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如何评价《风雨归舟图》,它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

 hwzhuwei 2019-01-28

''風雨归舟图''如不特指是那一幅画,那就是个多意词,历代画家多有画風雨者,画面增加归舟就使整幅画有更多更深含意,历代作品中找''风雨归舟图''很容易找到几十幅,比较著名的″風雨归舟图″至少可找出七.八幅,有的画家如傅抱石就画过数幅''风雨归舟图''。

南宋苏显祖“风雨归舟国'',

明戴进''风雨归舟图'',

明蓝瑛''风雨归舟图'',

明張宏“风雨归舟图'',

清谢彬''风雨归舟图″,

清金农''风雨归舟图'',原为張大千藏,張极喜欢徐悲鸿手中的董源溪岸图,并知徐正迷恋金农作品,就托谢稚柳作说客,两画调換,徐悲鸿视金农此画为至宝,现存徐悲鸿纪念馆,(董源溪岸图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董源存世的几幅作品可能只有这幅是真迹,太可惜了。)


25.6×25.3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风雨归舟图》,绢本,25.6×25.3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画无款,旧题为许道宁所作。许道宁,北宋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其画早年师法李成,善写秋江寒林,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用笔简快,山石峭拔的独特风格。此画描绘了山林江岸风雨大作,丛林树木随风飘摇,江上渔人逆风而行的情景。这是一幅表现雨雾迷濛非常出色的作品,峰峦间淡墨的渲染极为精简却意味无穷。画中山石以卷云皴为之,李成正是卷云皴的开创者,而许道宁则一度被认为是学李成最佳之人。或许这便是后人将此无名氏作品定为许道宁的重要原因。但此画无论是构图还是画法都属南宋中后期的风格面貌,这显然与许道宁相去甚远。



傅抱石''风雨归舟图”,1944年,傅在中央大学任教,校長徐悲鸿,有这层关係,傅见到徐手中的金农画作后,画了数幅''风雨归舟图'',此幅以墨扫法,墨色浓淡,用笔疾徐,下笔力度方向等都有极高要求,显示画家高超画艺。

民国画家吳石遷''风雨归舟图'',
海上画家胡若思''风雨归舟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