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视角 | “大片儿”才是衡量好婚礼的终极标配吗?

 timtxu 2019-01-28

刷有关婚礼微博或者公众号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个词: '大片儿'。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优秀的婚礼和 '大片儿'之间,似乎成了一个等同概念。对于大部分婚策公司和摄影摄像来说,'大片儿'莫名成为了衡量好婚礼的终极标准。

那么大家首先会问'大片儿'婚礼概念是什么?

从刷到的信息里,我将它粗略地总结为三个关键词、九个字:大场面大制作大手笔。

在这,我不是说'大片儿'婚礼就是错的,但是我不同意“它是唯一衡量婚礼好坏”的评判标准; 面对婚礼vendor,行业里默认且极力推崇 '大片儿' 婚礼为主流的风气,我也很忧心忡忡。因为这种氛围,会给顾客和新入行的vendor一种错误引导。

我想从上面的3个关键词出发,给大家一份8102年的关于婚礼的“知情权”。

关键词之一:大场面

室内婚礼或者室外婚礼与室内午宴/晚宴相结合,是中国婚礼的基本形式,美国婚礼的形式也大概如此。可是,作为生活在美国5年的local vendor发现,从设计的角度看,在美国设计规模比国内婚礼大的极其少见。换言之,在室内设计上,“从无到有”的这个工作技能,真的要给国内婚策以满分,不怕傲娇。

换言之,在室内设计上,“从无到有”的这个工作技能,真的要给国内婚策以满分,不怕傲娇。

近期开始回国拍摄婚礼,“室内婚礼搭建舞台(T台)”颇让我感到困惑。

有人会问我,“是不是美国婚礼没有舞台呢”?以我拍摄的阅历来回答这个问题: “有”。但舞台是由live band(乐队)负责并使用。

在美国,无论婚礼奢华还是简单,新人是不会使用舞台/T台的(可以从INS里国外的婚礼照片里体现出来)。我不清楚“室内婚礼必用T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于国内婚礼并成为“标配”的。但是我觉得这劳民伤财。

首先,对于需要自己支付“搭建T台或者各类舞台”费用的新人来说:;搭建舞台是自己需要且喜欢的么? 在我眼里,婚礼没有must have,所以顾客拥有选择的权力。

'国情”,往往是很多vendor向新人推销这类产品及设计的借口,我认为这种不负责任的借口或者方式,间接剥夺了顾客的选择权。

其次,搭建的舞台或者T台,未必能帮助婚礼出好片、好视频。室内婚礼的空间有限,可供搭建舞台的空间更有限。除去花艺布置,除去主持人和新娘新郎必须的位置,可供专业的摄影师和摄像师拍摄的空间,屈指可数。很多很好的角度,因为空间这种客观问题,致使摄影师/摄像师没有办法使用或者捕捉。

结果吃亏的,还是顾客!

关键词之二:大制作

这点主要体现在:场景布置的拍摄。

首先,我想强调: 我尊重每一位有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婚礼vendor!(也借此机会在这里感谢18年9—10月的拍摄过程中,我们遇见的专业婚礼人的优秀teamwork。)

对于摄影和摄像,“拍场布”这三个字代表了很多内容; 可是对于顾客,这个词儿却并不是经常听到。抛去拐弯抹角儿的表达方式,我想简单明了的地,把“能说”和“不能说”的都在这里说一下

拍场布——就是拍摄婚礼场地的布置。自然而然,拍场布,就牵扯出很多vendor之间的利益关系。

为把婚礼场景拍摄记录下来,作为重要的日子的一部分,这样的“拍场布”我觉得合情合理。但是如果顾客不在意场布,摄影摄像有选择“拍与不拍”的权力,而并非被“不想拍也得拍”的潜规则所绑架(据我了解,并非所有摄影师或者摄像师都热爱拍场布。)

我一直强调,“我相信婚礼上任何静物的意义,是人赋予的”。与其孤零零地将场景与人物和主题里切割出来,我更希望摄影师和摄像师将静物与人物用有温度的方式关联并拍摄下来。否则,它再美再炫丽,都只是一个“大物件”罢了,看起来最多像是成功的广告/海报而已。也是这种原因,看到婚礼上有些摄影师/摄像师耗费40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去专门拍摄场布的行为,我真的感动迷惑。

40分钟,在婚礼上什么概念?

