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瓦格纳(或译为汉斯·威格纳)语录: “人的身体永远不会静止、不会安分。好的椅子应该能够允许人们在它上面自由调整姿势,并保持血液的长期流畅。” “一张好的椅子必须能够耐用50年。” “你最好先将一件家具翻过来看看,如果底部看起来能让人满意,那么其余部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我试图剥去这些旧式椅子中所有外在的风格,让它们呈现最纯粹和原始的结构。” “一张椅子的设计和制造,直到有人坐上它的那一天才算真正完成。” 有评论说,“凡说到中式传统设计,明椅是一个巅峰,此后至今,本土再无花开,开在丹麦”。的确,很少有人能像丹麦家具设计大师汉斯·威格纳一样如此成功地赋予中国明式审美以现代气息。 2007 年1 月26 日,92 岁高龄的丹麦家具设计大师汉斯·威格纳颓然而逝,他的无数经典设计则静静地躺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华盛顿世界银行、丹麦驻各国大使馆以及世界各地的设计博物馆之中。 汉斯·威格纳 梳妆台椅. 除“中国椅”之外,英国旧时的温莎椅 (Windsor Chair) 也经威格纳之手改造得精美绝伦,成为世人熟知的“孔雀椅”(Peacock Chair)。而对于英国著名建筑师约翰· 帕森(John Pawson) 来说,威格纳的“ 骨叉椅”(WishboneChair) 已经深深地写入了他的设计语言中,成为了他建筑空间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作品。 “中国椅”和 “世界上最漂亮的椅子” 20 世纪20 年代,包豪斯所倡导的功能主义几乎影响着全世界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丹麦也毫不例外。但当生冷的德国线条遇到人性化的丹麦思想就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在当时的丹麦,房间里充斥着文艺复兴式的古典家具和旧样式的仿制品,这些笨重的“大家伙”在狭小的居室里拥挤不堪。丹麦设计师们急需整理出“一个整洁的空间”。威格纳也开始为繁复拆分,他认为一张座椅可以简约到“四条腿、一个座位、椅圈和扶手”。 汉斯·威格纳 中国椅. 在阅读了威尔汉姆· 温彻尔(Vilhelm Wancher)的书籍后,威格纳受到书中 《坐在明代椅上的丹麦商人》 画作的启发,随意打造了第一把“中国椅” (Chinese Chair,1944)。在此后的几年中,威格纳不断思考如何将明式圈椅改造成符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生活用椅,同时还要融入丹麦元素。他在第一张“中国椅”上修改脚踏、扶手和椅座,终于打造出最后版本的“中国椅”(China Chair),在丹麦和北美市场大获成功。而他本人第一次见到真正的中国明椅实样,却是在40 年后的20世纪80 年代。 相关阅读:包豪斯公司的发展历史 这件作品设计与1949年,开始被称为The Round Chair(圈椅),其周身圆润流畅,优雅亲切,美国《室内设计》杂志评价其为“世界上最漂亮的椅子”,后来人们直接尊称其为“The Chair”(椅子),以示其独一无二的地位。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这把椅子被丹麦皇室用来接待外宾,印上邮票,并曾作为国家礼物赠送给美国总统克林顿。时至今日,在各种国际重量级会晤中,也总少不了“椅子”的身影。 “椅子”的扶手由几块实木拼接而成,其间融合了中国的榫卯结构,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节省木料,而且比西方惯用的曲木技术更完整地保留木头原本的自然品质。木头表面没有刷漆或涂料,不加粉饰,只在完工时用一层肥皂片擦拭,以便于后期保养。 这件作品瓦格纳直接命名为“中国椅”,是他在丹麦工艺博物馆见到中国圈椅后得到的灵感。