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drqwh 2019-01-28

古时的东西随着年份的增长,口口相传,常常会被神化,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过度包装。典型的例子便是伴随着中国历史几千年的茶叶,有名气的茶种更是如此,流言蜚语颇多,传说故事一套套。反正我闲的没事,聊聊名茶的故事。

一、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的名气就不多说了,十大名茶之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人尽皆知,“章”口就“莱”。说到这里,今年下半年,中美合拍的西游记即将正式开机,我将继续扮演.......等等,职业病犯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西湖龙井是龙井茶的一种,除了西湖龙井,还有大佛龙井和越州龙井,不过只有西湖本地种植制作的龙井茶才能叫做西湖龙井,西湖龙井有五大种植区,分别是“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西湖龙井早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便有记载,在杭州的天竺和灵隐两座寺庙中有产茶。北宋时,龙井茶的种植区已经形成规模,灵隐寺制作的“香竹茶”和天竺寺制作的“白云茶”被列为贡品。苏东坡等文豪慕名前来品饮。南宋时杭州成了都城,龙井茶的种植区不断扩大,传播速度愈渐加快。元朝、明朝、清朝,龙井开始成为大众饮品。民国时西湖龙井被列为名茶之首。

西湖龙井的历史悠久,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传说,乾隆巡游江南,在杭州狮峰山体察民情,看见采茶女在茶树前辛勤采茶,乾隆突然有了兴致,便上前学着采茶,刚采了没几把,忽有太监急报:“京城有报,太后身患疾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听后将茶叶随手装入袋中,便赶忙回京。原来太后伙食太好,吃得太多的山珍海味,肝火上涌,双眼红肿,胃不舒服,并无大碍。

见此,乾隆坐在一旁慰问,这时太后闻到一股清香,“呦,儿啊,这味儿闻着真舒服,你带来什么好物?”乾隆也纳了闷,哪来的清香之气,也不是我的体香啊。仔细一闻,原来是在杭州西湖采的那几把茶叶的香味。几天的路程,袋子里的茶叶已经干了,散发阵阵清香。

闻了茶香,太后想尝尝此茶的味道,便让宫女将茶泡好,送至嘴边。清香扑鼻,太后品饮后,觉得胃舒服多了,双眼的红肿也消退不少,夸赞道:“杭州龙井真是灵丹妙药”。

当然茶叶可不能治病,乾隆采的这茶叶是自然晒干,这应该算是白茶,最贴近自然的茶类,轻发酵的白茶有很强的鲜爽滋味,非常清爽,上火或者天气炎热时饮用绿茶、白茶,心理上的感觉会很舒服。

自己采摘的茶叶让太后如此高兴,乾隆龙颜大悦,随即下旨将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上贡给太后饮用。乾隆当年封的那十八颗茶树现在已经是旅游景点。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二、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一带,是绿茶的一种。茶如其名,外形卷曲像田螺,有天生的花果香味,有“香鲜浓、味道醇、色鲜艳”三鲜之称。碧螺春在制作工艺中先揉捻,然后搓团,也可以当做有两次揉捻。

绿茶均以嫩为重,茶芽嫩,鲜爽滋味才强,碧螺春也不例外,每斤碧螺春大概要有5.8万至7万个芽头。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相传,有采茶人上山采茶时,将刚采摘的茶芽放在胸口处的衣服里,受到体温的闷捂,茶叶开始缓慢蒸发水分,透出浓烈的香味,采茶人惊喜不已,差点被茶香“熏死”,结果为其起了个极为夸张的名字“吓煞人香”。

康熙南下时,经过苏州,住在太湖附近,当地当差的献上“吓煞人香”贡康熙品尝,康熙品饮后大赞此茶香气,听闻名字后觉得“吓煞人香”这名不雅,给此茶赐名碧螺春。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也有另一个更为奇葩的古怪传说,传说,洞庭的西山上有一位叫碧螺的姑娘,东山上有个叫阿祥的小伙子,两人互相仰慕,暗恋着对方。好酸的恋爱气息,祝你们文体两开花。

