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基础开始,如何学好高考化学四大模块?

 残禪 2019-01-28

很多学生一接触化学,就觉得化学的知识体系太庞杂太分散了,光一个元素的知识点就需要多少节化学课的学习。

但一拿到题目,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化学考得又太综合了。一道推断题,要涉及到的元素恐怕需要学生学上一整年。 

问题的根源在于学习和解题之间的断裂——学得分散而琐碎,考得全面而综合。

要学好化学,最重要的是搭建化学学习的框架,建立科学的知识检索方式。化学的知识体系铺开来无穷无尽,但是一定要抓住化学知识的骨架脉络。

很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去看书,但是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高中的化学分为好几个类别,总的来说高中化学通过图表总结,类比学习的方式梳理知识点最为有效。

然而对每一个类别都有不同的方法来学习,都有自己的知识图表,如果连自己究竟是哪一块最薄弱尚未清楚,所做的努力可能就是事倍功半了。

我们可以将高中的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分为: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四大部分。以下分别对这四点进行展开。

◆  ◆  ◆

最琐碎的元素化学,整理归纳必不可少

元素化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

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显得杂而碎,集中在第一本书(必修1)后半部分的无机化学内容。

元素化学的考和学之间存在天然矛盾。元素化学的考题从来不会只考单一元素,这就要求学生主动联系前后的知识点。但不同知识点学习的前后时间跨度较大,如果学生不主动进行总结归纳,很容易在面对题目时无从下手。

因此,归纳总结是元素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归纳的同时不可忽略细节的知识点。

◆ 绘制物质转化框图

画框图并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例如当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钠单质、氢氧化钠、氯化钠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

很多同学喜欢直接看教辅资料上归纳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我的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即便你掌握了90%的内容,但如果没有自己过一遍,就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 上课记录常考点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高频考点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学元素化学时,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很多同学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上课时仍不愿意或不习惯做笔记,甚至暗示自己“记了也不一定会考”。这种侥幸心理的长期存在会导致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到了考试又发现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

相信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请老老实实记下来。

◆ 做题不总结等于没做

很多学生问:高一刚开始接触化学,元素化学这一块是不是要做很多题?

有时间多做题当然是好事,但重要的不是题多少,而是能从这些题中收获多少。有的人虽然做了很多题,但是有些题还是每次做都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只有厘清问题所在处,然后再总结归纳,才把一道题目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比盲目做10道题有用的多。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考点与题型都是有限的。所以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举个例子,比如今天做到了一道需要区分液氯与氯水的题目,几天后又做到一道类似的,那么就应该提醒自己:这算是一类高频考点,可以在本子上专门记录下来。

又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关于铝元素的图像题但是做错了,那么首先要想错误原因究竟是计算问题、审题问题还是知识本身没掌握好?

如果是审题问题,是不是以后可以读题时圈圈点点?如果是计算问题,是不是可以再细心一点?如果是知识点问题,有没有必要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以后提醒自己?

◆  ◆  ◆

偏理科的反应原理,仍要从概念下手

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最偏“理科”的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

从本质上说,元素化学、有机化学都是在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在教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认清楚这一部分在化学体系中的作用,我们就容易对症下药地给出一些指导方法。

◆ 理解辨析概念

学反应原理时,“定义”“概念”反而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

很多同学认为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最重要恰恰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彻。

举个例子,给出一道题目让你计算某种酸的电离度,可是你连电离度的定义都不清楚,或者明明要求算电离度你却算了一个电离平衡常数,显然是没有掌握好最基本的概念。

要学好反应原理,一定先认真地把基本概念都记牢,并在做题和考试前就区分开诸如“平衡常数与电离度”这类易混淆的概念。只有先知道了对象是什么,才有资格去讨论怎么计算的问题。

◆ 新旧知识巧联系

反应原理是一个很强调逻辑推演的模块。不仅如此,前后的章节也都存在高度关联。

例如从热力学综述开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一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帮助解释、帮助记忆的。

在平时的上课和做题中,要养成一个不断思考的习惯,把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清晰,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在学习反应原理这一模块时,就要多关注各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素手无策。

举个例子,比如上课讲到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移动问题,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最后得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导致平衡移动”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平衡”与“反应速率”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类似的,这样的情况可以体现在任何时候,比如自己做题、自己复习的时候,但关键就在于:自己要养成思考和梳理的习惯。

◆ 知识体系做归纳

反应原理的一个重要考点就是考察条件变化时相应的物理量会怎么变化。

对于这类问题许多同学肯定不陌生,往往会面对题目却记不清楚。所以我要强调:功夫在于平时,精华在于总结。

比如平衡移动问题中,改变一个条件时别的物理量怎么变化,平衡怎么移动,这样的问题很多教辅资料上有详细归纳,老师也会做整理总结,但是关键在于,和之前说的一样:光看不做假把式。

所有的总结,如果你只是听过一遍看过一遍,自己不花点时间想一想、动手写一写,那么很可能下次做题你还是要再去看一遍。

归纳总结的工作,自己做一遍,胜过听十遍。

◆ 计算方法须归纳

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题专门考察反应原理模块的理解与计算。这部分往往一个答案就是好几分,计算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注意点:

① 简便方法快速计算

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比如“等效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等,很多同学会感慨这些方法计算起来可以节省时间。

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很多方法的运用是有它的固有前提的,比如“等效平衡法”的应用就要求必须是投料成比例的情况。所以,如果不关注方法适用的条件,用快速计算、简便计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② 复杂问题常用方法

有的问题看起来很棘手,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所能写出来的东西先全部写下来,在已有东西的基础上去思考一般用什么方法去做。

这里不便于举例,只是希望同学们记住一条:考试时再紧张,也稍微花点时间思考:在你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你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硬算法?转化法?……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合适的去尝试。

③ 化学计算务必细心

很多同学常说:不就是算错了嘛,小问题。事实上,如果你经常算错,这肯定不是小问题。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打草稿太潦草、计算时常弄错正负号等等。

所以我的一个提醒是:务必把为什么会算错得问题从根本上揪出来,仅仅归结于算错却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可能就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顽疾,影响的不仅仅是化学这一门学科。

◆  ◆  ◆

体系庞大的有机化学,要学会分类

有机化学可能是许多同学最头疼的模块,主要原因就是对这部分知识很陌生,与无机化学比起来有很大不同。

另外一方面,有机化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质,也有结构、实验、合成等等方面。在这一块内容的学习上,下面给出一些可操作性高的学习方法:

◆ 分门别类,逐个掌握

有机化学体系庞大,必须按照一定标准分类,最普遍的一个分类就是按照官能团来区分。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双键、叁键、羟基等等来分类,分类可以不用很详细,但要把有相同点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完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逐个把每一类物质具有的的性质、会发生怎么样的反应了解清楚。

这里仍然推荐同学们自己画一张表,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是什么物质,什么物质又有什么样的性质,什么样的性质导致有什么反应”这样的逻辑去归纳总结。当自己全部归纳一遍之后,一定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

◆ 如何串联,厘清条件

明白了单独的某种官能团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各类官能团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举例来说,当你知道醇、醛、酸、酯等等各自的性质后,就要来考虑这一条线上面的物质是怎么转化的,这就要去思考醇到醛、醛到酸、酸到酯各自反应条件是什么,反过来酯到酸、酸到醛、醛到醇的反应条件又是什么。

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反应条件并不是完全相同,千万不能草率地推广(比如看到醇可以催化氧化到醛,不能误认为所有的氧化反应都是可以用催化氧化这个条件)。所以一定要好好区分,理清反应条件到底是什么。

◆ 有疑就问,切忌拖延

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这无可厚非。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不求甚解,最多打个标记又放了过去。但在有机化学中,这是一个很严重问题。

因为在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基础阶段,所有的结构、命名、书写、定义等基本概念,都是后面要反复用到的基础知识。

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前后章节的关联性也十分强。如果开头或者中间有疑问,一定要第一时间弄清楚。否则一个章节没有弄懂,就会成为下一个章节学习的障碍。缺漏就像滚雪球一样滚起来。

很多同学明明知道自己或多或少有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就会“习惯性”地听之任之而不去补漏洞。事实上,只是你不愿意花时间去问去学去弄明白,而不是你真的不在意。克服拖延症是一个很难的任务,但是你必须去做。

◆  ◆  ◆

化学实验:目的、操作、理论

实验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与理论相辅相成。

有的同学对于实验这一部分感到头痛的表面原因在于操作细节多、步骤复杂等等。但是深层次原因是对实验目的和实验操作细节根本不清楚。

◆ 明确实验目的

不管是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不要急着去看实验怎么做,第一步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还是为了除去杂质?还是为了检验物质的某个性质?只有知道实验到底要做什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会显得有理有据,自己就会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 牢记操作细节

许多实验考题反复考察的就是那么几个细节操作,而不是要你复述整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因此,实验的关键操作细节就必须记忆下来。

所以,比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用玻璃棒、提纯实验中的加料顺序等,这些常考的操作细节在平时题目、老师上课时肯定都会多次出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

① 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② 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才正确。

◆ 实验联系理论

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比如为什么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不能过高?

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需要的条件以及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的性质。

所以,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实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  ◆  ◆

方法只是方法,行动才是王道

刚才讲的所有方法,其实同学们或多或少见过类似的,也知道该怎么做。关键问题就在于——缺少行动。

我反复地告诉你要自己去画框图总结,结果你还是不愿意动手去做,那么你知道再多的方法也执行不下去。

很多同学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我真的按照你讲的方法去做了,岂不是要花很多时间与精力吗?

我的回答是:如果你自己归纳总结需要花很多时间,正说明你掌握得不够好,难道不应该花精力下去自己复习吗?

等你某一天能够轻轻松松完成这项工作了,说明你已经对部分内容整体知识点了然于胸,后续花得时间自然就少了。

事实上,相比于每次蜻蜓点水般的复习,这样一次辛苦换取以后的熟练,孰高孰低自然分晓。高中学习时间固然很紧张,但是把时间挤出来花在最薄弱的科目上,总是值得的。

一句话,行胜于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