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生好运

 太乙ocwfrzeutj 2019-01-28
2019-01-28 03:17:56大公报

  我出生在正月初四,连累母亲春节都没过好就进了产房。因为是头一胎,又是自然分娩,她努力了二十几个小时,最后我靠医师助产钳的帮助才呱呱坠地。我幼时多病,六个月后到上中学前每周都进医院,打针、输液是家常便饭。腮腺炎、麻疹、水痘等幼儿病都患过一轮,幼儿园、小学时时常病假缺课。五岁时还因猩红热引发心肌炎住院一个多月,每天早晨输液,晚上母亲陪床。父母都是教师,全时上班外还要加班开会。他们的单位没有幼儿园,外祖父母也没退休,新手父母煞是辛苦。

  不过,在母亲口中,我是个天生好运的孩子。当年在医院和我同一批落地的都是男孩,只有我一个女孩,她觉得“物以稀为贵”。我童年多病,她相信算命先生的说辞:“生根不易,必有后福”。之后我读书顺利,高考顺利,出国留学,学成找到工作,这些在她眼中都是“好运”的证据。连我现在回国探亲时天气好,旅途顺利,她也归功於我的天生好运。

  我的运气好吗?也许。作为七○后,生於太平岁月,上小学时改革开放,上大学时放宽留学。父母重视教育,但不像如今的虎妈、狼爸那样对上学的儿女步步紧迫。从小没经历过饿肚子、上山下乡、阶级鬥争,有机会获得良好教育,没碰到下岗失业。生活平顺的我与同龄人都算得上运气好。但我们的经历也有别於八○后、九○后。小时物质资源不丰富,文化消遣也单一。没有电脑、手机、美剧、遊戏,借到一套金庸的《笑傲江湖》互相传看就乐不可支。那时小夥伴的生活状况大抵相似,无可攀比,也不以为苦。

  现在想来,生逢平和、宽鬆、知足的社会大环境是福缘,而母亲对我天生好运的坚信也是福气。父母怎麼对待孩子,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影响子女成年后的身心健康。身份建构很大程度上植根於自我形象的建立,而童年经历在此过程中至为关键。如果从小最亲近、依赖的人对我们没有信心,关爱缺失,我们长大了也会缺乏自信。乐观未必保证成功,但潜意识裏自认为天生“倒霉蛋”只会越发倒霉。凡事往坏处想,不但损害自己的勇气、志气,一个整日垂头丧气、浑身“晦气”的人也会让别人退避三舍。“失道寡助”,机会减少,路就真的越走越窄了。

  这种例子中外都有。且不提美国人看心理医生时多半提到童年时父母的忽视、虐待。有老同学本科清华毕业,拿到美国名校的博士学位,忽一日出家当了和尚。也有老朋友在外人看来事业成功、婚姻美满,却得了忧鬱症。经过心理治疗,他们不约而同地说到童年时印象最深的是母亲鬱鬱寡欢,亲情欠缺。

  忧鬱症当然有複杂的生理和心理、个人和社会原因,不能都怪父母。但父母对我性格形成的确影响很大。人类的长期愿景也许终究是个悲剧,人生的本质可能如镜花水月般虚妄,但我对个人的短期愿景一向乐观。偶有挫折,会念叨:事缓则圆,耐心等待就好。若是短期内没有转机呢?那是此事与我无缘,该放手时就放手。人生有得有失,哪能事事如意,十全十美?

  我无法像某些勇於进取者那样奋争到底,不死不休,这大概是性格缺陷。不过,得意事来,处之以淡;失意事来,处之以忍,日子也能过得自如适意。本命年要到了,谨以此文自慰复自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