突然有一年,太湖中诞生了一条恶龙,指名道姓的要碧落姑娘,阿祥为了救心上人,与恶龙决一死战。只见阿祥双手紧攥着鱼叉跳入湖中,潜水到洞庭湖西山与恶龙交战。只见阿祥叉出如龙,呼呼呼,势如破军,翩翩起舞,与恶龙斗了七天七夜,恶龙精疲力尽,阿祥也一头栽倒在地上昏迷不醒,浑身是伤。恶龙见此人如此执着,舞的一手好鱼叉,便放弃了碧螺姑娘。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此后,碧螺姑娘为了报答阿祥的恩情,日夜伺候不曾停歇,可阿祥的伤势太重,一直没有好转。一天,碧螺姑娘在上山找寻草药之时,回到了当初与恶龙交战之地,在那里发现了一株茶树,生机盎然,姑娘心想,此树是阿祥与恶龙交战的见证,要把它养好。开春,茶树发了芽,姑娘心喜这是大吉之兆,便采摘了一把芽叶回去泡与阿祥哥哥喝。没想到阿祥喝了之后,哎,伤势逐渐好了起来。两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没多久,碧螺姑娘因为劳累过度,身体已然朝不保夕,没多久就逝去了,阿祥悲痛欲绝,把碧螺埋到了茶树旁。

此后,阿祥耗尽心血培育茶树。人们为了纪念碧螺姑娘,便将此茶命名为“碧螺春”。真是一个狗血的传说,比起现在的电视剧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故事有点奇葩,恶龙竟然没死,我感觉应该是碧螺姑娘一口鲜血吐在了阿祥哥哥的鱼叉上,鱼叉得到了碧血的加持,进化为三叉戟。阿祥用尽最后的力气将三叉戟朝着恶龙投出,嗖~~嗖~~~嗖~~~~投偏了.....未完待续。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三、黄山毛峰:

黄山毛峰的种植区在安徽歙县黄山一带,是烘青绿茶的代表。(ps:绿茶根据制作工艺中的杀青工序可以分为烘青绿茶、炒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上面说到的龙井茶是炒青绿茶的代表,日本大多是蒸青绿茶,延续我国唐宋时的制法,我国的蒸青绿茶早已淘汰。)

烘青绿茶的香气没有炒青绿茶高,但滋味上毫不逊色。名山出名茶,古时基本上也都是这个套路。黄山毛峰茶形略微有些卷曲,神似雀舌,茶芽肥壮表面有毫毛,茶色嫩绿有光泽。茶汤颜色偏黄,清澈明亮,至于滋味,总的来说较淡,但口感厚鲜爽度高,有回甘。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孕育出好茶,这也是名山出名茶的主要原因之一,名山都有一个共同点,当地的自然环境优越,日照少,云雾多,水源、降水丰富,土壤和温度适宜植物生长。

黄山产茶,历史极为悠久,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的盛唐,到明代时,黄山茶名声鹊起,这时的黄山茶已独具特色,黄山毛峰茶的雏形也是在这个时候形成的。

黄山毛峰真实诞生在清朝光绪年间,1875年前后,由歙县的茶商谢正安率人采摘制作而成,此茶一成,深受饮茶人士喜爱,名气快速扩散。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回到正题。黄山毛峰的发现,有一则传说。明朝天启年间,新上任的歙县县令熊开元带着书童前去黄山游玩,过于尽兴结果迷了路。正着急时遇到了一位在山中找寻草药的老和尚,赶忙上前询问下山的路,和尚见天色已晚,便邀请熊开元回寺中做客,留宿一晚。

回到寺中,老和尚泡茶招待,在冲泡茶叶时,熊开元发现此茶神似雀舌,表面覆盖白毫,待老和尚将沸水倒入茶杯,只见热气绕着杯壁转了一个圈,随后热气回到茶杯中心直升而起一尺多高,在空中转了个圈,变成了一朵莲花,消散后热气迅速在室内扩散,满室清香,沁人心脾。哎呦,熊开元看到此茶有此奇观,赶忙询问老和尚此茶来历。后得知此茶是黄山毛峰,第二天离别时,老和尚送了一包茶和一葫芦黄山的泉水,嘱咐熊开元一定要用黄山泉水冲泡才会出现白莲奇观。

