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壶口瀑布即将消失?

 唯我英才 2019-01-26

作为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不仅是一道壮美的景观,它是黄河的形象代表,更有不屈不挠的象征意义。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壶口瀑布在抗战期间成为中华民族不屈外侮共御强敌的形象代表,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现在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在这里举行。

壶口瀑布即将消失?

这是某次活动期间的腰鼓队在壶口瀑布边合影。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的函》,标志着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正式启动,也意味着古贤工程前期工作进入了快车道。

古贤水库选址位于黄河壶口瀑布上游10.1公里处,由于黄河含沙量巨大,每年6 ~ 9月汛期,壶口瀑布呈现浓重的黄色,壶口瀑布因此也是世界最大黄色瀑布,古贤工程拦截泥沙后,壶口瀑布的黄色景观会不会成为绝唱?

壶口瀑布即将消失?

1997年6月1日,香港特技演员柯受良驾车飞跃壶口瀑布,创造了世界飞车史上最长记录,这项活动当时引得

1938年,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正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积极动员全民投入抗日战争。当年9月,国民政府抗战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抗敌演剧队从武汉出发奔赴各抗日前线进行宣传工作。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武汉到西安,然后经洛川到宜川壶口附近的渡口,东渡黄河进入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壶口那排山倒海汹涌澎湃的瀑布,以其磅礴的气势震撼了每一个演剧队员,而渡河过程中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更是给每个演剧队员留下深刻印象。演剧队到了晋西吕梁游击区之后,黄河咆哮怒吼的景象时时浮现在当时随队的诗人、共产党支部书记光未然的脑海,目睹游击健儿的抗敌英姿,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1939年初,从吕梁到达延安的光未然用了五天时间,创作出了400多行的长篇朗诵诗《黄河吟》,他在诗中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排山倒海,汹涌澎湃,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它是中国的大动脉,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这些诗句既客观形象地描绘了黄河壶口瀑布动人心魄的景象,又慷慨激昂地呼唤人们以黄河咆哮的激情投入到抗日战争之中。光未然激情四溢的长诗,打动了音乐家冼星海,他当即就与其合作,根据朗诵诗写成了《黄河大合唱》组曲,《黄河吟》成为大合唱的歌词。随着《黄河大合唱》的传唱,“怒吼吧!黄河!”“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传遍全中国,成为全民抗战的宣言,壶口瀑布也因此而成为黄河的形象代表,成为中华民族不屈外侮共御强敌的形象代表,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壶口瀑布即将消失?

壶口瀑布

1976年我第一次来到壶口边,望着雷霆万钧挟泥夹沙倾泻而下的黄色瀑布,震撼激荡的心情根本无法用语言形容。1980年代初,我开始拍摄壶口瀑布,在此后将近40年时间,我从地面到空中,全方位拍摄壶口,并由拍摄壶口而发展到从源头至入海口全面拍摄黄河,通过拍摄,我对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壶口,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壶口瀑布位于秦晋峡谷的南段,河东是吕梁山,属山西省吉县辖区;河西是黄龙山,为陕西省宜川县辖区。这里山势雄峙,石壁峭立,黄河从内蒙古平原进入秦晋峡谷,一路奔腾向南,流淌到此时,原本宽500米左右的水面,突然被收束压缩到二三十米,然后从陡崖上倾泻而下,《宜川县志》记其地“悬注潆旋,有若壶然”,水到这里“直下千仞,地皆震撼,其下湍澜惊波,如山如沸”,所以被命名为壶口。

“壶口”一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其中两次提到壶口,都与大禹治水有关。“既载壶口,治梁及歧”,说的是大禹治理黄河从壶口开始施工,后来“导岍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壶口作为地名出现,并没有提到瀑布。此后的历史文献中提到与壶口关系密切的是“龙门”“孟门”和“石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