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压氧在加、稳压不同阶段吸氧对治疗脑血栓形成疗效的影响

 老叟任 2019-01-27


摘要:目的 探讨高压氧在加、稳压不同阶段吸氧对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疗程选择。方法 将80例脑血栓形成患者按加、稳压阶段吸氧的高压氧治疗分为两组,两组均配合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加压阶段就开始吸氧气,对照组30例在加压阶段吸空气,稳压阶段吸氧气。结果 观察组50例治愈和显效率为94%,对照组为56.6%,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压阶段吸氧治疗脑血栓形成能提高疗效。第2~3疗程效果最佳。

关键词:高压氧;脑血栓形成;加、稳压阶段吸氧;疗程选择

脑血栓形成可出现较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增加社会及家庭负担[2],因此,临床上一直在不断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8月应用加、稳压不同阶段吸氧治疗脑血栓形成80例,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患者中男56例,女24例,年龄40~74岁。入选患者均符合2005年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为:(1)患者入院距发病时间均>72 h;(2)既往曾有脑卒中病史,入院前就存在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定位表现者;(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病灶不明确者;(4)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者;(5)昏迷和痴呆者[4]。全组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定位诊断明确。大脑前动脉区12例,大脑中动脉区18例,丘脑12例,基底节区3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高压氧治疗方法 采用GY3078/0.3-20医用空气加压舱,观察组:加压阶段吸氧20 min,稳压吸氧60 min;对照组:加压阶段吸空气20 min,稳压吸氧80 min,治疗压力2.3ATA中间休息10 min,减压时间20 min,两者戴面罩吸氧时间相同(80 min)。1次/d,12次为1个疗程。如患者无不良反应,一般连续治疗2个疗程,需要继续治疗者,待第2疗程结束后,休息5~7 d。


1.2.2 药物治疗方法 常规口服脑复康、复方丹参片、ATP片、维生素E、曲克芦丁片,血压高者加服降压药物。结合患者病情,给予血液稀释疗法或抗凝治疗。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相关标准[5]。(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l% ~100%;(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以内;(5)恶化: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由表2可见,观察组基本治愈和显著进步率共计94%,对照组56.6%,两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由表3可见疗程与疗效也有一定关系,但效果最明显是在第2~3疗程。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4周后观察组 50 21.44±8.901 14.84±5.108①②对照组 30 22.53±9.317 17.83±1.492

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比较,②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百分率/%)]

/%观察组 50 22(44.0) 25(50.0) 3(6.0) 0(0.0)组别 例数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 30 7(23.3) 10(33.3) 11(36.7) 2(6.7)93.3

表3 疗程数与疗效的关系(n)

疗程 例数 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 进步 无变化 总有效率/%1 18 0 4 10 4 77.78 2 36 13 16 6 1 97.22 3 16 5 8 2 1 93.75 4 10 2 3 3 2 80.00

3 讨论

脑血栓形成是在脑动脉内膜病变基础上产生的,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因血管的阻塞、麻痹使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二氧化碳及乳酸蓄积,造成病灶区的“过度灌注现象”和“盗血现象”、“过氧化现象”,其进一步破坏颅内“自动调节机制”,更加重脑组织缺氧[6]。其突出表现是由于血液障碍而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继而水肿而致脑代谢障碍及神经功能丧失。缺氧使有氧代谢不能正常进行而代之以无氧酶解,能源ATP生产剧降,细胞“钠泵”停运,血脑屏障破坏,产生脑水肿。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机制是:(1)提高氧分压、增加血氧、组织氧含量;使那些已经发生代谢障碍的脑细胞的氧分压大大提高,极大丰富了组织的氧含量及氧储备,可迅速纠正脑缺氧及能量的产生与转化,阻断缺氧造成的恶性循环,促进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7-10]。(2)降低颅内压,预防和治疗脑水肿。(3)提高氧的弥散率和有效弥散距离。(4)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及病变血管修复[11]。有报道认为,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阳性者发生动脉系统血栓事件比例最高,ACA抗体的促凝作用呈多元化,主要表现为削减活化蛋白 C,下调凝血酶Ⅲ(AT-Ⅲ),抑制内皮细胞活性和β2糖蛋白I的抗凝活性,增强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功能等[12]。一旦 ACA抗体效价持续在高值容易导致脑血栓形成反复发作,预后不良。ACA引起血栓形成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ACA直接或通过辅助因子 (β2糖蛋白)与体内普遍存在的磷脂相互作用,干扰凝血系统功能,促使血栓形成。高压氧治疗可以降低血清抗心磷脂抗体 (ACA)[13]