熊开元回到县衙,正巧碰上好友太平知县来串门,便顺手将带回来的黄山毛峰冲泡,与好友展示白莲奇观。哎呦,竟然有这种奇茶。这天平知县是个出了名的屁精。

几天后,天平知县辞别熊开元,赶往京城面见皇帝,将仙茶之事告知,时任皇帝非常迷信,信奉鬼神之说,见此描述,当即命太平知县准备仙茶进宫表演。太平知县暗喜要升官发财,马不停蹄向熊开元讨要了黄山毛峰返京表演,结果并没有出现白莲奇观,皇上震怒,太平知县吓得尿都甩出来好几滴,连磕响头,声泪俱下哭诉这茶是熊开元所献,自己只是表演者。皇帝当即下令逮捕熊开元进京受审。

进京之后,熊开元得知实情,解释此茶需用黄山泉水冲泡才会出现白莲奇观,请求圣上给一次机会。皇帝应允后,熊开元前往黄山拜见老和尚,求得山泉水。

回京表演后,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大喜,对熊开元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开元深绝人心险恶,仕途危险,便辞去官职,在黄山云谷寺出家,法名正志。

现在在云谷寺山下的路旁,有一处墓塔遗址,相传就是熊开元的墓。这个传说倒也没有什么神化鬼神掺杂其中,有几分的可信度。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四、庐山云雾:

庐山云雾为绿茶类名茶,出自江西庐山,古时被叫做“闻林茶”,明朝时才被改称为庐山云雾。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自古也是天下名山,也应了那句话,名山出好茶,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长不出好茶才是奇怪事。庐山云雾的采摘时间比别的绿茶晚,黄山毛峰、龙井茶在清明前便开始采摘第一批。庐山云雾则是在谷雨后才开始采摘第一批,以一芽一叶为标准。

庐山云雾芽头肥壮,身披毫毛,茶色黄绿,香高形美。以“味醇、色秀、香馨、液清”为四绝,恩,每次形容茶,我也成了屁精,好茶值得跪舔。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除了名山出好茶,自古还有个说法,“吃茶是和尚家风。”有寺庙的地方,大多都会种植茶叶。东汉时佛教传入,庐山成了佛教圣地,山上的梵宫寺院足足有三百多座,僧侣众多,平常的活动也多,攀危崖,冒飞泉,竞采野茶,栽培、耕种茶树。东晋时,庐山已经成为佛教中心之一,根据古书记载,当时有一位叫做慧远的名僧,在山上教授佛学,带着徒弟种植制作茶叶。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唐朝时,庐山茶已经非常出名,白居易曾住过一段时间庐山,期间挖药种茶,除此之外,还有大批文人墨客聚集于此。

明朝时,庐山云雾茶出现在古文中,所以,庐山云雾茶最少也有300多年的历史。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传说,孙悟空在花果山当猴王的时候,山珍海味吃腻了,突然想尝尝玉帝和王母喝的仙茶,一个跟头上了天,在天上向下一看,看到九洲南国生机盎然,一片碧绿之色,定睛一看,发现竟然是一大片茶树,此时正是秋天,茶树结满了茶籽,孙悟空心想不如自己栽种一片茶树,但又苦与不会采种,这时飞来一群多情鸟,看到猴王在此抓耳挠腮,便飞上前询问。“原来孙大圣想采茶籽啊,别急,我们帮你。”于是鸟群俯冲而下帮孙悟空采了茶籽,向着花果山飞去,在经过庐山上空时,被庐山的美丽景色吸引住了,领头的老鸟情不自禁放声高歌,整个鸟群开始跟着唱,结果嘴里的茶籽掉了下去,落在了庐山,长出了一颗颗茶树,庐山云雾茶应运而出。

庐山云雾的这传说更像是童话故事。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五、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也是安徽名茶,主要种植区在六安和金寨两地的齐云山,是种外形极为特殊的绿茶。六安瓜片没有叶茎、茶梗和芽头,用茶单片制成,在春季谷雨前后开始采摘,采摘时只要肥壮的叶片,不求嫩,只采摘每颗茶芽上的第二、三叶片。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六安瓜片诞生在清朝中期,是六安茶的一种,根据古书记载,六安瓜片是从“齐山云雾茶”演变而来,清朝被列为贡品。老一辈非常喜欢喝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的外形神似瓜子形状,自然平展,叶片边缘微微翘起,茶色浓绿。瓜片的等级上分为提片和梅片,提片的品质最好。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六安瓜片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两种说法的相同点是六安瓜片诞生在1905年前后。

