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教你 在當學生時,老師們都教:下背痛是世界第一大病!意思是發生率最高,幾乎人人有。賈伯斯大大出現後,現在腰痛與頸椎問題不相上下,甚至我自己感覺-頸椎有超過腰椎的趨勢~
腰痛、下背痛的發生機率
腰痛、下背痛一直以來都是神秘的疾病。民眾喜歡稱為”腰痛(Lumbago-拉丁文)”,但醫療人員偏好稱做”下背痛(Low back pain-英文)”。其實這兩者是一樣的意思。
所以有些朋友來診間,說:腰痛。AND 堡醫師隨口回:下背痛多久?朋友:我是腰痛不是下背痛啦 堡微笑的說:是的,您說的是。請問腰痛多久 ~其實腰就是下背啦~
腰痛有趣的點在於:人類的一生中,80%以上都會有腰痛的經歷。腰痛時間有長有短。根據教科書及美國的資料,因下背痛造成的直接、間接經濟損失是骨骼肌肉系統的首位。由於腰痛、下背痛而請假影響工作日數是全美國最高。 但台灣應該不是。
根據統計,全球約有9-12%的人口正在下背痛。已開發國家的罹病人口比例甚至高達80%。短期(4-6周)下背痛患者通常始於20至40歲之間,男性和女性患者比例相當。長期下背痛(大於3個月)常見於40–80歲之間,其罹病人口比例會隨年紀逐漸增加。
對於非骨骼肌肉專科的人員來說,普遍很難找出腰痛的確切發生原因。腰痛不像膝蓋痛、腳踝痛那般,可以很好摸到-是那個肌腱韌帶在痛(又稱疼痛產生者 pain generator)
為什麼呢?因為腰部構造上面覆蓋3-7公分的肌肉層、筋膜層交疊。如果對構造不熟悉,便很難分辨摸到的是什麼構造。而且腰痛的症狀“每個都很像!”
腰痛 可以用幾個方法先區分
維基百科記載:絕大多數的下背痛無法找到或確認病源。但以堡醫師自身的經驗並不這麼認為。許多腰痛的確可以找出病因。 但:找出病因重要嗎?如果是急性下背痛(2-6周內會自己慢慢變好的),找到病因就不是那麼重要。 倘若是慢性下背痛(超過3個月),找到病因就變得非常重要。
醫療科學的始於分類。堡醫師嘗試用各種方法分類腰痛,較容易找出病因。
A. 腰痛、下背痛以原因區分
腰痛可以分為: 1. 機械性下背痛。例如:肌肉拉傷、小面關節炎、椎間盤突出、椎間盤退化、腰椎滑脫、椎弓解離、脊椎神經根壓迫、脊椎骨折、椎孔狹窄、**坐骨神經痛**。 白話文來說,就是-物理治療、復健科、骨科可以處理的問題。
2. 非機械性下背痛。例如:腫瘤、發炎─僵直性關節炎(如-周董 杰倫 免當兵)、風濕性關節炎、感染。 白話文就是-不是物理治療科的問題。需尋求其他的科別:如腫瘤科、風濕免疫科、感染科。
3. 別的地方轉移過來腰部的叫做轉移痛:請見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或是內臟問題轉移腰部痛
關於“坐骨神經痛與他們的產地”-坐骨神經本身不會痛,是一種下肢痠痛刺痛的現象。是隔壁的東西害他好痛痛的~
B. 腰痛、下背痛以摸不摸的到區分摸得到的通常好處理。摸不到的通常屬於-發炎性疼痛、臟器壓迫痛。深層的疼痛,難處理。
可見下面附圖。各個腰痛原因大略可這樣區分。如果由物理治療醫師、有經驗的物理治療師、熟練的徒手按摩者,應該可以觸摸得出腰椎的各個構造。 摸得到的淺層組織:椎間韌帶、下段腰方肌、脊椎旁肌拉傷、大轉子滑囊炎、腿後肌、尾椎骨。 有點難摸的中層組織:小面關節、上段腰方肌、坐骨滑囊、薦髂關節、梨狀肌。 根本不太可能摸得到的:椎間盤突出、椎孔狹窄、坐骨神經痛
C. 腰痛、下背痛以疼痛時間及年齡來區分
下背痛可按照疼痛時程分為急性下背痛(小於6週)、亞急性下背痛(6至12週)、與慢性下背痛(大於12週)。 年輕人20-40歲腰痛原因
急性腰痛、下背痛常見原因:肌肉拉傷、韌帶拉傷。輕微、反覆的輕微椎間盤突出、小面關節拉傷。骨盆前傾 亞急性腰痛、下背痛常見原因:椎間盤突出是最大宗。椎間盤突出大部分會反覆發生。最後演變成椎間盤退化。骨盆前傾 慢性腰痛、下背痛常見原因:椎弓斷裂、椎弓解離。小面關節炎。骨盆前傾
