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知识与能力108个常考简答题汇总

 昵称61653160 2019-01-27

  31. 感觉的基本规律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联觉效应;

  (4)感觉后效。

  32. 简述知觉的特性

  (1)知觉的整体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选择性;

  (4)知觉的恒常性。

  33.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1)流畅性,指发散思维的量,单位时间内发散思维量越多,流畅性越好;

  (2)变通性,指思维在发散方向上所表现出的变化和灵活;

  (3)独创性,指思维发散的新颖、新奇、独特的程度。

  34.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35. 注意的分类

  (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36. 简述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到的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3)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上;

  (4)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37.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

  (2)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

  (3)学习程度;

  (4)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38.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区别

  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从表现形式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具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深沉。

  (2)联系

  情绪是感情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的情绪体验的基础之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

  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

  39. 意志的基本特征

  (1)意志有明确的目的性;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作用;

  (3)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40. 简述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坚持性;

  (4)意志的自制性。

  4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42. 简述性格的结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3)性格的情绪特征;

  (4)性格的理智特征。

  43. 简述气质的类型

  (1)胆汁质,表现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2)多血质,表现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但稳定性差、缺少耐性、见异思迁,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3)粘液质,表现为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自制力强、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

  (4)抑郁质,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钝、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

  44. 简述印象形成效应包括哪些内容

  (1)社会刻板效应;

  (2)晕轮效应;

  (3)首因效应;

  (4)近因效应;

  (5)投射效应。

  45. 简述课程的理论流派

  (1)学科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鲁纳等;

  (2)社会中心课程论,又称学生中心主义课程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杜威、罗杰斯等;

  (3)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有布拉梅尔德等。

  46. 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是根究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

  47. 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

  (1)课程目标对课程内容的选择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身心发展水平;

  (3)社会的发展要与学生个体发展交织在一起;

  (4)科学文化知识是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

  48. 影响课程开发的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等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2)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知识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3)学生对课程开发的影响。

  49.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

  (6)实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0.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

  (2)文献检索;

  (3)提出研究假设;

  (4)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

  (5)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

  (6)得出结论;

  (7)撰写成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