第一种: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有一位评茶师,在刚置购的绿大茶中挑选较嫩的茶叶,将其茶梗去除,制作完成后作为一种新品种茶类上市,本想尝试一下,没想到这种茶大受欢迎。瞅见商机,金寨的茶行们闻风而动,都开始复制这种只有叶片的茶种,将其命名为“封翅”(意为峰翅)。后有茶行在制作工艺进行简化,直接将采摘回来的茶鲜叶提前剔除梗芽,再将剔拣完的叶片分成嫩叶和老叶,分别进行炒制,成茶后,嫩叶制成的茶与老叶制成的茶相差甚远。这种制茶方式被茶行们仿制,制成的茶外形像葵花子,被叫做瓜子片,后面有叫成了瓜片。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第二种:相传祝家楼的老板与袁世凯是亲戚,袁某嗜茶,祝家便经常供给上好的茶叶,但献上的众多茶种都不能让袁某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花重金雇佣经验丰富的茶农,专门采摘春茶的第一、二片嫩叶,精心炒制,炭火烘焙制成的茶外形、滋味独特,获得了袁某的赞赏。后来此茶便不胫而走,在众多茶种中脱颖而出,收到了茶友们的喜爱,名气越来越大。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相传六安瓜片还有一个小故事,当年周总理病重,提出想喝六安瓜片,相关人员费了很大的周折,跑遍了北京的市场,才找到了六安瓜片。周总理喝茶后,感叹道,当年战争的时候,新四军军长叶将军曾经送过一大筒六安瓜片,喝了这茶,就好像看到了他。由此可见六安瓜片在两人心中的位置。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六、君山银针:

君山银针产自湖南的岳阳君山,是黄茶的一种。干茶外表长有白毫,大小长短均匀,白色的毫毛下茶叶的本色是你金黄色,包裹严实,细而挺直,从外表看,就像银针一般,所以起名为君山银针,也有个雅称,叫做“金镶玉”。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君山也叫作洞庭山,是洞庭湖中的岛屿,君山的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君山银针属黄茶,是经过轻微发酵的茶种,重鲜爽之味,所以也得追求“嫩”,每年的采摘时间在清明前后七天到十天,采摘要求很严格,只采春茶的首轮嫩芽。

君山银针出现于唐朝,相传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茶叶便有君山银针。清朝时,君山银针有了“尖茶”和“茸茶”之分,其中“尖茶”被列为贡品。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相传,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上盛产茶叶,这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是娥皇、女英种下的。后唐第二个皇帝李嗣源上朝时,侍臣为其沏茶,沸水进杯后,一团白雾飘起,在空中化作一只白鹤,对着皇帝李嗣源点了三下头后翩翩飞走。李嗣源吃惊的往杯中一望,只见茶叶直挺挺的屹立在水中,就像破土而出的春笋一样,片刻后才缓慢下沉,轻浮如雪花般坠落。李嗣源十分疑惑,命侍臣解释这茶是何原因。侍臣先拍了一堆马屁,说这是吉祥之兆,乃是这是君山的白鹤泉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李嗣源听后十分开心,便将君山银针定为贡茶。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君山银针原名“白鹤茶”,相传在唐朝时,有位白鹤真人从仙山归来,带回八株茶苗,这茶苗乃是神仙所赐,被种植在岛上。白鹤真人在君山岛上修建了自己的道观,掘了一口白鹤井。每日用白鹤泉水冲泡仙茶,沸水入杯,只见杯中一只白鹤冲出,直奔着蓝天而去,由此得名“白鹤茶”。又因为这种茶茶色金黄,像黄雀的翎毛,也被叫做“黄翎毛”。此茶传入长安后,天子甚是喜爱,便将白鹤茶与白鹤泉水列为贡品。

