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宝贝,这件宝贝就是一个女骑俑。骑马是古人最基本的出行方式之一,而马腿,无疑是人腿的加长和加强。故此,无论古今中外,人们对马匹,都有着独特的感情。可是,对于男尊女卑的关系,女人与马的关系并不大,更别提女子骑马了。那么出土在郑仁泰陵墓的女骑俑。其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为您从头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郑仁泰,名广,字仁泰,荥阳开封人,曾经效力于秦王府,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他曾做过先锋,被列为开国功臣之一。郑仁泰死后,其墓位在陕西礼泉县烟霞镇马寨村西南,是一座大型的陪葬墓,隶属于埋葬唐太宗和其皇后的昭陵。郑仁泰墓中曾经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包括墓中大量的彩色壁画,以及数量可观的人形陶俑,陶俑皆采用彩釉手法,风格造型独特活灵活现,墓葬风格具备唐初时的背景特征。
昭陵曾经因为被盗掘过,在接到热心群众的举报后,马上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迅速成立专家组前往进行调查。此时可恶的盗墓贼已经逃走,只留下被挖出来的残破墓道,为了能够让珍贵文物不再历经劫难,经过层层上报,文物部门决定对昭陵的一些陪葬陵进行保护性发掘。
在对郑仁泰墓的保护性发掘中,专家们找到了不少的彩绘人俑,出土的众多人俑中,不但风格各异,甚至还有许多胡人的造型。这些发现让专家眼前一亮,开始着手对这些胡人陶俑进行细致分析。就在研究的过程中,他们才偶然发现了一个“更为特殊的”人俑,这个陶俑高37.3厘米,长26厘米,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神情肃然的看向前方,而马上端坐的人,头戴笠帽,着淡黄色纱衣,下身为长裙打扮,足下蹬着一双尖头鞋子。真的让人很讶异:这马上端坐的骑士居然是一个女子。
该女俑出土后,引起了考古界的一片哗然,因为这个造型实在太过离奇,甚至让人感到有些匪夷所思。我们都知道,古代由于封建礼教的压制,导致女子的地位极其低下。古代男子用所谓的三从四德,来规制女子的德行操守,诸如女子“三寸金莲”,“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笑不露齿”等等,甚至女子穿的衣服都要必须得体,不能露出肌肤,更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抛头露面,如此才算是贞节烈女。
可是该女骑俑上却一反常态,她不仅骑上了高头大马,神情悠闲怡然自得,更是着装不够严整,与古代对女子要求的制度完全背道而驰,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尊女骑俑,竟出土于达官贵族的墓葬。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才让该女俑如此与众不同呢?其实经过小编的研究,之所以会出现女骑俑,这跟唐代时的社会风气有关。
由于李唐王朝源于鲜卑民族,在当时与各民族接触来往密切,民族大融合时期也正是由此开始,因此“胡”风尚有遗存。受这种风气影响,当时的唐王朝形成了“礼教不兴,闺门失礼”的状况。唐代妇女不仅可以在公共场所不回避男宾,也可以在街上随意游走,甚至在王公贵族中,女子还能参与政事,可谓是古代“妇女解放”的标杆时期。
郑仁泰墓中的这尊唐彩绘釉陶戴笠帽骑马女俑,不仅代表了唐代时高超的彩釉工艺,还将当时开化的社会风气展现的淋漓尽致。唐朝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最耀眼的国家,就是其对外博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所造成的,唐朝正是拥有了海纳百川的大国气度,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