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现在用什么数码相机,最后肯定要得到一个文件。 不管你选择用什么格式,是普罗大众的JPG还是大师推荐的RAW,总是要看见一个图标…… 你可以随便该文件名,但是改了小点后面那3个字母你八成就打不开这张图了,那3个字母就是你的照片格式名。比如jpg,tif,gif,psd,cr2,nef,png……怎么样,是不是已经眼花缭乱了? 今天就来说说这些个超级复杂到邪恶的图像格式和色彩管理的关系吧。 鉴于文件格式有很多种,跟玩摄影的有关的其实就3种格式。JPG(JPEG),RAW,TIF(其实应该包括引申出的PNG)。 JPG 是一个可以提供优异图像质量的文件压缩格式,设置为JPEG格式所拍摄的照片在相机内部通过影像处理器已经加工完毕,可以直接出片。有很大一部分初级爱好者——应该也有一部分资深器材党——相当迷信相机的“直出“,其实也就是相机厂商给出的图像算法。在大部分数码相机 中,这个“算法加工”功能还是很出色的,并且我可以负责任地说JPG是一个值得相信的存储格式。虽然JPG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一般情况下,只要不太追求图像的高品质(普通消费级DC也很难谈上追求图像画质的极致),你会发现JPG有诸多值得考虑的优势,所谓压缩格式就是,JPG获得一个图像数据,通过去除多余的数据,减少它的储存大小,但在压缩过程中丢掉的原始图像的部分数据是无法恢复的,通常压缩比率在10:1至40:1之间,这样JPEG可以节省很大一部份存储卡的空间,从而大大增加了图片拍摄的数量,并加快了照片存储的速度,同而也加快的连续拍摄的速度,所以广泛用于新闻摄影。如此之多的好处,对于大多数人和普通摄影爱好者来说,低压缩率(高质量)的JPG文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说了JPG这么多的好话就要再挑挑毛病了。尽管JPG方便简单,但是对于高品质图像来说JPG有个先天上无法克服的缺点:色彩压缩导致的画质损失,尽管各家厂商通过日益强大的相机处理器升级自己的算法,但是以高画质为诉求的单反相机基本上都具备了12bit以上的数据处理能力,但是JPG先天就只有8bit色彩存贮能力,也就是说高画质机身的优秀处理能力在出JPG图的时候已经被浪费的很多了。之前有篇文章讨论过显示器的色彩表现问题,在8bit面板上的色彩表现依然是达到或超过12bit的图像画质占据绝对优势。更不要说还有内置14bit LUT和3D LUT的专业级影像显示器,他们都是表现12bit图像的行家。在追求画质的道路上“无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相机厂商都给出了统一的答案:RAW 目前几乎所有单反或微单(无反)数码相机都支持使用RAW格式拍摄照片, RAW文件是英文原意应该是:“原料”,在专门的后期软件中我们可以任意的调整RAW的色温和白平衡等参数,而后进行创造性制作,这样第一不会造成图像质量的损失,保持了图像的品质;第二不会对RAW格式有任何破坏性处理,即使导出的图像不满意也仍然可以继续加工直到摄影师本人满意为止。RAW只会记录光圈、快门、焦距、ISO等数据,并未对所拍摄的图片进行任何加工,为图像保存了完整的数据,所以说摄影师存储文件都会推荐用RAW格式。从存储空间说,RAW比JPG还是大不少,不过各家厂商有自己的RAW算法来控制文件大小,比如佳能使用CR2格式,尼康使用NEF格式,都比DNG格式的RAW文件要小。在色彩管理流程中,除了ISO、快门、光圈、焦距之外,其它设定对RAW文件不起作用,色彩空间、锐化、白平衡、色相、饱和度、色纯度、降噪程度等所有操作将在软件中控制调整。这才是RAW格式真正的强大之处,将影像品质完全掌控在摄影师手中。 