可以看出,它似乎就是明式圈椅的简化版,半圆形椅背与扶手相连,靠背板贴合人体背部曲线,腿足部分由四根管脚枨互相牵制。唯一明显的不同是下半部分,没有了中国圈椅的鼓腿彭牙、踏脚枨等部件,符合其一贯的简约自然风格。 肯尼迪竞选 肯尼迪竞选时坐的圈椅 而另一把“世界上最美丽的椅子”,是威格纳1949 年的作品“The Round Chair” 圈椅。因为它在尼克松和肯尼迪1960 年的总统竞选电视评论上出现,一下子迷倒了美国观众,从此便被叫作“The Chair”——“椅子”。“椅子”打开了威格纳的国际知名度, 丹麦政府为了表彰他对丹麦现代设计的贡献,还将其印制在1991 年发行的邮票上。 成名序曲 几乎是一夜之间,“椅子”(The Chair) 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设计。在世人纷纷赞赏“威格纳风格”的背后,这位出生在离安徒生故乡不远的同德恩(T.nder)小镇的设计巨擘,正演绎着自己的童话人生。 20 世纪初, 工业革命的大潮已经全面席卷丹麦,私营业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大城小镇之间。熟谙修鞋技术的彼德· 威格纳(Peter Wegner),也在小镇同德恩 (T.nder) 开启一方天地,为邻里八乡提供便利。童年的汉斯·威格纳不仅喜欢在父亲的作坊中出入玩耍,隔壁木匠师傅的工作室更是深深地吸引着他。14 岁那年,心思不在学业上的小威格纳终于在父亲的介绍下开始了正式的木匠学徒生涯。白天,他在工作室中实践手工;晚上,他去附近的技术学校学习理论知识。闲暇了,威格纳喜爱雕刻木头玩偶和制作风筝,也喜欢拿着自己的风筝出去放飞。日复一日地过了4 年,威格纳的技术日益纯熟,这颗年轻的心中也萌发了开立工作室的想法。 汉斯·威格纳 孔雀椅 成年后,威格纳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终于在20 世纪50 年代迎来了设计的黄金时期。由包括CarlHansen & Son 和PP M.bler 在内的5 家高端制造商通过统一的销售公司Salesco 将威格纳的产品推向全世界,就连Salesco 的图标也是威格纳姓氏首字母W 的变形体。威格纳对出名显得有些不以为然,也从来不为金钱而设计。在他的信念中,用完美的材料打造完美的作品才能给他带来最大的愉悦。 相关阅读:现代家具设计大师汉斯·维格纳 木质奏鸣曲 威格纳的一生尝试过许多种材料,如金属、藤编、塑料、海绵等,但他对木材的钟爱是其他任何材料都无法比拟的。“ 这缘于他儿时的兴趣和当地的工匠氛围”,威格纳的大女儿玛丽安·威格纳 (Marianne Wegner) 回忆道。每当一间旧宅被拆毁,威格纳就跑去收集各种形状的木料,作为雕刻之用。 汉斯·威格纳 三角贝壳椅. 威格纳坚信,一件好的家具应该愉悦人的感官。他曾说,“对木材的喜爱是所有人类的共识,不管他来自何方,他都将不由自主地驻足于一块木材前触摸,并感受它散发出的芳香气息。”这句话道出了丹麦家具的可爱之处,每当踏入一家上好的家具店,人们不是用眼睛去判断,而是用手去欣赏它们的魅力。木材无需多余的粉饰,且最细微的连接之处都值得用最完美的设计来体现木材之美。在威格纳一生的500 余件座椅作品中,近98% 的单品都与木材相关。而这些由单一材料制作的经典作品,体现了并不单一的价值,在全球无数经典案例中宁静地唱响着一首首木质奏鸣曲。 曲终人未散 威格纳为人谦和、平静,甚至还有些害羞,玛丽安这样描述自己的父亲。然而, 一向沉稳的大师也有着非常可爱的一面。在一次与朋友结伴出游瑞士的途中,威格纳接到电话称其荣获某项大奖,于是两家人出去设宴庆祝。酣畅之余,威格纳突然做了个腾空翻越的体操动作,钥匙、钱币等物瞬时散落一地,惹得众人笑弯了腰。 汉斯·威格纳 划桨椅 如同威格纳早年制作的风筝,大师的音容笑貌已然渐行渐远,玛丽安却用另一种方式纪念着自己的父亲。“我继承了他的很多想法和技能。我对自然的崇拜和好奇,对项目的态度和用心都源于父亲从小对我的潜移默化,”玛丽安说,“甚至在性格上,我都有着威格纳式的固执。”每当想到这些,玛丽安便会莞尔一笑。 |
|
来自: 青冥书屋 > 《丹麦。汉斯维格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