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中药——槐花

 陕西诚林 2021-04-04
槐花

毵毵金蕊扑晴空,举子魂惊落照中。

今日老郎犹有恨,昔年相虐十秋风。

朝代:唐代|作者:郑谷

【别名】

槐蕊(《本草正》)、槐(《尔雅》),又名:豆槐、白槐、细叶槐、金药树、护房树。

【出处】

《日华子本草》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炮制】

槐花:除去杂质及灰屑。

炒槐花:取净槐花,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深黄色。

槐花炭:取净槐花,照炒炭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焦褐色。

【性味】

苦,凉。

①《日华子本草》:"味苦,平,无毒。"

②《滇南本草》:"味苦涩,性寒。"

③《纲目》:"味苦,气凉。"

④《本草求原》:"苦咸,寒。"

【归经】

入肝、大肠经。

①《本草汇言》:"入手阳明、足厥阴经。"

②《药品化义》:"入肺、大肠二经。"

③《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止血。治肠风便血,痔血,尿血,血淋,崩漏,衄血,赤白痢下,风热目赤,痈疽疮毒。并用于预防中风。

①《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

②《医学启源》:"凉大肠热。"

③《纲目》:"炒香频嚼,治失音及喉痹。又疗吐血,衄,崩中漏下。"

④《本草正》:"凉大肠,杀疳虫。治痈疽疮毒,阴疮湿痒,痔漏,解杨梅恶疮,下疳伏毒。"

⑤《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清肝火,坚肾水。"

⑥《本草求真》:"治大、小便血,舌衄。"

⑦《本草求原》:"为凉血要药。治胃脘卒痛,杀蛔虫。"

⑧《东北药植志》:"治疗糖尿病的视网膜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撒。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附方】

①治大肠下血:槐花、荆芥穗等分。为末,酒服一钱匕。(《经验方》)

②治脏毒,酒病,便血:槐花(半两炒,半两生),山栀子一两(去皮,炒)。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食前服。(《经验良方》槐花散)

③治暴热下血:生猪脏一条,洗净,控干,以炒槐花末填满扎定,米醋炒,锅内煮烂,擂,丸弹子大,日干。每服一丸,空心,当归煎酒化下。(《永类钤方》)

④治诸痔出血:槐花二两,地榆、苍术各一两五钱,甘草一两。俱微炒,研为细末,每早晚各食前服二钱。气痔(因劳损中气而出血者)人参汤调服;酒痔(因酒积毒过多而出血者)陈皮、干葛汤调服;虫痔(因痒而内有虫动出血者)乌梅汤调服;脉痔(因劳动有伤,痔窍血出远射如线者)阿胶汤调服。(《杜氏家抄方》)

⑤治小便尿血:槐花(炒)、郁金(煨)各一两。为末。每服二钱,淡豉汤下。(《箧中秘宝方》)

⑥治血淋:槐花烧过,去火毒,杵为末。每服一钱,水酒送下。(《滇南本草》)

⑦治血崩:陈槐花一两,百草霜半两。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调下;若昏愦不省人事,则烧红秤锤淬酒下。(《良朋汇集》槐花散)

⑧治白带不止:槐花(炒)、牡蛎(煅)等分。为末。每酒服三钱,取效。(《摘元方》)

⑨治衄血不止:槐花、乌贼鱼骨等分。半生半炒,为末,吹鼻。(《世医得效方》)

⑩治吐血不止:槐花不拘多少。火烧存性,研细,入麝香少许。每服三钱匕,温糯米饮调下。(《圣济总录》槐香散)

⑾治舌出血不止,名曰舌衄:槐花,晒干研末,敷舌上,或火炒,出火毒,为末敷。(《奇效良方》槐花散)

⑿治赤白痢疾:槐花(微炒)三钱,白芍药(炒)二钱,枳壳(麸炒)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本草汇言》)

⒀治疔疮肿毒,一切痈疽发背,不问已成未成,但焮痛者皆治:槐花(微炒)、核桃仁二两,无灰酒一钟。煎千余沸,热服。(《医方摘要》)

⒁治疮疡:槐花二合,金银花五钱。酒二碗煎服之,取汗。(《医学启蒙》槐花金银花酒)

⒂治杨梅疮,棉花疮毒及下疳,初感或毒盛经久难愈者:槐花蕊(拣净,不必炒),每食前清酒吞下三钱许,早中晚每日三服。如不能饮酒,滚水盐汤俱可送下。(《景岳全书》)

⒃治中风失音:炒槐花,三更后仰卧嚼咽。(《世医得效方》)

传说故事

山西洪洞县城北五里贾村有座广济寺,寺内有棵大槐树成了当地标志,并流传:“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许多漂泊在外的炎黄子孙,寻根问祖,不远千里来洪洞找这棵大槐树,可惜寺与槐早已不见踪影,为了满足思乡之情,在原处立一碑,刻“古大槐树处”。槐与怀谐音,吴澄曾说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也。所谓找槐树寻根问祖,其故皆源于此。

在古代,槐树通常是宫廷官府里吉祥、富贵、尊优的象征。在《周礼》中曾有“面三槐三公焉”,即栽三棵槐树象征司马、司空、司徒的品位。周朝廷还在左右各栽九棵槐树,称九棘,以分别大臣的品位,左九棘则象征孤卿大夫品位,群士在后;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右九棘象征公侯伯子男的品位,群臣在后。《太清草木方》中认为,在二十八星宿中,槐为“虚星之精”,若于每年十月上巳日采子服,能去百病,长生通神。

《晏子春秋》记载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史实:齐景公很喜欢槐树,特命官员守护。守槐者秉承主人之意,制订了“犯槐者刑,伤槐者死”的规定。一次,有个人因醉酒伤坏了槐树,官府要加以刑罚。这人的姑娘去找当时任宰相的晏子,叙述了自己的看法:“君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今君以树木之故罪妾父,恐邻国谓君亲爱树而贱人也。”晏子将此情向齐景公作了汇报,景公颇受感动,遂令“罢守槐之役,废伤槐之法,除犯槐之囚”。

“南柯一梦”也与槐有关。东平人淳于棼在梦中做了二十年的南郡太守,梦醒时往寻梦中所至之处,则古槐一穴。

历史文人墨客对槐颇多偏爱,魏文帝曹植、王粲均有槐赋。唐代王维、韩愈、杜甫、白居易,宋代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梅尧臣、杨万里、陆游,明代吴宽、李东阳等均有咏槐的诗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