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43岁巅峰之作, 放大10倍欣赏, 书法大师: 充满稚气!

 艺无止境168 2019-01-28

从书法史的角度而言,中国书法经历了三个高峰期。第一阶段就是以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书法,第二阶段是唐朝的楷书阶段,第三阶段就是宋朝的“尚意”书法阶段。

苏轼就是宋朝书法的代表人物,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务。但是由于他的政治立场与当权者不合,先是在“乌台诗案”中被贬到黄州。之后又应为新党执政,又多次被贬。他的一生非常坎坷。

《黄州寒食诗帖》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诞生的,被贬到黄州之后,本来心情就不好,连续下了两个月的雨,到了寒食节,自己一个人,回想起自己的半生遭遇,又被小人诬陷,真的是凄苦的厉害,心中苦闷,实在无处倾述,就投注笔端,写下来。情随文起,有感而发,号称“天下第三行书”的《黄州寒食诗帖》诞生了。

我们都知道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词风属于关东大汉的气质,他的书法却不是,被浓郁的书卷气感染,有气势却不野。在他43岁的时候,写下一幅书法,《念奴娇-赤壁怀古》,其势如潮,大开大合,仿佛从头到尾都是一种宣泄,一气呵成。

他以酣畅的笔墨,将大江长河和古今历史名人,以饱满的激情写于笔端,抒发了作者宏伟的政治抱负和豪迈的英雄气概。诗文中流露出苏轼壮志未酬的际遇,也是苏轼自身遭遇的真实写照。

我们都知道,苏轼用笔厚重,浑拙,体现了他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但是,在这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却没有这种风格。我们放大10倍来看,依然很单调,而且跟苏轼的其他书法的风格不是很接近。黄庭坚说苏轼的书法像石头压扁的蛤蟆。但是,此贴无论章法、用墨都跟苏轼的风格不合,比较稚嫩。对此大家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