骨盆前傾症
骨盆前傾幾乎是所有腰痛的前驅因子。與久坐、腰部肌肉不平衡造成。
特論-椎間盤突出問題
椎間盤幾乎還是腰痛最重要的成因。因此拉出來特別說~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避免彎腰。嚴禁- 彎腰再拿重物。錯誤姿勢造成的壓力對椎間盤會產生累積性傷害。
年輕人最常見的腰痛原因還是椎間盤的問題。輕微的椎間盤突出感覺起來會很像腰肌拉傷,實際上也難以區分。但椎間盤問題會”反覆發生”。 中度到嚴重的椎間盤突出,可以用直膝抬腿測試(SLRT-straight leg raising test)。 通常可以抬起的角度越小,代表椎間盤突出越嚴重。 許多人無法理解:為什麼醫生說我椎間盤突出、高度降低了,就無法修復再生?其實把椎間盤擬人化,想成一個人的一生,就會比較能理解。是人都會老~(無誤)
腰部椎間盤經過長期使用,難免會有磨損,等到磨損超過臨界點時就會產生椎間盤破裂、突出。 椎間盤磨損是漸進式的,經歷多次受傷或突出後,椎間盤會漸漸脫水,高度會降低。甚至纖維環破裂、髓核液流出。最後就會形成骨刺、骨頭磨骨頭等現象。因此保養、姿勢調整是腰椎最重要的功課。
椎間盤由兩層構造組成:外層纖維環,內層髓核。平日由這兩層緩衝外部的衝擊力。但就像泡芙或是橘子,一但受到過多*外力,纖維環撐不住壓力,內餡就會爆裂。爆裂突出的髓核內有發炎物質,會造成周邊神經組織發炎,就會引起廣泛性腰痛、坐骨神經痛的症狀產生。
*對椎間盤最危險的外力方線,是前側拿重物+脊椎前彎+腰椎扭轉。如果你常做這動作我包準你的椎間盤很快就爆炸了。
小面關節炎
年輕人有許多”不會好的腰痛”是小面關節發炎造成。它的特色就是”電療 拉腰不會好”,單邊的局部酸痛會向下小範圍擴散。用按摩器材用力壓,會短暫舒緩。 但壓過頭,反而會更發炎~有時候會造成腰卡住~ 常跟有需要扭腰的運動有關 ex. 籃球~跆拳道、運動過度…etc
長輩40-50歲後或50歲以上腰痛原因
急性腰痛、下背痛常見原因:突然的腰椎壓迫性骨折、肌肉拉傷、腰椎韌帶拉傷。反覆的輕微椎間盤突出、小面關節拉傷。 慢性腰痛、下背痛常見原因:壓迫性骨折後遺症。脊椎滑脫、椎孔狹窄、黃韌帶肥厚。椎間盤退化、腰椎骨刺。小面關節炎。
腰椎滑脫長輩常見的長期腰痛,許多是屬於腰椎滑脫的問題,另見其他案例說明。 ![]()
長輩突然感到劇烈腰痛,堡醫師臨床上認為最可怕的是 骨質疏鬆造成的壓迫性骨折。骨質疏鬆平日無症狀,但長輩會突然發生腰痛,甚至上背痛、胸椎痛都有可能。如果認為只是一般肌肉拉傷,將會引起難以預測的後果。
腰椎骨刺
大約只有1-2成的骨刺,會壓迫到神經的地方。所以發現骨刺,其實是表示腰椎有退化問題需要處理,但並不一定需要開刀拿骨刺,或是直接處理這跟骨刺。 仿間許多 化骨刺水、化骨刺藥 也是誇大不實的。
骨鬆性骨折腰痛
骨質疏鬆的壓迫性骨折有多可怕?堡醫師親身遇過幾個例子是: 1. 太太替先生掛西裝外套,就突然上背痛,經X光檢查結果出胸椎壓迫性骨折。至醫院檢測骨質密度,發現嚴重疏鬆。
2. 先生因中風需要太太長期照顧。在某次拉先生起床後突然感到腰痛,X光檢查結果出腰椎壓迫性骨折。經骨穩Forteo治療後疼痛大幅降低。
3. 一位媽媽不小心在浴室跌倒後便長期腰痛,只是輕輕碰一下就痛到不行,自行購買服用止痛藥仍無法緩解。晚上根本睡不著,躺著超級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經X光檢查後發現腰椎第一節嚴重骨折。
4. 長輩因為其他免疫疾病需要長期服用類固醇治療。突然腰痛一週,吃止痛藥無法緩解,甚至需要配戴附有鐵條的護腰。經過X光檢查後腰椎第一節、第四節有壓迫性骨折。經解釋同意後,開始骨穩Forteo治療。 ![]()
腰痛總結:腰痛的原因實在相當複雜。需要有經驗的醫師仔細分出腰痛的原因,治療才會有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