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克拉古耶瓦茨的名字早在 1476 年便出现在史书里,当时是一个只有 32 户人家的村落。克拉古耶瓦茨建城于莱布尼查河岸、鲁德尼克山、黑峰和格 莱迪奇卡山的山腹。克拉古耶瓦茨的先人们选在这里定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它有丰富的水源,莱布尼查河就在市中心流淌,它的许多支流也纷纷在这里汇聚。
区位 克拉古耶瓦茨是苏玛迪亚 - 波莫拉瓦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教 育、卫生和政治中心,面积约 15 万平方千米,是苏玛迪亚州的首府,塞尔维亚第四大城市,位于苏玛迪亚和塞尔维亚的心脏部位。 历史 1818 年,米洛什.奥布兰诺维奇公爵把塞尔维亚从土耳其人手里解放出 来,宣布克拉古耶瓦茨为新独立国家的首都。1822 年,克拉古耶瓦茨已发展 到 283 户人家,有 2000 多人。 关于克拉古耶瓦茨的历史,最令人伤怀的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 洲战场上一次臭名昭著的屠杀事件——1941 年 10 月 21 日的克拉古耶瓦茨惨 案。1941 年 7 月开始,南斯拉夫爆发武装起义,到处袭击德军,其中在克拉 古耶瓦茨击毙 70 名占领军。1941 年 10 月 16 日,纳粹德国陆军 749 团第3 营 在克拉古耶瓦茨市郊区中了人民游击队的伏击,10 个德国兵被打死,26 人负 伤。恼羞成怒的德国驻南斯拉夫最高军政长官下令进行加倍报复。根据德国陆军元帅“每杀死一名德国人要由 100 人偿命,每杀伤一名德国人要由 50 人抵偿”的命令,10 月 20 日夜,德军搜捕了城内所有 12—70 岁的男子,赶到 大街,胁迫人们指认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然而德军面对的只有愤怒的目光。10 月 21 日,德军把被捕者驱赶到郊外,枪杀了 7000 人,其中包括一所小学 五年级一个班的全体学生。德军对这个班的教师说:“如果你愿意,现在可以离开。”教师坚定地与学生站在一起就义。
地理 克拉古耶瓦茨位于克拉古耶瓦山谷的莱布尼查河的两岸,苏玛迪亚山脉、 鲁德尼克山、黑峰、格莱迪奇卡山脉等交汇于此。 克拉古耶瓦茨地形以丘陵为主,海拔较低,平均海拔高度约为 180 米, 地势呈波浪起伏,较平缓,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植被覆盖率很高,森林覆盖面积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经济 克拉古耶瓦茨是塞尔维亚的一个重要工业中心和贸易中心,这个城市以 汽车和枪支制造而闻名中外。之前的 ZastavaAutomobiles 公司在 2008 年出售给菲亚特,菲亚特为公司发展投入了近 7 亿欧元,该公司现已更名为塞尔维 亚菲亚特汽车。 克拉古耶瓦茨于 1853 年开始进行武器制造,至今已发展成为塞尔维亚 Zastava Arms 公司的主要枪支供应商。今天,Zastava Arms 公司超过 95%的 产品出口 40 多个国家。从塞尔维亚政府国防部的决定来看,Zastava Arms 公 司已成为塞尔维亚的国防科技工业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克拉古耶瓦茨还有 很多有名气的公司支撑着当地经济的发展:Bla eks(家具生产)、KUC 公司 (奶制品生产商)、华伦天奴(时尚产品)、弗洛雷斯(白兰地)、Prizma(医 疗器械生产和销售)、Agromarket 和 Agrojevtic。