可能是新娘在补妆的时候,好朋友在旁边陪伴聊天的40分钟;

可能是新郎紧张地对着镜子,一边打领带,一边想着婚礼仪式上发言稿的40分钟;

可能是主持老师与新人爸妈一起讨论仪式如何进场的40分钟;

也可能是first look结束后,新娘与新郎耳语厮磨的40分钟。

这些时刻的画面,抵不过几张好看的场景照?还是不如蜡烛台,波西米亚沙发区这种类似宜家style的静物特写?

很多拍场布的摄影师/摄像师也是一脸委屈。毕竟有些婚礼是婚策推荐的,不拍场布就感觉亏欠婚策公司的这份推荐之情。

更荒唐的是,一些婚策公司的推荐摄影摄像的前提,完全是“场布拍的好不好”!至于把婚礼上的新人拍的好不好,都不重要。

更可悲的是,这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所以在这里,基于从新人的婚礼体验感的角度出发,我再次强烈建议:

备婚新人在选择婚策公司的时候,不要把重心全部放在现场照片/视频上。

因为婚策的实质是'服务': 省心,省时,省力。而不是“白用”了你的摄影师和摄像师,占用你婚礼当天的时间,对自家业务进行二次的广告宣传。

同时,也请不爱拍场布的摄影师/摄像师对这种潜规则大胆地说'不”!

关键词之三:大手笔


“大手笔”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钱”。

好的婚礼未必是在XXX地举办的婚礼;好的婚礼未必是XXX来拍摄/策划/主持的婚礼。再简单点,好的婚礼不等于贵的婚礼;同理,贵的婚礼未必是好的婚礼!

我收到过很多新娘询问价格的私信。对于大部分新娘来说,我们的收费超过了她们的预算。

这时候,我都会很真诚的回复:“我完全理解婚礼是一大笔开销。而我理解婚礼的本质就是:和自己爱的人,在爱自己的人那里得到祝福。所以在哪儿办,谁来拍摄,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最重要的就是,‘好好地享受婚礼这天,彼此相爱。千万不要因为预算而增加不必要的烦恼和焦虑’”

 (没错,我就是那种理解对方预算不够,反而跑来安慰顾客的佛系接单客服…)

说这些并不是为了装X,而是因为我就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我接受不了某些说“没有自己服务,婚礼就失去光彩”的vendor...

(PS: 这里我也想趁机表白今年拍摄的顾客:在国内,我们收费不便宜,你们也不属于人傻钱多。为了订我们的服务,我知道很多新娘和家人都努力缩减婚礼其他方面的开销,我真的很感谢你们的信任!也全力以赴让你们的选择成为物超所值。)

婚礼的隐形消费有很多,再加上买房子、买家具等等,举办婚礼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很多情况下,大家的预算和实际的支出是有一定差距的。

我想建议:“选择你自己喜欢的,而非被强制,被捆绑消费。挑选vendor,没有正确或者错误,只有适合和不适合自己的”

我同意“一分钱一分货”的消费观,但是并不代表钱就能确保婚礼的完美与开心,所以不用因为举办婚礼而承担额外的经济压力和焦虑

因为婚礼那天最重要的就是:“你和你爱的人,可以百分百的享受它。以后再回忆起这天的记忆时,眼角会有笑意”

【所有图片:vincentjam_studio】

本文转载自《最佳婚礼摄影》

编后——

作者Sunny虽然是一名婚礼摄像师,但是,她非常地真挚且非常乐于分享。

她常说自己有“爱管闲事的臭毛病,总喜欢操心专业以外的事情:像是如何挑选策划公司,如何避免婚礼灯光的雷区,室外婚礼注意事项等等…吧啦吧啦。”

但是,她认为分享是人类美德之一。自己作为一名婚礼摄像师前,首先为人。她愿意“用自己最真诚的姿态,和大家分享新的理念与想法,让更多的顾客和vendor有新的认识和选择”。

她希望自己小小的举动,可以对整个婚礼市场得到良性发展有所影响。

关于今天的话题,她知道“可能会牵动中国当下的行业的利益与错综复杂的关系”。

她说:“并非想抨击什么,我只是喜欢多元化,透明化,专业化的婚礼市场氛围。因为它不仅让备婚的顾客感到舒适省心,也给予了婚礼从事者工作的愉悦与热情。这种win-win概念,现在可能听起来像乌托邦,但是我相信只要每一个人愿意为之努力一丢丢,它就离实现的那天近一些”。


衡量一场好婚礼的标准是什么?
欢迎底部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