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县蒋坝镇,全长67公里,全部用石料人工砌成。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年间,至清乾隆年间方建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泽湖大堤石堤,雄伟壮观,蜿蜒曲折共108弯,犹如“水上长城”。长堤沿线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水釜城、信坝、周桥大塘、洪泽湖碑、乾隆御碑、滚水坝、九龙湾、镇水铁牛、三河闸。

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由广陵太守陈登主持建筑,初为30里,始称“高家堰”。明永乐年间,河漕督运陈宣在武墩至周桥之间兴工修堤,明万历年间,总理河漕潘季驯将大堤延筑至蒋坝,至此,洪泽湖大堤基本建成。

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起,洪泽湖大堤的迎水坡就开始增筑直立式条石墙护面,时称“石工墙”,历经明清两代171年形成规模。石工墙使用千斤重的条石及糯米石灰浆砌筑,共用条石6万多块,且规格统一,筑工精细。

洪泽湖大堤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建设的高超技艺。洪泽湖大堤的筑堤成库规划和直立条式防浪墙坝工程技术代表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洪泽湖大堤景区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