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类探索火星的进程不断推进,人类一直将该星球视为未来适宜人类进行星际殖民的“第二地球”。 甚至,从“奥德赛号”探测器在火星南极区域表面发现水冰、“火星快车号”在火星上勘测到地下液态水湖、“好奇号”在火星的岩石中发现有机物之后,人类似乎已经认定了火星曾经存在某种生命形式,或是现在仍存在某种生命。 但是,这种未经证实的对于火星生命的推测却并非是全然正确的,因此不少科学家表达了对于是否存在生命推测的不同看法。 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在人类无法登陆火星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曲线救国”来验证关于火星生命的推测。即通过在地球上寻找与火星星球环境相似的地区,进行模拟实验,验证该环境中是否能够诞生生命。 最终科学家选定了阿塔卡马沙漠作为实验基地,因为该地区高温、干旱、少雨、生物罕见的自然环境,与火星星球环境十分相似。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出乎意料的状况。在干旱的阿塔卡马沙漠进行水源灌溉后,该地区本就极其罕见的生物出现死亡。这一状况令研究人员措手不及,给予干旱缺水的地区水源后,为何本来在干旱环境中都能顽强生存的植物,却开始消亡? 经过检测,科学家推测,是本不属于该区域的水源破坏了阿塔卡马沙漠数千万年来演化形成的生存规律,该地生物无法在短时间内再次进行对突变环境的适应,所以出现死亡。 由此,科学家担心,与阿塔卡马沙漠环境相似的火星,是否也会面临这种困境?现阶段探测器已经发现火星存在水冰和有机物,而进行火星地质勘测过程中使用了水溶液。 已经适应干旱环境达数亿万年的火星,是否会因为这些外来水源发生变化?如果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必然也是如阿塔卡马沙漠生物一般适应干旱环境的,突如其来的水分是否加速了火星残存生命的灭绝? 这一发现令科学家震惊不已,但在一切尚未确定之时,还不足已完全确定这一推测。但该发现却提醒了人类在以后的宇宙探索过程中更加谨慎,以及一定要制定对星球环境影响最小的探索方案。 笔者:三体—小遥 |
|
来自: kanglanlan > 《量子力学 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