文化 克拉古耶瓦茨文化氛围浓厚,许多文化机构在国际文化艺术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博物馆有各种各样的展览,主要包括考古、绘画、民族多样 性以及克拉古耶瓦茨和舒马迪亚的历史记录。考古馆中有着丰富的馆藏,拥有 10000 多个显示项目,其研究项目数量超过 10 万,绘画馆有 1000 多件具 有非凡价值塞尔维亚艺术品。“老铸造厂”博物馆,展现了一个半世纪以来塞尔维亚和克拉古耶瓦茨的工业发展史。在克拉古耶瓦茨众多的文化历史古迹 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老教堂”(1818 年),米洛什.奥布兰诺维奇公爵府、塞尔维亚公国议会大楼、米洛什大公的宫殿、市法院所在地、阿米金行宫、 第一中学所在地、“克拉古耶瓦茨十月”纪念广场等。 The Art KG、塞尔维亚 ULUS 画家协会分会和克拉古耶瓦茨画家协会这三个艺术协会在克拉古耶瓦茨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颇负盛名,推动了当地文 化艺术的发展。克拉古耶瓦茨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年度文化活动:反战卡通的 国际沙龙、国际艺术工作室“巴尔干桥”、国际爵士音乐节、国际木偶戏剧节、塞尔维亚文艺演出节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陶冶 了情操,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魅力。 旅游 克拉古耶瓦茨在许多方面都有“塞尔维亚第一”之称:第一个国都(1818 年)、第一个法庭——“塞尔维亚办公室”(1820 年)、第一所中学(1833 年)、 第一座剧院——“公爵塞尔维亚剧院”(1835 年)、第一所大学——“利塞”(1838 年)、第一座铸造大炮(1853 年)、第一座电站(1884 年)。克拉古耶 瓦茨是许多国家和地方一级重要单位和团体的所在地,它们当中,很多都是 塞尔维亚同行业中的第一个,如“约阿金 - 乌伊奇”剧院(1835 年)、“乌克— 卡拉季奇”人民图书馆(1866 年)、“阿布拉舍维奇”文化艺术团(1904 年)。 作为对克拉古耶瓦茨惨案的纪念和对历史的见证,克拉古耶瓦茨在 1953 年修建了占地 350 公顷的纪念公园。33 座坟茔在绿野间高低起伏,掩埋着遇 难者的遗体,揭露了纳粹分子的罪行。10 座形状各异的纪念碑散落其间,其中以纪念第一中学遇难学生的那座“折断之翼”最为著名。石碑呈 V 字形, 仿佛断翅的幼鸟,象征着被扼杀在青春时的希望。纪念公园最主要的建筑是“10 月 21 日纪念馆”,它由 33 座耸立的、高矮不一的立方形红砖巨柱组成,与 33 座坟茔远近呼应。立方体砖墙上没有一扇窗户,顶端的扁金字塔形玻璃 天花板是唯一能够透进阳光的地方。谈到这种设计的用意,纪念馆管理员达维多维奇解释说:“外观上一座座高耸的塔柱,从内部看就像一个个深井。没 有窗户的纪念馆四壁,带给人一种被困井底无处逃生的绝望,而从仅有的透 明穹顶看到的光芒,象征着遇难者最后一束望向遥不可及的天空的目光。” 记载着那段令人窒息的城市历史的图片和文字布满了纪念馆的内墙,屈 指可数的几个展柜里,陈列着遇难者仅有的遗物:身份证、学籍卡、教科书、 就业资格证、破了洞的鸭舌帽和笔触稚嫩的蜡笔画…… 纪念馆正中央,伴着从两只喇叭中传出的用低沉声音念过的一个个名字, 玻璃屏上投影出属于那个名字的残存信息:职业、不同的出生年,但生命最 终都被永远定格在腥风血雨的 1941 年。而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馆藏的遇难者们的 42 条临终遗言,在死神降临前的一刻,他们留下了牵肠挂肚的叮嘱和依依不舍的诀别,带着遗憾含恨而终。2008 年 12 月 15 日,来自德国、意大利、 克罗地亚和波斯尼亚 - 黑塞哥维亚的艺术家聚集在塞尔维亚中部城市克拉古耶瓦茨,在克拉古耶瓦茨一家公园的墙上创作出了世界上最长的墙上涂鸦。 一个国际涂鸦艺术交流组织连续花了 23 个小时创作了一幅长 605 米、高 2 米的涂鸦。这幅涂鸦用了 700 瓶不同色彩的喷漆,这些喷漆都是用可回收材料 制成的,如果需要可以擦掉。画家们在画旁写下了反法西斯的标语,同时创 作了呼吁和平的标志和口号。当然,画家们也不忘发挥自己的讽刺特长,改写了一句名言:“全欧洲的涂鸦画家们,团结起来吧!” |
|
来自: 陆一2 > 《世界国家地区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