高压氧治疗全过程包括加压、稳压和减压三阶段。空气加压舱治疗时,老的方法是在加压阶段吸空气,稳压阶段吸氧气。高压氧治疗的全过程发生气体饱和与脱饱和,气体出入人体有三规律:(1)先快后慢,(2)先进后出,(3)快进快出,慢进慢出;由于先快后慢规律可使先入气体有较大的压力效应,先进后出规律可使先入气体有较大的时间效应,因此在高压氧治疗时应先安排吸氧气后吸空气,这样可以提高氧分压效应量,降低氮分压效应量[14]


尽管高压氧具有多种作用和全身性治疗,但高压氧的辅助治疗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高压氧可使血管收缩,使氧自由基增多,高压氧有些作用虽然存在但较弱,所以治疗时需要配合其他辅助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最常用的辅助治疗为并用抗氧化剂、血管扩张剂等[15]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结果提示,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效果是肯定的,不仅可以缩短病程,而且改变了传统治疗的局限性。因此在高压氧治疗脑血栓形成时,一定要把握进舱治疗时机,一旦诊断明确,即可入舱治疗,这样可减少致残率及后遗症的发生[16]

高压氧疗程的选择,本组结果显示,明显的疗效大多出现在高压氧治疗的2~3个疗程。如果疗效不佳,不应单纯、盲目增加治疗次数,因为其效果并不随高压氧治疗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大,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其他的治疗方案或配合其他治疗措施同时进行。总之,高压氧在加压阶段吸氧对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具有良好的作用,可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

[2] 鲍 文,陈和木,高晓平.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徽医药,2011,15(4):502-503.

[3]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分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7,7(2):200-202.

[4] 陶子荣.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信度、效度及敏感度的评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30(3):283-284.

[5]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6] 杨 琳,傅 敏,高春锦,等.高压氧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的影响[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5,12(4):236-239.

[7] 刑晓娜,张 燕.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102例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1,9(8):122-123.

[8] 岳修联,曹 辉,王 岩.依达拉奉联合高血氧、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1,39(4):700-703.

[9] 李 惠,李小红.高压氧对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4,32(1):27-28.

[10] 蒋 玲,帅 杰.依达拉奉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67例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1):43-45.

[11]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568.

[12] Andreotti F,Becker RC.Atherothrombotie disorders:new insights from hematoloty[J].Circulation,2005,111(14):1855-1863.

[13] 麦用军,李 翔.高压氧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ACA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1,51(2):39-40.

[14] 肖平田,任力锋.加压阶段吸氧与吸空气效果的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04,21(6):210-211.

[15] 肖平田.影响高压氧疗效的因素[C].湖南省第五次高压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9:13-15.

[16] 邢宝鹏,王 赞,纪 莉,等.高压氧治疗时机对脑梗死患者疗效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98-199.

Effect of hyperbaric oxygen uptake under steady pressure and inflating phases on cerebral thrombosis

Lei Bei-ping,Li Gan-xiang (Department of Hyperbaric Oxygen,PLA No.169 Hospital,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hyperbaric oxygen uptake under steady pressure and inflating phases on cerebral thrombosis and the treatment choice.Methods 80 cerebral thrombosi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both apply drug therapy.50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inhaled oxygen under inflating phase while the 3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inhaled air under inflating phase and inhaled oxygen under steady pressure phase.Results The curative and effectual rate of 50 samples in observation group is 94%and in control group is 56.6%.The curative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i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cerebral thrombosis can be enhanced by oxygen uptake under inflating phase.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second and third courses of treatment are best of all.

Key words:hyperbaric oxygen;cerebral thrombosis;oxygen uptake under steady pressure and inflating phases;treatment choic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