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丽江古今楹联中的三多崇拜

 gudian386 2019-01-26

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有着脍炙人口的楹联传统,国内誉之“滇人擅联”;位于滇西北一隅、纳西族聚居的丽江,则久来被称为云南省的“楹联大县”(指撤地设市之前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今古城区和玉龙县)。纳西族民众普遍喜爱对联艺术,社会运用面十分广泛,内容上既“阳春白雪”又“下里巴人”,雅俗並存,普及城乡。不仅年年用以辞旧迎新、“门联春贴亦堪夸”必不可少的春联,用于婚庆之喜的婚嫁联,给老人祝寿的贺寿联,办“白事”过程中的丧联、挽联、守制联以及墓联,建造新房、乔迁新居之联,举办庆典活动时的庆典联,友人间相赠、予以勉励的题赠联,抒发个人情怀的抒情言志联,选之悬挂于书房、厅堂中的格言联,大量存在于丽江各处风景名胜的胜迹联,等等,而且自古而今都在创作唯丽江独有、可用纳西语和汉语双读、双释的“双解联”,以及当今方兴未艾、运用纳西东巴文字书写的对联。

“年年春二月,户户祝三多”。纳西人对素来信奉的保护神“恩溥三多”,自明代木氏作家迄今,一直采用着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学艺术样式,虔诚地表达心中的景仰和希冀,成为丽江古今楹联与同中华联苑中一个独特的、具有鲜明的民族与地域特色的内容。

独具特色的“三多联”,为数不在少,但明清代至民国年间出现的这类楹联,多数没能流传下来,有的则于辗转传抄产生了文字失误,平仄对仗不协了。兹遴选如下7联,加以注释和点评;窥豹知斑,可领略纳西民族自古迄今以楹联表达的三多崇拜。

最早的一副“三多联”——明代木公题北岳庙三多阁联

一片垂慈花马国

千秋永镇玉龙山

【注释与点评】木公(1494—1553)为明代丽江第八任世袭土知府,诗作甚丰,为木氏代表作家之一。

“花马国”原指丽江巨甸一带,志载:“花马山,在丽江府西北三百五十里旧巨津州东南界,岩有石如马,其色斑斓,昔摩些诏自名其国为花马国,本此。” 木公因写《华马国》诗:“政暇西行花马国,铁桥南渡石门关”。其后“花马国”泛指整个丽江纳西族地区。

此联当为明嘉靖乙未年(1535),木公命扩建北岳庙之时所题,表达了对所供奉纳西族保护神“恩溥三多”的景仰和希冀。

唐代中期,南诏国主异牟寻僭封五岳四渎,以乌蒙山为东岳,高黎贡山为西岳,蒙乐山(无量山)为南岳,玉龙雪山为北岳,大理点苍山为中岳;“四渎”为怒江、澜沧江、黑惠江和金沙江。传说五岳四渎为群神所居,因此历代帝王多亲祭境内的名山大川进行“封禅”,并建神祠以祭祀。“封”为筑土坛祭天,“禅shàn”为清理场地祭地,是起源于自然崇拜,演变为封建帝王藉以宣告受命于天、拥有四方领土的政治行为。五岳居于南诏境内的东、西、南、北、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位,故而五岳象征帝王的“普天之下”。南诏封禅之后,玉龙山之麓建起了北岳庙,成为玉龙山的山神庙、丽江最早的庙宇。

北岳庙始建,不在今址(参见杨汝凤、杨志坚的调查文章)。在其后迁建和扩建的历史岁月中,与纳西族民间的白石崇拜传说联系了起来,视为玉龙山神显灵,于是在北岳庙中设立专祠、供奉白石神像,以纳西语美称为“恩溥三多”,意即三多老祖。明代以来,民间传说中又融入了新的内容,三多神又成为木氏土司麾下最为骁勇的战将;木氏土司历次出征获胜,也宣扬是三多神暗中显圣助战。当木公扩建北岳庙之际,便于亲撰《重修北岳庙记》的碑文中明白宣称:“恭惟乃圣乃神,福我之民,障我之疆,佑我木氏千百世之子孙……”因而传说穿白甲、戴白盔,骑白马、执白矛的三多神,不仅成为玉龙山的化身,也成了纳西族的民族英雄、最大的保护神;原本是专祠的三多阁,便与起初的北岳庙合二为一了;纳西民间,也就习以“三多阁”代称北岳庙。此即木公题写这副楹联的初衷及其内涵。上行下效,成为纳西人撰题“三多联”的发端。

“一片”,从地域上、实际上亦以此方子民的民族性,界定了三多神“垂慈”的范围,与“千秋”形成了时间和空间相对、平仄与语词结构(数量词组)的对仗,工稳而意境博大。“垂”为敬辞,用于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如:垂爱、垂怜;在此还含有“给予”之意——给予慈爱。“镇”:以武力维持(一方)安定。

(佚名)题北岳庙三多阁联

玉岳巍峨,丽民咸沾厚泽

金江浩荡,惟公独显灵威

【注释与点评】此联以丽江标志性地域特色的玉岳、金江起兴,亦为“拟人”手法——将玉岳视为三多神(即下联中的“公”),因而感情色彩愈加浓烈,颂扬了三多神之贶世利民及其勇武。

