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经纬路现在已经从沈阳人的身边消失了。比如说,原二十纬路和二十一纬路,在南京街1979年和1983年两次扩建中被扩入其中,使南京街成为沈阳市南北向的重要干道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