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02笔记:在产品经理眼中,如何找到令你珍爱一生的TA?

 薄荷财迷日记 2019-01-27

本文参加了【我爱TA】有奖征文活动

文/北花儿(曾用名:花儿在北)

这是学习梁宁《产品思维30讲》第二课《02案例:用户体验与结婚教练》的笔记。

爱情是什么,真是千古迷思。有人认为爱超越生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有人认为爱是势均力敌,“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有时爱在身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时爱远在天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解释,但是爱情总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火花,怎么才能从芸芸众生之中找到适合你的那个人呢?怎么确定TA就是你要共度一生的MR.RIGHT?

套用公式就行啦!

别打我,放轻松,我不是在瞎说哦!

既然开车有驾校教练教,上学有老师教,谈恋爱结婚也有结婚教练啊。梁宁在本课就讲了结婚教练的神奇脑洞,以产品经理观察产品的思维,类比到结婚中如何观察和判断一个人是否适合你,很有启发性。

结婚教练的识人术,你也可以拥有

不得不叹服,专业能力过硬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可以将专业知识迁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拿梁宁提到的结婚教练来说,这位结婚教练原来是一名产品经理,后来发现市场商机,专为30多岁想进入婚姻围城的女生服务,服务内容是如何在一年半,也就是18个月时间内搞定结婚这件事。在梁宁分享的时候,这位结婚教练已经为30多位女生成功达成目标了。

寻找婚姻另一半,选择创业合伙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发展一段长期、深度关系,而不是泛泛之交。毕竟改变一个人很难的!所谓的浪子回头,正因为稀有才千金不换。如果识人之初就能甄别一个人的本质,不仅效率高,而且也减少伤害的可能,毕竟新闻上的情杀事件比比皆是。

用产品的角度来看人,产品经理自有一套思维体系,判断框架,类别一下产品和人的用户体验五层次:

 
第一层-感知层:对于产品,是说产品的视觉设计,外在呈现;对于人,这里说的是外貌、身材、穿着等这类浅表信息。

第二层-角色框架层:对于产品,是说产品的信息设计和界面设计;对于人,这里说的是职业属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被角色所驯化。我们在跟军人、医生、产品经理、程序员所表现出的沟通,大部分都是基于角色的,并不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内心。

第三层-资源结构层:从这里开始,进入深层接触。对于产品,是说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对于人呢,这里说的是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一个学生、上班族,因为各自出身背景、人脉圈的不同,会变成不同特质的人,乃至不同阶层的人。

第四层-能力圈:对于产品,是说功能组合和内容需求;对于人,这里说的是一个人可以拓展的各项能力,学识和能力的提升可能是痛苦的,但是在存在感不满足的情况下,可以激发一个人不断拓展能力圈。

第五层-存在感:对于产品,是说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对于人,这里说的是一个人的内核,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一个人之所以奔波、焦虑,就是因为存在感的不满足。

爱情看荷尔蒙,婚姻看是否适配

上述所说人的五层次,提供了观察人的完整范式,各位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和爱人之间、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是否在五层次中比较匹配呢?

课程中,梁宁以产品大神乔布斯与三个女人的八卦,讲述了这套理论的具体应用。

第一个女人,是乔布斯高中起就分分合合的布伦南,他们还有一个女儿丽萨。晚年布伦南穷困潦倒,不得已向乔布斯求助借钱,区区1万美金,彼时乔布斯已凭借iPhone再次封神,但他回复:我不会被要挟。我的天,什么仇什么怨哪。

第二个女人,是乔布斯的挚爱蒂娜。乔布斯与自己的传记作者表示,她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女人,她是我真正爱的第一个人,我们是那么的心意相通,我不知道谁还能比她更理解我。讽刺的是,乔布斯向蒂娜求婚被拒,她表示:爱上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种痛苦令人难以置信。蒂娜在卧室墙上写过一句话,非常有意思,可以作为对乔布斯的注解:忽视是一种虐待。话里饱含痛苦,爱而不能忍受。

第三个女人,是乔布斯的太太劳伦。劳伦曾经说过一句话:他像激光那么专注,当他的光芒照耀到你身上,你就会沐浴着他的关爱。但是,当他的光芒转移到其他关注点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人生非常黑暗。其实蒂娜和劳伦对乔布斯的认识都很到位,那么一个将全身心扑在工作中的人,他的存在感在于iPhone征服世界,这样的人是否适合做一辈子的爱人呢?蒂娜不能忍受陪伴的缺失,坚定地说NO,而劳伦看来可以接受,并陪伴乔布斯度过27年光阴。

人们常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大概就是爱的真谛吧。世界上不存在完全适配一个人的另一个人,现实是,我们要了解自己的五层次,我们的存在感在哪儿,并找到与我们相配的另一半。

适配不一定是完全匹配,万里挑一的概率太小,高配版太稀少了,低配版还是比较多的哦。无论高配还是低配,我们只要确保自己最在意的那层,对方能够满足,其他层次大部分满足,这样就很不错了。

如果你在意外表,那就看感知层,对方英俊帅气就能满足你了,呃,但这个相处起来可不一定好;如果你在意内核,那就看存在感,对方满足感的来源是否满足你。你在意的层次不同,决定了你可以接受的人的不同。

爱一个人,是为了让自己更幸福,也达到1+1>2的效果,倘若需要自己委曲求全才能在一起的爱情和婚姻,那就要考虑自己是否能委曲求全地“装”一辈子呢?是自己更重要,还是对方更重要,其实看的也是自己看重哪个层次。

忽然之间,有些豁然开朗。那些举凡说“你爱我,就要听我的”,“不生孩子就离婚”,“嫁人就嫁高富帅”的人,看重的层次已经可以分析出来,而接受这些话语的人所看重的层次也是显而易见的。

简单的表象,背后是复杂的层次。

笔记到此结束,我收获满满,你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