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曲解的“元素“!DG往年针对中国市场的宣传照大起底

 网际飞音 2019-01-27

如何使用筷子吃披萨饼、意式甜卷我们不需要关心!

前些天Dolce & Gabbana在ins和微博上发布“亚裔女模吃意餐”视频,画面中是一位丹凤眼女性用“筷子”笨拙地吃意大利餐,宣称“致敬”中国文化……

被曲解的


视频中的“眯眯眼”是对亚洲女性形象的刻板成见,“旁白”充满了对于中国的不屑与强烈的优越感,好像想打洗他,又害怕坐牢,请允许我优雅的说:这位太太(D&G)麻烦您出去


被曲解的


这些流于表面化的致敬,背后往往意味着深入了解和平等尊重的缺失。西方设计师只是需要借助“中国元素”,让这些元素像简易钥匙一样帮他们快速进入陌生和奇异的中国市场。

然而,这样的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2017年4月,D&G发布的一组针对中国市场的宣传照中,通过模特和中国底层草根同框以展示她们的漂亮衣服,这种对比也让不少消费者感到不舒服。被指出专门选脏乱差的场景拍摄,戴了有色眼镜丑化中国。

被曲解的


被曲解的


在骑着三轮车的大爷前晃来晃去,能够显得裙摆更轻盈吗?不知能体现出服装的什么优点。

被曲解的


可是,融入的效果没有出现,违和感扑面而来。

被曲解的


选取了北京最有代表性的景点,却没体现北京的特色,显得牵强附会。

被曲解的


被曲解的


一时间竟分不出谁是模特。

被曲解的


不知为什么,连模特的笑容似乎也变得尴尬起来了。

被曲解的


要知道D&G在意大利本土拍的广告大片可不是这个画风,排版用心、滤镜清丽,很注重品质。

被曲解的


一到了中国就偷工减料起来,下面这张宣传照甚至模特纪凌尘的眼睛都没张开....

被曲解的


西方团队特性:挪用元素,不要钱的往上泼。

不少外国设计师对中国的印象要么停留在古代,要么就是停留在八十年代。龙袍、龙凤、仙鹤等早已被用烂的元素不要钱似的往作品上泼洒,很多时尚从业者甚至分不清日本风与中国风的区别。

如张之琪所言,他们是对一些符号或元素做“奇观化”的挪用,以制造“异域风情”之感。那么,也就不难理解这些文化挪用现象常常在西方评论界深陷“种族主义”的批评。

被曲解的

这个中国元素,真是体现得简单粗暴。


被曲解的

上海维密大秀


但是杜嘉班纳短片所做的,比文化挪用更加糟糕,它传递的是过时的并且已经在西方成为禁忌的,对亚洲女性的刻板成见。眯眯眼的亚洲女性形象和涂黑脸的白人形象一样,在西方已是固有的文化禁忌。

其实,想要时尚融入中国文化真的就这么难吗?

不见得。

1993年,美国Vogue时装编辑Grace Coddington在中国拍的时装大片,模特是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设计师也并未刻意在她的服装中加入中国元素。

被曲解的


但是,不管是和老人还是小孩,这名模特依然很好地融入其中。

被曲解的


通过这组作品和杜嘉班纳拍摄(D&G)拍摄的对比,可以发现没有偏见的时尚大片是什么样子,有偏见的时尚大片又是什么样子。

被曲解的


体现出了中国人的美。

被曲解的


中国建筑的美。

被曲解的


被曲解的


中国山水的美。

被曲解的


对比之下,这次杜嘉班纳拍摄的宣传片,虽然选用了中国面孔,但依然感觉不到这个品牌对中国的尊重。

怎样才能让时尚元素更好地碰撞在一起?生搬硬套显然会弄巧成拙,还请外国的品牌设计师们先潜心研究一下中国文化,再想着怎么圈钱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