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很复杂微妙,但不需要神秘主义与玄学

 黄昌易 2019-01-28

关于人性,人类已经研究、思考、感悟了数千年,书及文章简直浩如烟海。

但是,我最想说的是:不要把人性神秘化,不要玄学,不要抱着“道可道非常道”的态度,搞什么“一说出来就是错的”之类的论调。

人性,要对它进行去魅,它一样可以科学化,成为理性研究的对象。有了这样的一个态度,就可以一点点建立起关于人性的学问,建立在扎实的知识之上,如同物理学、化学。后来的研究者不必再从头做起,而是添砖加瓦;普通人也不必去一个个地去试错、去验证,而是从一开始就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

人性很复杂微妙,但不需要神秘主义与玄学

如今,心理学已经实现了科学化,研究方法与内容已相当可靠了。不过,这些成果还没有普及到民众当中。普通人对心理学还存在很多误解。

我不妨说一个:

过去,人们认为人的感觉、体验是非常个人化的,是主观的感受,没法测量,没法量化,自然也没法科学地去研究。

但事实是,通过先进的仪器,人的心理活动是可以被“看到”的,有客观的指标与依据。

比如,你说你饿了。饿是你的感觉,过去你说你饿就是饿了,别人不是你,无从知道它是不是真的。但现在,随着对人体研究的深入,像饿这样的感觉就可以用仪器来测量。你说你饿了,那么我抽你的血,检测葡萄糖水平,如果低于某个值,就知道你真的饿了。除此,还可以用功能磁共振看你的胃有没有在不停地收缩,如果是,也可以佐证你真的饿了。

人性很复杂微妙,但不需要神秘主义与玄学

这是对共性的测量。对人的个性,也同样可以。

比如,吃同一样菜,有的人说很苦,有的人说不苦。如果何判断?进行基因检测。人的第7号染色体里有一种叫做TAS2R38的基因,它含有一个显性基因G和一个隐性基因C。基因G中自带丙基或苯硫脲受体,对苦味特别敏感,受不了苦味的食物;而基因C则对苦味完全免疫。我就是一个能吃“苦”的人,吃苦瓜只有淡淡的苦味。

那么,幸福感、专注力、暴力倾向,也能客观地进行研究吗?

当然可以。

过去,研究幸福感就是让他们填表,给自己打分,10分最高,1分最低,0分代表完全没有幸福。为了减少这种研究的误差,还需要对他们进行观察、访谈,由研究者进行判断、打分,调整分值,再进行统计分析。

但现在,研究者发现,当人感到幸福时,他的大脑会产生γ波,大脑左前额叶皮质有高水平的活动,左前额叶皮质较活化。通过贴在头上的传感器,就可以判断出他是不是幸福。

人性很复杂微妙,但不需要神秘主义与玄学


人的感觉、体验那么多,那么复杂,真的都可以用仪器来测量吗?

就目前的水平来说,关于人体还有太多的奥秘,研究得还很不充分。但是,我们要有正确的方法,有科学的态度。不要用玄学来解释人性,不要把人归到神秘主义上去,那是一种思维的懒惰。

只要方法对了,对人的研究就会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准。如果走错了路,那就麻烦了。

再举一个例子,

有的人特别怕冷。这可以从代谢水平、肌肉量、是不是有疾病、是不是缺铁、是不是抽烟、爱熬夜等来解释。

不过,有时候以上这些因素还是解释不到位。这时,有的人就会走向玄学。

心理学家武志红有个来访者,女性,特别怕冷。在广州的夏天,经常还要穿毛衣。武志红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他通过引导,让这个女性说出了一个童年的故事。

原来,她在三岁的时候,被亲生父母送人了。当时正是冬天,送的养父母又是在韶关。这个幼儿感到了彻骨的寒冷,从此以来,她就变得非常怕冷了。

武志红接着说,当他找到了该女性的童年阴影,分析了对她的影响之后,她马上感到不太冷了。

哈,精神分析就是这么神。案例也许是真的,搞精神分析的人认为他们做的是对的,有效的,但是,我不喜欢这种解释方式,不推崇这种对人性的认识方式。三岁的孩子能体验、有意识,然后一直影响了二十多年她对寒冷的感受,这更像是现代“神话”!

我承认科学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她为什么这么怕冷,但我却有一种信念:如果一个人真的非常怕冷,那么一定有生理上可以检测到的变化与证据。如果没有检测到,那应该是检测手段还没有那么发展到那一点。现在医院对人体的检查,还是非常粗糙的。我们的研究方向,不应当是让她回忆童年经历,而是要寻找可以测量的数据,设计可重复的实验,对人体不断增进科学认识。


其他的人性,像牺牲精神、爱国情怀、感情、意志力、自私、罪恶等等,同样也不要把它们看得神神秘秘的。哪怕是现代没有统一的共识,没有可靠的结论,但未来一定会有的。抽空了解一下当代生物学、生理学以及心理学的进展,这才是认识自我、理解人性的最佳途径,读鸡汤文、读文科生写的畅销书、一个人在那里苦心冥想,得不出有用的认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