咸:全部、都。 厚泽:深厚的恩泽。

【清】王锡桐题北岳庙联

主此土,安此邦,是极八百里金沙,胥蒙圣佑

降为神,封为帝,凭竟亿万年雪域,永著灵钟

【注释与点评】王锡桐字梦桂,号叶唐,丽江古城纳西族,清道光丁酉科(1837年)拔贡,旋于此科乡试中举人。选为大挑知县,试用江苏,历任如皋、睢宁、安东等县、徐州同知,充咸丰己未科江苏乡试同考官。后兼理镇江知府,在任上卒于金陵。

胥:齐,皆。“圣”即雄镇此方的玉龙雪山,亦即三多神。

“降为神”:玉龙山被人格化地视为纳西民族的保护神——恩溥三多。

“封为帝”:玉龙山在唐代受南诏封禅,封号当为现今三多阁所悬匾额上的“雪石北岳安邦景帝”;宋末元初,忽必烈于1253年率大军南征大理经丽江时,又敕封玉龙山为“大圣北岳定国安邦景帝”。

“灵钟”为“钟灵”倒装,以与“圣佑”对仗。钟,意为凝聚、集中;灵即灵气,引申为优秀的人物。参见成语“钟灵毓秀”。

【清】杨元之题北岳庙三多阁“双解联”

三多得愿意

八极告新猷

【注释与点评】杨元之(约1848—1892)字用九,丽江古城纳西族,清廪生,以特有诗才著名——他对本民族的民歌民谣极感兴趣,所写的汉文诗多具纳西民歌风格;撰写楹联力求汉语、纳西语两用。其作品多已散失,留存于世那首著名的《重到文峰寺》就是一首汉语、纳西语兼通的诗作:“暮多好山色,庭菊冷露滋。佛心徐可觅,佳哉宜意移。”——此诗汉意自明,纳西语意则为:“不见日久啦,又来此山行。但听百鸟唱,好似诵佛经。”

此联以汉语读来,“得”即得到(三多的应允);“八极”:八方极远的地方,指普天下;“告”即告诉、宣告;“猷”为计划、谋划,是名词。全联汉语语意为:希望得到三多神同意,就向普天下宣告(我们的)新计划。

而以纳西语读来,“得”读如“特”,表示句中动词“愿”(所期望)的指向——是向三多神求愿;“意”读如“耶”,音调拖长,是个表达情感的语气助词;“八极”为庄稼;“告”为好;“新”读如“修”,是个表示结果的时态助词,表示庄稼丰产的期望能够得以实现;“猷”,意为给予,是动词。

汉语之联:“愿三多同意众盼∕向八方宣告新猷!”

纳西语联:“祝愿三多神∕保佑庄稼好!”

可见,汉语联说的是经众人酝酿、要征得三多神首肯的一个计划,而纳西语联则只是祷求三多神保佑庄稼好——两种语言所表达的联语意义各不相同。这就是可用纳西语和汉语双读、双释的“双解联”。

此联由纳西族旅昆乡友杨仲文先生献悬三多阁。

周善甫先生代“丽江旅昆老人联谊会”题献三多阁联

恩溥是善耕牧、善歌唱、善战斗的神祇,曾为斯土洒热血

纳西乃多英雄、多才俊、多能手之民族,愿以自强荐心香

【注释与点评】此联如作者按语所强调:“指出了‘三多’之特具其他天神所没有的人民性;‘三多娃’为边民,而表现出其他边民所不及的卓异资质。两者都言之有据,并非溢美。而崇英烈、荐蒸尝,也出于更高的理念与情感,一洗往日献牲帛、祈福佑的陈套……”

此联今镌悬三多阁。

赵净修先生题北岳庙三多阁联

恩溥在纳西心中,纳西在恩溥心上,心即是神,神心永善

三多乃雪岳身影,雪岳乃三多身容,身常修德,德身宏昌

【注释与点评】此联亦评说之联。作者之论,着意采取了“回环”手法——“恩溥在纳西心中,纳西在恩溥心上”、“三多乃雪岳身影,雪岳乃三多身容”,一俗一雅,论述得十分精彩!而且对仗极为工稳:句中的两处“纳西”对两处“雪岳”,四个“心”字对四个“身”字,两个“神”字对两个“德”字,此处并采用了“顶针”手法:将上下支前一分句的句脚字“神”与“德”,作为后一分句的句头字,使这两个分句既凸显了“神”之有“德”的寄意,又首尾相连,一气呵成,造成了一种琳琅醒目、“联珠”的艺术效果。

此联今镌悬三多阁。

李世宗先生题北岳庙三多阁联

白骑归来,泉美酒香欢岁月

玉龙起舞,云蒸霞蔚壮山河

【注释与点评】白骑(jì),指代三多神。三多神的“归来”,当然是胜利归来,这是“高若”——纳西族民众由来的期盼与呼唤。当共其子民一道,欢愉此境“泉美酒香”、和平安宁的岁月。

责任编辑:韩新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