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族融汉(七)八王之乱(下)

 陆一2 2019-01-28

八王之乱(下)

    上一讲说到了贾南风杀死了太子,为自己解除了后顾之忧,当初是赵王司马伦用孙秀的反间计要贾南风杀死了太子,然后司马伦,孙秀等人伪造晋惠帝的诏书,以杀太子的罪名,发兵收捕贾皇后及其党羽,废贾皇后为庶人,囚禁在建始殿。这个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小儿子,手握兵权,因为对贾南风屡加谄媚,很得贾后亲信。赵王伦见时机成熟,便秘密联络了梁王肜(司马懿第八子)、齐王冏(司马攸之子),共同起兵。永康元年四月三日深夜,赵王伦矫诏率兵入宫,早做内应的华林园令骆休,先把惠帝挟持到东堂,然后下诏召贾谧来见。贾谧刚到殿下,见情况有变,大喊:“阿后救我!”话音刚落,被就地斩首。已经控制了后宫的赵王伦,派齐王冏入殿捉拿皇后贾南风。贾南风见齐王冏夤夜入宫,知道大事不妙,惊问:“你来此何事?”“奉诏书收捕皇后!”齐王冏接声道。“诏书当从我手中发出,你奉的什么诏?”贾南风色厉内荏地问道。齐王冏不再睬她,将她押着,出了后殿。来到门,火光中隐约可见惠帝的影子,贾南风远远地呼喊:“陛下,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老婆让人家废了,到头来还不是废了陛下自己吗?”喊了一通,见无济于事,就又问齐王冏:“起事者是什么人?”齐王冏毫不避讳,答道:“是赵王和梁王。”贾南风听了,悔恨不已,恶声恶气地骂道:“拴狗当拴颈,我反倒拴其尾,也是活该如此。只恨当年没先杀了这俩老狗,反被他们咬了一口。”

  走到宫西,看到贾谧的尸体,贾南风不禁高声号啕。哭声中,透出了她的绝望。随后,贾南风被赵王伦废为庶人,贾氏党羽被一网打尽,那个帅哥潘安也给杀死了。她先被幽禁在宫中,后又被囚禁于金墉城。这里,成为贾南风的终了之地。几天后,赵王伦如法炮制,矫诏赐给贾南风金屑酒。贾南风一生善用权谋,到头来却喝下了自酿的毒酒。这个时候司马伦的谋士孙秀算是得了势,听说石崇很有钱,以前他去见石崇都不召见的,现在自己做了高官,而且石崇是贾谧一党,所以他就去了石崇的家里,他听说石崇有一个歌姬很漂亮叫做绿珠。就向他索要绿珠。石崇不给,偏逢司马伦得势,不爽的孙秀大军一围,石崇见大势已去,对绿珠说:“我因你获罪,奈何?”绿珠流泪道:“妾当效死君前,不令贼人得逞!”遂坠楼而亡。孙秀大怒,将石崇和潘岳等人斩首。贾皇后被废死后,孙秀决定给晋惠帝立一位新皇后。羊献容的外祖父孙旗是孙秀同族,他的儿子也多与孙秀结交,于是在永康元年(300年)立羊献容为皇后。但是将要入宫之际,却曾发生过衣服著火的不祥之兆。

    司马伦掌握了大权后,就想自己做皇帝,于是就废掉了白痴皇帝,把白痴黄帝封为太上皇,自己做而来皇帝,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儿子,按照辈分是晋惠帝的爷爷,但是居然把孙子辈的人叫做太上皇,真的是好笑啊。司马伦称帝之后人心不稳。在许昌的齐王司马冏(司马炎弟弟的儿子),联合关中长安的河间王司马颙(司马懿弟弟的孙子),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的十六子)乘机起兵讨伐司马伦。