但是我们所拍摄的RAW格式的图片不能在很多图片浏览器直接打开,各厂家CCD或CMOS的排列和转换方式和影像处理器的运算方法不同,RAW数据的记录方式也不同,以前只有通过厂家的处理软件才能将其转换成通用格式,比如佳能的DPP和尼康的capture NX。从photoshop CS(ps8.0)开始,adobe把adobe camera raw(ACR)这个伟大的插件“免费“集成在photoshop中,从此ps才成为真正的数码影像处理利器。其实在早期的ACR中,由于adobe没得到厂商最新的RAW算法,往往会闹出用ACR打开图像时偏色甚至乱码的乌龙。想想也是,各家相机厂商谁会把自己的CCD(CMOS)排列和运算的核心技术拱手交给一个”第三方“厂商来做数码暗房软件。但是随着ACR的发展,到现在的最新版本中,ACR8.0(前几天最新版本已经升级到8.2)的解RAW能力堪称完美,无论是亮部还是暗部的光影细节都能处理的相当完美,加上ACR中强大的降噪和锐化以及色彩处理选项,可以说目前的ACR已经是当之无愧的RAW格式处理之王。 说到ACR就不能不提lightroom这个软件,lightroom其实对应的是传统darkroom这个单词,“明室“VS”暗房“,可以理解为lightroom是真正为数码暗房开发的软件。从摄影者的角度来说lightroom是更为简便易用的软件,单从处理RAW格式图像的能力上,lightroom可能还要更强大一些。 最后还是唱一下RAW的反调,RAW这种格式其实也不能说是完美的图像格式,因为说白了RAW其实就是个数据包而已,色彩空间、白平衡、色相、饱和度这样的色彩参数都是完全由后期处理软件来指定。要把RAW格式直接拿给别人,那就跟过去的摄影家们开影展只展出胶片底片一样。所以我们还是需要一个相对比较通用的图像格式,但是又不能有色彩和画质损失。 前面已经说过RAW是“无法更改“的,而JPG每次写入都会被压缩,我们要用一个标准的无损格式来存储照片,起码要保证在图像被修改时不会由于压缩而丢失信息。比较常用到的又可以被所有照片处理软件读取的文件格式,首推TIF和PNG这两种格式。TIF是一种比较老的规范,文件大小也比较大。最早TIF是为扫描图像而开发的,特点是保持极高的画质,但是高画质和文件大小成正比的,不管使用什么算法,TIF格式都来自TIFF基线核心技术。 相对来说PNG更先进一些,相对TIF格式占的空间要小很多(比JPG小是不可能的)。而且PNG同JPG一样是开放性互联网标准图像格式,好处就是算法免费。PNG格式下图像同样是不经压缩的,而且可以支持到48bit色彩位深,也支持图层功能。随之带来的好处就是对色彩管理支持非常完美。当摄影师用的图像处理软件和修图师调色师用的都不一样的时候,TIF和PNG这两种图像格式是更好的选择。 摄影师的作品需要去输出的时候,打印机的驱动会先把图像文件转换成特定的格式。在互联网时代图片能否正确被浏览器显示也是个很关键的问题。在这些应用层面,PNG格式在画质和文件大小上达到了平衡,但无法兼容打印机的标准,也不能加入Exif信息。所以摄影师在做照片输出时还是以TIF格式为主,但做网络图像展示中,PNG逐渐成为主流。
综合总结一下: RAW格式所以存在,是为我们得到完美的画质,为影像锦上添花,通过调整曝光、亮度、对比度等等参数,让影像达到最佳效果。但是也不能把照片的品质全部寄托在后期电脑修图上,一定要明白一张照片如果严重曝光过度或不足, 后期技术再好也不会达到满意效果,再有经验的PS高手,也不可能把废片修复成完美的图片,所以开始就要使用正确的方法和思路拍摄每一张照片,后期只是通过对图片简单的整体或局部的调整,让图片呈现出最佳或特殊的视觉效果,至于真正的影像作品一定是要做输出才能说到底是否成功。而色彩管理贯彻在整个摄影流程中,就像跑道或者路标一样,帮助我们时时刻刻把握影像品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