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性症状是对称性、多个周围关节的慢性炎症病变,临床表现为关节肿痛和功能下降。 类风湿患者常做的傻事 目前,人们对类风湿疾病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常做出不少傻事,如: ▶ 期望祛除病根,尝遍“神农百草”、“印度神药”、“黑蚂蚁、蛇药酒”。 ▶ 担心西药有毒,治标不治本,怕“免疫抑制剂”、“激素、止痛药”等。 ▶ 认为“关节痛不要命,不治也没啥关系”“早期症状不诊治,关节破坏才就诊”。
然而,类风湿关节炎属于炎症免疫性疾病,滑膜异常增生、形成血管翳组织、对骨质的侵蚀破坏是导致关节畸形、甚至致残的根本原因。 2招,防控类风关 ① 早发现早治疗 关节肿胀和晨僵,是类风关的主要临床症状。此时,局部炎症明显,早期、快速、及时、有效的控制疾病活动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② 注意药物反应,及时调整 ▷ 早期:激素、消炎止痛药控制炎症 由于大部分免疫抑制剂起效较慢,往往需要2~3个月才能发挥治疗效果,在此之前,激素及消炎止痛药则是控制炎症的主力军。尽管这两类药使用的时间短、且剂量小,但由于它们存在副作用,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也是相对安全的。
▷ 慢作用:传统抗风湿药 慢作用的抗风湿药(DMARDs)是治疗风湿病的传统有效的药物。 由于大部分免疫抑制剂的说明书都会提及肝肾功能损伤或者骨髓移植等副作用,致使大部分病友都唯恐避之不及,以至自行停药、寻求“神药、偏方”。 临床上,有部分病人的确会遭遇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发生恶心、脱发、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等不适,但只要遵循医嘱、定期监测、早期发现,并及时调整用药,最终还是能获得“疾病控制”和“不良反应消失”的双赢局面。 类风关患者,要从本质上认识疾病,了解发病机制和治疗原理,以良好的依从性坚持规律诊疗,才能避免误入治疗误区。 本文指导:中山三院风湿免疫科专家 |
|
来自: 上善若水fu20ep >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