  司马伦与孙秀兴兵反击,战败,死者近10万人。司马伦后来被囚禁于金墉城,也被赐金屑酒而死。司马伦一党的许超、士猗、孙弼、谢惔等人也被杀。司马冏迎接晋惠帝司马衷复位,独揽政权司马冏没有好好利用其兴复皇位之功的大名,独揽政权后不可一世,没有臣下之礼,俨然自己就是个皇帝。而且沉迷女色,政事荒废,结果又给其他有野心争权的王有了讨伐的借口。翊军校尉李含到长安,诈称受到皇帝密诏,要河间王司马颙攻打司马冏。公元302年(太安元年)底,司马颙经一番利害考量后答应,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讨伐首都洛阳,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司马炎第六子)为内应,司马冏得知消息,派遣其将董艾攻袭司马乂,司马乂连同其党羽百多人,乘车飞奔皇宫,以奉天子的名义攻打司马冏。火烧司马司马冏府第,司马冏战败被杀,其子被囚禁于金墉城,司马冏党羽被灭。司马颙不甘司马乂独揽政权,与司马颖共同兴兵讨伐司马乂,司马乂获胜。司马颙眼见计谋未果,反被司马乂独揽政权,司马颙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但是都失败了。后来司马颙令部将张方领兵7万与司马颖20多万大军起兵讨伐洛阳。晋惠帝下诏令司马乂为大都督,兴兵迎击。连续战了几个月,司马乂胜司马颙,司马颖军,斩杀俘虏了6.5万人。因战事太久,司马乂军粮食缺乏,但将士们愿意效死,固守洛阳。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认为难以取胜,建议要班师回长安。公元304年初(永安元年),在朝廷内任职司空的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懿四弟的孙子)乘司马乂军疲惫,勾结一些禁军将领,夜里捕获司马乂,送到金墉城。要晋惠帝重用司马越,去除司马乂的职位。 司马颖在朝野向来有威望,而且军事实力强,入洛阳后被增封二十郡,拜丞相。河间王司马颙也官升太宰,东海王司马越为尚书令。司马颙上表认为司马颖应该成为皇位继承人,过后废除皇太子司马覃,以司马颖为皇太弟,丞相位置不变。

      司马越和司马颖关系不和,就要晋惠帝命自己为大都督,云集10多万士兵讨伐司马颖。司马越大败,晋惠帝被捕后送到邺城,司马越逃回东海。另外司马颙大将张方进驻洛阳。 司马越在兵败时先逃到下邳,当时的徐州都督、东平王司马茂不接纳他,司马越就逃回其封地东海(山东郯城北)。司马颖以同是宗室兄弟的名义,下令宽恕司马越,要招他回朝,司马越不敢答应。 司马越的亲弟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王浚,杀死司马颖所置的幽州刺史和演。于是司马颖出兵讨伐司马腾。司马腾与王浚结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司马颖派遣新选的幽州刺史王斌及石超、李毅等人抵抗司马腾等人,被羯朱打败。失败的消息传到邺城后,人心惶惶,官僚士兵相续逃跑。司马颖甚是恐慌,与几十个将军连同晋惠帝连夜逃到洛阳。羯朱的军队一路追赶司马颖等人到朝歌,追不上才放弃。洛阳由颙的部将张方控制,张方又挟持惠帝,颖到长安,颙废除颖的皇太弟,要颖离开回封地。颙自行选置百官,改秦州为定州。司马颙又让晋惠帝下诏,要立远在东海的司马越为太傅,要越回朝与太宰颙共同辅政司马越不接受。 司马越再次集结大军,讨伐司马颙,司马越出兵后,先前司马越逃命时不接纳他的东平王司马茂很是恐慌,把徐州让给司马越。司马越让自己部下当徐州都督,把司马茂调去当兖州刺史。司马越的三个亲弟弟也兴兵各据一方。于是司马越声势大振,很多官员都投奔司马越。 司马颙挟持晋惠帝,发诏要罢免司马越等人。司马越就打出“张方劫迁车驾,天下怨愤,欲奉迎大驾,还复旧都洛阳”的名义,继续进兵。。司马越又派人游说司马颙,只要司马颙送帝还都,就与颙分陕而居。司马颙想答应,但张方不同意。 张方作出建议:“称张方本身还拥有士兵十余万众,可以亲自送晋惠皇回洛阳宫中,以堵司马越之口。然后让司马颖回邺城掌权,司马颙可留守关中。而后张方出兵北伐博陵。这样一来,局势就比较稳定,天下再也没有帮助司马越者。”