进贡的路途中需要搭船经过长江,有一年因为风浪太大,船体颠簸,装有白鹤井水的坛子给破了,贡品受损,皇帝不高兴,这要掉脑子的。情急之下,州官用江河水鱼目混珠,冒充白鹤井水。贡品运到长安,皇帝用这水泡白鹤茶,结果早已预料到,没有出现白鹤冲天的奇观,随口说了一句:“这白鹤居然死了。”结果话一出口,白鹤井就枯竭了,白鹤真人也失踪不见,只有白鹤茶留了下来。好诡异的故事。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七、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俗称豫毛峰,是绿茶的一种。发展至今,信阳毛尖的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信阳平桥区、罗山县和浉河区,细分下去则集中在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连云山、黑龙潭、白龙潭、何家寨,俗称“五云两潭一寨”。

追溯茶叶的历史,早在3千多年前周朝,我国便已经开始种植生产茶叶,而河南在古时一直是政治经济的中心,所以当地茶叶的历史极为悠久。唐朝时,茶叶进入兴盛时期,信阳早已成为著名的“淮南茶区”,所产茶叶被列为贡品。宋朝时,全国有十三个最大的产茶山场,其中信阳占了三个,分别是光州(潢川)、子安(固始)、商城。清朝时,信阳已经有六个产茶大县,信阳、罗山、光山、固始、商城、潢川。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信阳毛尖在历史上的主要种植区在浉河区、平桥区和罗山县一带,到了元代,茶税太重,造成全国性的茶叶衰落,“毛尖”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清朝末期,本邑人将信阳的茶叶叫做“本山行尖”、“毛尖”,又根据外形和采摘季节的不同,分类起名为针尖、贡针、白毫、跑山尖等。后有实业家联合众人创立兴建了八大茶社,在信阳大规模种植茶叶。信阳茶叶的规模得以恢复,制作方法也被改进,毛尖的炒制工艺得以完善,1913年出现了非常优质的本山毛尖茶,后起名为“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茶色浅绿,表面油光有白色毫毛,看起来非常嫩,新鲜。茶香清香高雅,是一种感觉凉爽的清香。滋味与别的绿茶一样,注重鲜爽,有独特的熟栗子香,回甘较为明显。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信阳毛尖在四月初开始采摘,清明前后,也就是明前茶,这时的品质最好。4月中旬,谷雨前后采摘的茶叶为雨前茶。是最常喝的口粮茶。春季末期,也就是5月底采摘的茶叶,是春尾茶,比起明前茶和雨前茶,耐泡度会更好,但外形、茶香、鲜爽滋味都会差一些,苦涩之味更重。

信阳毛尖的制作工艺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杀青方式为炒制,信阳毛尖也是炒青绿茶。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信阳毛尖的传说很多,其中流传最多的这则故事很有趣。相传很久以前,信阳本来没有茶叶,当地的百姓一直受到财主和官府的压榨,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导致许多百姓得了一种“疲劳痧”的怪病,用各种方法久治不愈,死了很多乡民。乡里有个善良勇敢的姑娘,叫做春姑,为了找寻治病的方法,春姑四处奔走。

有一天,春姑在拜访一位采药的老人时,老人告知在遥远的西南方,有一株神奇茶树,茶树的叶子可以治百病。春姑听后,按照老人指示的方向翻过了九十九座山,淌过了九十九条河,徒步走了九九八十一天,已经精疲力尽的春姑不幸也患上了瘟病,倒在了一条小溪边,这时小溪漂下来一片树叶,又渴又累的春姑将树叶吃了下去,顿时恢复了元气,瘟病也被治愈,满怀希望的向着树叶漂来的方向找寻,果然找到了可以拯救百姓的那颗茶树。

看管茶树的老人告诉春姑,要想救百姓,十天内必须将茶树的种子种入土里,不然便会前功尽弃。春姑听后,绝望的开始痛哭,十天不可能赶得回去,乡亲们都得死。老人见此,十分同情,拿出神鞭甩了两下,只见春姑变成了一只画眉鸟,衔着茶树种子飞回家乡,将种子种下后没多久,种子开始发芽,眼看百姓们有救了,春姑变成的画眉鸟放声高歌,十分开心,但春姑的生命力已经耗尽,化成了一块石头屹立在茶树旁。茶树快速生长,山上飞下来一群画眉鸟,从茶树上啄下一片片茶叶,喂入病人的嘴里,患病的乡民被全部治愈,此后,茶树越种越多,逐渐形成了茶园、茶山。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八、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出自福建武夷山一带,是属青茶(乌龙茶)类,武夷岩茶有特殊的“岩”韵,香气是其最大的特点,有股奇特的花香,最有名气的武夷岩茶要属大红袍。乌龙茶是种半发酵茶类,结合了绿茶和红茶的优点。既有绿茶的清香,也有红茶的鲜醇。

