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国华 到了夏秋之交,雨水变得不如夏天充沛,丰城大联围河和丰水河的水位线也开始下降,两条河里的鱼儿经过了春天和夏天的生长变得肥美起来。 1976年的一个清晨,丰城县河湾三甲村十队的成年男人成群结队,迎着晨曦,扛着三米来长的鱼罩来到两河交汇的三叉港,他们要从这里下河,排成二十多米宽的列队,顺大联围的水流向东,沿孙家、杨仁、阳坊、万家至渡头聂家,在这约8里长的河道内进行一次罩鱼活动。 鱼罩是祖传下来的,平时悬挂在楼上屋梁上,我父亲取下鱼罩进行组装,先是把一条二寸多宽二米多长的竹篾条弯成一个圆形,再在上面绑上渔网,然后在篾条上支起三根比手碗细点的竹竿,一个下圆上尖的锥形鱼罩就组装成了,竹竿和篾条浸沾过桐油,变得不怕水的浸泡而经久耐用,颜色变成了红褐色,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成年人穿着短裤戴着头巾下河罩河,我和男孩们就在河岸上负责保管衣服和罩获的鱼类,每个人背着布袋和鱼娄,俗称:背袋,一路欢笑而充满企盼地与河中罩鱼队伍并行。沿岸路人发现了这支用原始工具,濒临失传技术的捕鱼队伍,纷纷驻足观看。 河里游弋的鱼儿和水草中嬉戏的鱼儿,被罩鱼队伍惊吓,惊慌失措,往往选择逆流而逃,恰好与罩鱼队伍迎面相接,傻傻地进了鱼罩。 浅水区,罩鱼人发现有鱼,两手压住罩杆,伸脚在罩网上面搅和,鱼儿为了逃命,就在网内挣扎,一会儿,就精疲力尽,伸手就把它抓了出来。如果在一人多深的水里发现鱼,就请同伴压住罩竿,先把鱼累得不能动弹,再潜水抓捕。 每当有人抓获鱼儿,岸上的小男孩就会欢呼雀跃,赶快用鱼娄去盛装。河中的大人在尽力罩渔,队伍在缓缓向前移动,岸上的小伙伴就比赛谁家的鱼多,下午时分,队伍推进到渡头聂家,前面的河床尽是沙壤,鲜有鱼类,人们纷纷就此上岸。 以后,我再也不见老家人罩鱼,就问原因,乡亲告诉我:祖传的罩鱼活动,原来一直在丰水河中进行。1958年开挖了大联围河,把丰水河拦腰挖断,从此,丰水河不仅丧失了航运功能,而且野生鱼类资源几近枯竭,乡亲们就无法下河罩鱼,鱼罩又重新束之高阁,罩技面临失传。
|
|
来自: 谢天谢地jzhayp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