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沉重,也很现实! 毫不夸张地说,全国至少有数百万人都处于这种“纠结”之中…… 前提是对自己的婚姻现状不满意,且经过自己的最大努力仍然达不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当事人极度苦恼。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实就是一种“双趋式心理冲突”: 一方面对自己的婚姻已经丧失了信心,甚至绝望,想要从新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相对理想的婚姻; 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的离婚决定,客观上给不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因此个体长期处于一中左右为难、无助、无奈又无所适从的状态…… 离婚吧,必竟给不了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导致孩子心理上自卑,且被周围人耻笑,必竟父母亲对于孩子而言,是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发育和心理健康; 不离婚吧,有些事情又改变不了,每天焦虑或者抑郁,甚至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不甘心就这样活下去……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我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案例。 这似乎是个无解之题。 但我会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帮助对方分析,最后让对方自己做决定: 先看看国外心理学家的一组统计学数据: 婚姻实际上已经破裂却在勉强维持的家庭,青少年出现心理疾病与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比离婚后单亲家庭的孩子要高出20--30%; 且父母亲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要比一般家庭高出40--50%;出现暴力行为甚至家暴、自伤、伤人杀人事件要高出60--70%; 我亲眼见到一对医科大学的教授,因为感情不合,从30岁就开始分居,至今已50多年,真正是“老死不相往来”; 我还见过:好几对婚姻不幸福的夫妻,为了孩子和社会舆论不离婚而长期分居,导致英年早逝; 更有甚者,由于双方个性都很强,一对同是高级知识分子的夫妻,丈夫杀死妻子,自己锒铛入狱; 这样的人间悲剧不胜枚举,且天天都在发生着…… 都说美国人离婚率高,那是因为他们把“婚姻是否幸福”做为人生幸福指数中排在第一位! 我常常问我的来访者: “你认为,在你的不幸婚姻中,自己应该承担多大责任?” “你认为你是否尽了最大努力?” “你觉得,对方是否像你一样愿意做出改变?当然有些事是可以改变的,而有些是改变不了的。” 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变量,比如年龄段。 我国著名心理治疗泰斗许又新教授曾经在一次私下闲聊中笑谈:“我个人认为,如果是40岁以下,我建议离;如果是50,60岁了,我建议分居;如果是70,80岁了,那就凑合着过吧!” 我们不可能就来访者的一面之词和短时间的接触就给对方提建议,这必竟违背了心理咨询的原则。 但我衷心希望,以上我的回答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