乌龙茶需要内质丰富的叶片,选用的原料都是较为成熟的叶片,成茶后的武夷岩茶,外形紧结粗壮,大小均整,茶色铁青带褐,油润有光泽,滋味醇厚,回甘明显,口感顺滑。总的特点简单概括为“活、甘、清、香”四个字。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武夷山当地的环境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地质则非常特殊,下部为石英班岩,中部为多种岩石相间组成,茶区的土壤则是成土母岩,还有一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

商周时,武夷茶是濮闽族的土特产,周王伐纣时武夷茶作为贡品献给周武王。西汉时的武夷茶已经初具盛名。唐宋之际,茶叶进入兴盛期,武夷茶的名气越来越来大,元代成为了贡茶。明朝时废除蒸青团茶,改制散茶,茶叶的制法开始向炒青绿茶转变,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革新,在明朝末期探索出了乌龙茶。到了清朝,武夷岩茶正式进入全面发展期。

根据产地,武夷岩茶可以分为正岩茶、半岩茶和洲茶。武夷山内山种植制作的为正岩茶,外山或者山边缘种植制作的为半岩茶,洲茶则是武夷山外的两岸种植制作的茶叶。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武夷岩茶中最出名的即是大红袍,大红袍的传说倒是没有过多的神化色彩。

相传当年有一书生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身体不适,腹痛难耐,满地打滚,正巧遇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用自己采摘制作的茶叶泡与书生饮用,治好了病痛,书生得以继续赶路。考试过后,书生中了状元,返乡时特地来到武夷山跟老和尚报恩,并询问治好自己的是何茶树,找到后,书生将自己的状元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祝福。如此便有了“大红袍”的名字。

另一种说法则是朝廷每年都会下派官吏来武夷山督促采茶,官吏会将自己的红袍披挂在茶树上,便有了大红袍这个名字。还有一种说法是每年的采茶之际会焚香祭天,给猴子穿上红色的坎肩,让猴子在峭壁上采摘茶叶,广东话中管猴子称为“马骝”,由于采摘茶叶的数量极为稀少,所以大红袍非常昂贵。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九、安溪铁观音:

铁观音的起源地在安溪县西平镇,属乌龙茶类,主产地在西边的“内安溪”,那里山多,海拔高,多方面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生长。

铁观音也分好几种,分别是正味型、酸香型、韵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这几种分类是根据制作工艺所区分,跟树种、产地等其它因素没有关系。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正味型和酸香型是清香型铁观音,正味型铁观音滋味微涩,回甘度好,汤色金黄。酸香型铁观音的茶色墨绿,香气高扬,滋味有酸甜味,茶汤是较深的金黄色。

韵香型铁观音介于清香型和浓香型之间,07年被创新出来,融合了清香型和浓香型的优点,香气高扬,滋味醇厚,回甘度很好,韵味充足,茶汤黄绿色。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浓香型铁观音是最传统的铁观音,适合饮茶多年的老茶友,浓香型铁观音的滋味浓厚,口感重,干茶的颜色除了绿、还有轻微的黑色、微黄颜色,虽然干茶的成色不是太美观,但滋味和口感却是最纯正的味道。茶汤颜色为较浓的金黄色。

浓香型铁观音陈放后便是陈香型铁观音,既有浓香型铁观音的特征,又有独特的陈香。也就是平常说的老茶,需要时间的沉淀,这种味道有茶友很喜欢。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安溪铁观音总的特征,外形紧结弯曲,肥壮均整。神似蜻蜓头、青蛙腿,是种螺旋体。投入茶杯时会发出清脆的撞击声,越清脆的越好。茶色总体偏绿,冲泡之后茶汤金黄,有种自然的兰花香,滋味醇厚鲜爽有回甘,也叫作“音韵”。

