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明正统四年(1439);建筑类型:木构大殿;保护级别:1988国保
法海寺 ,位于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始建于明朝正统四年(1439),历时近五年,至正统八年才建成。原寺庙规模宏大,明、清时多次重修。
法海寺有大雄宝殿、伽兰祖师二堂、四天王殿、护法金刚殿、药师殿、选佛场、钟鼓楼、藏经楼、云堂等建筑。现仅存山门、大雄宝殿等建筑。1983年起,北京市对法海寺进行大规模修葺,翻修山门和钟鼓二楼,补修加固周围垣墙,增设对大雄宝殿壁画的保护设施,重建四大天王殿。1987年,石景山区以法海寺为中心修建了森林公园。1988年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布局: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建筑布局十分规整,中轴线上原依次建有护法金刚殿、四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藏经楼,两翼对称建有钟鼓楼和伽蓝、祖师二堂、方丈一所、选佛之场,以及云堂、厨库、寮房等,距离寺1公里左右还建有远门。
大雄宝殿是法海寺主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庑殿顶,殿中明代壁画更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壁画,在中国现存壁画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大雄宝殿内顶部有三个藻井、天盖上的"曼陀罗"和菩提像也画得十分精美。
天王殿(当代重修)

山门(明代)


大雄宝殿(明代)




这个瓦作为当代所复建



药师殿复制的大雄宝殿藻井
壁画:

在新建的药师殿中重复制的水月观音壁画
壁画分布在殿内墙壁上,共有9铺,佛龛背壁的3铺,画的是水月观音,文殊、普贤菩萨。水月观音面目端庄慈祥,身披轻纱,花纹精细,似飘若动。东西墙上,画的是传说故事中的天帝、帝后、天王、信女、力士和童子等,共有35个人物,高的近2米,低的只有50厘米,并有祥云、花卉、动物等衬托。

水月观音壁画局部·复制/茗惠摄影

壁画局部
法海寺的壁画素以明代院体画的典范作品而著称于世。大雄宝殿内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保留有10幅完整的明代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门西侧、殿中佛龛背后和殿中十八罗汉身后的墙上。

水月观音
佛龛背后中绘观音,右绘文殊、左绘普贤二菩萨,周围绘有善财童子、韦陀、供养佛、马川狮、驯象人及鹦鹉鸟、清泉、绿竹和牡丹等。其中以法海寺壁画水月观音画得最为传神,给人以清新明静之感。

壁画中的善财童子·复制品/茗惠摄影

图片:刘星云摄
大雄宝殿共九幅壁画,计绘有77个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虽是550余年前的作品,至今仍保持着鲜艳的色彩,堪称佛教艺术的瑰宝。可以与敦煌宋元壁画媲 美的法海寺壁画将会被很好地封存起来,游人再来时看到的将是这些壁画的珂罗版印刷复制品。由于空气、灰尘的日久侵蚀,保存了560年的壁画出现了剥落、颜色褪色等情况。为了保护这些艺术瑰宝,北京市文物局决定对壁画进行复制,而原壁画将被封存。在原来药师殿的基础上将重建一座与原来一般规模的药师殿,复制的壁画将全部在这里存放,而存有明代壁画的大雄宝殿将只对文物专家开放。

据介绍,“文革”时,红卫兵住在殿内,由于过去殿内僧人点的蜡烛熏黑了大殿的下半部,而上半部比较高,殿内没有灯光,红卫兵才没发现这些壁画是由许多金箔制成的,从而逃过一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