  司马颙不赞同张方的建议,命豫州刺史刘乔为镇东大将军。派遣司马颖率领楼褒、王阐等,据河桥以抗拒司马越。司马越亲自率领3万士兵,西进到了萧县。刘乔派遣其儿子刘佑抗拒司马越,司马越军战败。这时范阳王司马虓(注:非八王之一)派遣督护田徽以八百骑兵帮助司马越,在谯与刘佑相遇,一战之下刘佑众溃,司马越进屯阳武。消息传到长安,人心惶惶,司马颙非常恐慌,于是命令张方的亲信将领郅辅夜里暗杀张方,然后派人把张方的头颅送到司马越军中,认为这可以平息祸乱。而后司马颙又后悔,怪罪郅辅杀张方,又杀了郅辅。然后派遣刁默守潼关。张方的死对司马颙更是不利,例如范阳王司马虓的司马刘琨把张方头颅给荥阳守将吕朗看,吕朗马上献出城池投降。   司马越军中的鲜卑将领壬辰,祁弘等后来破了刁默守的潼关进入关中,司马颙大为恐惧。又派遣马瞻、郭传等在霸水抗拒司马越军,马瞻军又战败,司马颙单骑出长安,逃到太白山。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壬辰,祁弘的鲜卑部队大掠长安,杀二万余人。

  而在河桥的司马颖军方面,支持司马越的安北将军王浚派遣督护刘根,率领三百骑兵至河上。王阐出战,被刘根所杀。司马颖要固守,范阳王司马虓就派出鲜卑的骑兵与平昌、博陵等袭河桥,楼褒军西逃,追兵一直追到新安,沿途死亡惨重。

  司马越军进入长安后,封梁柳为镇西将军,守关中。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司马越率领诸侯及鲜卑将领许扶历、驹次宿等军队护送晋惠帝回到洛阳。晋惠帝下诏升司马越为太傅录尚书,增封下邳、济阳二郡。范阳王司马虓也被封为司空。马越操纵下的晋惠帝又下令追捕司马颖。 晋惠帝又下令镇南将军刘弘、南中郎将刘陶收捕司马颖,于是司马颖抛弃母亲及妻子,单独与二位儿子庐江王司马普及中都王司马廓逃到朝歌,途中集合了故将及士兵数百人,欲逃到邺城故将公师籓那里。306年,晋惠帝司马衷突然死亡(据说给司马越毒死了)。司马炽(司马炎二十五子)继位,为晋怀帝。晋怀帝刚登基,就下诏书要以司马颙为司徒。让其回朝廷。司马颙不疑有他,就乘车上路。到新安雍谷时,被南阳王司马模所派遣的将领梁臣掐杀死在车内。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死。司马颙就此绝后。 晋怀帝不久大赦囚犯,改元永嘉,废除诛三族刑。让太傅、东海王越辅政,杀死了御史中丞诸葛玫。东海王司马越最终在八王之乱中得胜,掌握了朝廷大权。从此八王之乱结束了。

     说起“窝里斗”,在中国历史上,大概还没有能比得上西晋初年的“八王之乱”那么正宗且波澜壮阔的了。“八王”按出场顺序排列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其中,汝南王和赵王分别是司马懿的第四子、第九子;河间王和东海王分别是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和司马馗的孙子;楚王、长沙王和成都王分别是司马懿的孙子晋武帝的第五子、第六子和第十六子。由此看来,这“八王”之间的亲戚关系还真不算远。既然都是自家人,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不能协商解决呢?说起来,他们也算是“协商”过了,只不过用的工具不是语言,而是刀枪。

      就在司马诸王大打出手如火如荼之际,别人也没有闲着。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晋书·载记第一》)很不幸的是,存有这种心思的并非刘宣一人:元康六年(296年)八月,秦(今甘肃天水、秦安一带)、雍(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的氐、羌推氐帅齐万年为“皇帝”;永康二年(301年),散骑常侍张轨求为凉州刺史,“阴有保据河西之志”,而自316年晋愍帝降汉国、西晋亡后,当时的前凉势力统治者张寔保剧凉州河西之地,虽向晋王司马保、东晋称臣(正式册封要迟至东晋咸和八年),但其半独立的态势、实际割据凉州的野心立场不容否定;太安二年(303年)正月,蛮人张昌据江夏(今湖北安陆)拥立丘沈(后改名刘尼)为天子,建国号“汉”;永兴元年(304年),氐人李雄在成都称王,建国号为“”,并于两年后称帝;也是在这一年,匈奴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东北)称王,建国号为“”,并于308年称帝;永兴二年(305年),右将军陈敏江东叛,自称楚王。此外,后来建立“前赵”的匈奴人刘曜、建立“后赵”的羯人石勒、开“前燕”之基的鲜卑人慕容皝等,都经过这场战乱的锻炼,不断成长壮大起来。

    八王之乱结束了,带来的不是和平反而是更大的灾难,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开始逐鹿中原,但是在那些北方少数民族逐鹿中原的时候,在四川的地方也出现了少数民族的政权,下次我们说说四川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