安溪这个地方在唐末开始种植制作茶叶,到了宋朝、元朝,安溪当地种植茶叶已经很普遍了,寺庙,寻常农家都有种植,茶区范围不断扩大。明清时安溪茶叶开始进入鼎盛期,种茶在农业中迅速发展成第一,清朝初期安溪茶业陆续发现并栽培了黄金桂、本山、佛手、毛蟹、梅占、大叶乌龙等众多优良茶树品种,由安溪茶农创制出了铁观音。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关于铁观音的传说,主流分为两种,“魏说”和“王说”。

“魏说”:相传在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一个叫做魏饮的茶农制作茶叶的功夫了得,他每天早晨起床和晚上入睡时都会冲泡三杯茶供奉观音菩萨,数十年未曾间断,是个信佛之人。一天夜晚睡觉中梦见在一处山崖之上,长着一株散发着兰花香的茶树,正当爬山采摘之时,被狗叫声吵醒。第二天晨起去山中劳作,在一处山崖上发现了跟自己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大喜,爬上山区采摘其茶叶,回到家中制作成茶,没想到此茶品质甚优,滋味醇厚回甘,提神醒脑,魏饮认定此茶乃是茶中之王,天一亮便前去将茶树挖了回来,开始培育繁殖,茶树长势快速,没几年便枝繁叶茂,因为茶树乃是观音托梦所得,制成茶后重量很足,以“铁”比喻其重量,便有了铁观音之称。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第二种说法是“王说”:相传铁观音乃是乾隆皇帝所赐。

安溪西坪南岩仕人王士让在乾隆六年出任湖广黄州府靳州通判,在南山的山脚处修建了一座书房,取名为“南轩”。每当夕阳西坠之时,便徘徊在南轩旁。王士让与朋友常常相聚于此。

一日,王士让在书房附近的荒园内发现一株茶树,此茶树与种不同,王士让便下令家丁将此书移植到南轩的茶圃中,用心照料,每年采摘茶芽制成茶叶,制成的茶叶乌润肥壮,香气高长,滋味鲜醇,没想到茶的品质这么好,王士让十分吃惊。后奉旨进京,路上碰见了礼部侍郎方苞,便将这茶叶献上,侍郎品饮后觉得此茶着实不凡,便转献给了皇上,皇上品饮后大赞,为其来历,因为此茶紧结乌润,沉重像铁,香气沁人,滋味回味无穷,犹如“观音”,于是赐名“铁观音”。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十、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被誉为“红茶皇后”,简称祁红,是红茶中的极品,归类于功夫红茶。红茶分为小种红茶(正山小种)、功夫红茶和红碎茶。

种植区分布在安徽省的祁门、东至、池州市、石台、黟县,还有江西的浮梁一带。安徽省的祁门是原产地。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祁门种植茶叶可以追溯到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记载,当时的祁门隶属歙州。

1875年,祁门人胡元龙用祁门当地的茶叶仿制红茶,使用借鉴其他红茶的制作工艺,成功制造出了祁门红茶。1875年之前,祁门只产绿茶,没有别的茶种。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祁门红茶的等级很多,根据外形、内质、香气、滋味、茶汤、叶底可以分为:礼茶、特茗、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七级。祁红的外形紧结细小,表面有毫毛,茶色乌润。香气有果香,又像兰花香,俗称“祁门香”,茶汤红亮,清澈度高,滋味鲜醇,口感饱满。祁红每年出口不少,在国际上的地位很高。

相传,光绪元年,也就是1975年,黟县人徐干臣在福建辞官后回老家从商,羡慕福建红茶的畅销,便想着自己制作红茶,于是在现在的东至县设立了红茶庄,仿制闽红的制作工艺,最后获得了成功,第二年,在祁门县的历口、闪里设立茶庄,制作祁门红茶成功,这个时候,祁门人胡元龙在祁门南乡贵溪进行绿茶改制红茶的工序,也试制成功,此后祁红的生产越来越大,逐渐替代了绿茶,成了我国最重要的红茶主产区之一。

十大名茶背后的那些“胡比”故事,闲得扯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