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君 老子者,姓李氏,名耳,字伯阳,周守藏室之史也,人称“老聃”,是道家的著名代表人物。 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可知而可行,但非恒久不变之道;其名可据实而定,但非恒久不变之名。无名、未形,是万物的元始;有名、有形,是万物的开端。所以,要经常保持清静无欲,可以体察其中的奥妙;经常保持有欲追求,可以知晓道的功用。这两者,同一出处而名称不同,都十分深远玄妙。玄妙而又玄妙啊,这是解开所有奥妙的门径。 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天下都知道美的事物称为“美”,那是因为有丑恶的存在;都知道善的事物称为“善”,那是因为有不善的存在。因此有无相依而生,难易相辅而成,长短相比而显,高下相互依存,音声相互应和,前后相互追随。所以圣人顺应自然不胡作非为,注重身教而不以言教,听凭万物兴起而不加干预,滋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助其成长而不自恃其能,大功告成而不邀功自傲。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业得到永存。 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人,使民众不起纷争;不珍视难得的宝物,使民众不起偷盗之心;不显现能引起私欲的事物,使民众心绪安宁。因此圣人治理天下,净化民众的心灵,满足民众的温饱,减少他们的欲念强健他们的体魄,经常使民众保持无智无欲的清净心态,让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以无为的理念进行治理,没有治理不好的事情。 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祖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道体虽然空虚无形,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深邃而博大啊,犹如万物的主宰。它不露锋芒,消解纷争,与日月齐光,与万物同尘。它是那样深不可测,仿佛是若存若亡。我不知它从何而来,好像是天帝的祖先。 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天地无所偏爱将万物看成刍草、狗畜;圣人也无所偏爱,将百姓看成刍草、狗畜。天地之间,不正像一只大风箱吗?虽然空虚却不会竭尽,鼓动愈快风力也愈大。议论愈多离道愈远,不如体真味道、保守清静无为。 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道”是那样神妙而永恒,它就是神妙莫测的母体。神妙莫测母体的生殖之门,它就是天地万物的本根。绵密不断呵川流不息,它的功用无穷无尽。 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天地的存在既长且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不刻意为自己的生存而生,超然物外,不受支配。因此,圣人把自己置于众人之后,他的所得反而优于众人;他总是将自己的名誉得失置之度外,其自身反倒得到保全。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的无私吗?他反而因此而成就了自身的愿望。 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高尚的品格就像水,水能够滋养万物而不陷入纷争。甘居众人所厌恶的卑处,锋藏守拙,不显德露能,因此接近于道。居处避高趋下,心如深渊微妙难测,交往真诚而友善,言语诚实而有信,为政治国贵在顺道无为、清净自正,办事有条理而无所不能,举动适时而有节。只有心态澹泊,不与万物相争,所以就能避免过失。 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守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与其将手端的容器中水注得过满而溢出,不如及早停止灌注;器具捶打得过于尖锐,便难以长久保持锋利。黄金白玉堆满堂室,就会招致外人的觊觎,无法将它守住;身居富贵而骄纵不可一世,必然是在自取灾祸。功成名就懂得抽身而退,这才符合天道。 |
|
来自: 果果w65k9gp8te > 《道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