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不许动!——给父母收纳房子悲惨实录

 文汇秋雨书馆 2019-01-29




本文转载授权自:在家ZAIJIA

微信公众号ID:trendszaijia


“从小到大,家里积攒了不少的老旧衣物,虽然大多已都不再穿用,但妈妈却仍然像对待宝贝一样珍藏着,不舍得丢掉。”


这些沙包是艺术家司建伟的一件装置作品。他让母亲把带有时间印记的老布缝成小时候爱玩的沙包,借此把难忘的生活永远缝住。



这件作品让我们看到上一代人的生活习惯——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对物品有强烈的留恋感。



「老一辈的怀旧情结



我妈妈说,她结婚时就简单在家办一桌酒。亲友送来的婚庆礼物,奶奶只给看了一眼,让她挑选一样。


我妈挑了一对毛巾,当时连被罩都没有,拿毛巾包被头。其余的东西,让在商店工作的爷爷拿去百货商店卖了。



之后的许多年里,她谨慎地收藏着几乎“所有的”东西。塑料布,盖抽油烟机,用来接油;一大撮线绳,捆东西;三元奶箱——在一次搬家中派上用场,装着我的书。


她少女时期做针线活挣钱,技巧越高超越省线,省俭下来的五彩丝线,至今还有光泽。



艺术家宋冬在《物尽其用》展览中,呈现了她母亲的收藏,有几十年历史的肥皂、断掉的娃娃腿、饮料瓶盖、锅碗瓢盆……他称之为“一代人的生活哲学”。



和父母同住的人,也要和有几十年历史的物件生活在同一空间,这是一项需要学习的课题。做子女的都知道,每当你试图扔他们的东西,最后一句话永远都是:


“你把我也扔了得了!”



宋冬母亲家中收拾,杂乱度和许多人家相似。


是不是两代人共同生活,家就一定乱如麻线?好像也不尽然。



「三代同堂,是怎样温馨生活的?



最近在看陈佩斯执导的电视剧《好大一个家》,最早在央视播出,北京卫视喜欢反映百姓生活的题材,又重播两遍。


我特别喜欢片头曲的歌词。



好大一个家

“你问我家里有多大,

反正家里人都住的下。

近了院门儿就算是回到了我家,

好大的一个家。”


先来看看这“好大一个家”的外立面。位于“北京市八方街一号楼2单元205”。



家里三代同堂,一间大屋兼具了客厅、书房、厨房,姥姥和外孙女的卧室功能。


杨立新饰演尤曙光,53岁,数学教师。家里大大小小的家具和DIY陈列,很多是他亲手打的。



从窗户的角度调转180度,是半间小屋,床上躺着尤曙光瘫痪了十三年的妻子赵迎春。



外孙女尤优的“闺房”,其实是搭建的一个二层床铺。只一张床的大小,但也布置了照片、小饰物,两根水管上搭个木板,就是工作台。



一张动图看清外孙女和姥姥的床位。下面的小床是姥姥的,屋里没地放衣柜,衣服就挂在上铺的下面。尤老师的小书架一直蔓延到姥姥床头。



至于尤曙光自己,严格来说,他睡在小屋的窗台上,自己做了一“飘窗”,床比一般单人床小,且一半卡在两面墙之间,用老太太的话说,“像是睡在拉开的抽屉里”。



一家四口,祖孙三代,挤住在一间半的屋子里。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在了对房间的格局分配,和物品的收纳整理上。



朝向阳的一面看过去,窗户上放煤气灶,灶台上安抽油烟机,上方再加一块搁板,还可以放些零零碎碎。下面垫高一个台阶,让炒菜的高度正合适。



尤老师在案板上和小圆桌上分别完成了剁馅、擀皮、包饺子的工序。


旁边是两个双开门的落地柜,左边是案板,右边是双层置物架,架子上有微波炉,微波炉上依次有三个不同尺寸的加热碗……


墙壁上这个挂东西的木板,可以看做土创的木质洞洞板。



窗台上的花草,窗根下的小书架,墙上钉钉子放数学老师的教具……只要细心观察,还会发现许多耐人琢磨的细节。



不宽敞的屋子有许多无奈,也有许多家的味道,和生活中的凌乱美学。


卧床病人的小半间里,能看到各个时期的家具:老式实木衣柜、缝纫机(给病人擦身时放水盆),三合板的抽屉柜,床边是换药和鼻饲用的小推车,以及擦洗用具。



屋外的过道也没放过,墙上打了两个储物柜,绿色楞窗就是炒菜的“厨房”,下面还有个棕色的老式实木柜。



阳光好的时候,推病人出来晒晒太阳。下图近景是碗橱。杨立新身后是个大衣柜,这里还有一处不容忽视的“高空收纳”——衣柜上方,三角支架上的置物板,还有一些“束之高阁”的东西。



春夏季到来,过道鲜花盛开。很多空间窘迫的人都有这个习惯,地方小不要紧,花花草草不能少,那是贫瘠日子里一抹生动的朝气。



收纳的部分,有一排宜家风格的置物架。老中青三代的东西,都可以在里面找到。几个显眼的白色金属收纳盒,想必是外孙女尤优的。



尤优“闺房”的旁边,是个高空鞋柜,床板下是一个带把手的抽屉,抽屉下面还有被称作大学宿舍收纳神器的金属挂篮。


注意尤优左手的门把手,倾斜的角度,与小臂等高的高度,这一定是尤老师为了女儿上下床有个扶手,特意斟酌着按上的。



梯子边的一串圆孔,用来挂东西正合适。剧中老太太为了拆迁能多一套房,天天逼着尤老师离婚,给他做了个倒计时板。这一家都是DIY高手。


“我给你挂这儿了。”


这部电视剧我看了两遍,镜头每次扫过这狭小的空间,都能发现新的饶有趣味的日常细节。它真实、生动而美好,有扑面而来的、热烈的生活气息。


随着拆迁的到来,他们前半生居住的空间一夕之间粉碎凌乱。小空间里局促而温馨的日子,再也无处找寻,更加无法替代——即便回迁房宽敞豁亮、格局合理,也永远无法替代。



尤老师再也不需要百般琢磨地打造家具,动手DIY,螺蛳壳里做道场了,但那种每天琢磨着给家里添点什么、让日子过得更好的乐趣,也少了很多吧。



姥姥依依不舍的眼神说明了一切。“住了几十年了,今天说要走,这心里边酸酸的”。大众常认为拆迁户占了大便宜,补了钱、给了房,可他们失去的前半生时光,是多少钱也补不回来的。



住进周转房之前,家具被好友存进仓库。再回来时,我觉得他家应该添几个衣柜。祖孙三代,一年四季,起码要两个双开门的大衣柜才行。



「父母的家,该如何收纳?



艺术家司建伟的另一件作品,完美呈现了我们的生活和上一代人的收纳习惯。


司建伟在今日美术馆的展览作品


打开一侧柜门,沙包滚落而出,这画面太有视觉冲击力。就像很多人家里,东西多到要从柜子里奔涌而出。


我有一个家住在北京宣武胡同里的好朋友,给我发过她家的大衣柜,简直一模一样。太真实了。



当然我家也好不到哪儿去,图片过于真实,请谨慎观看。



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改造


于是我们对家居的收纳改造,大刀阔斧地开始了。但收拾父母的空间和自己的空间完全不同,要遵循几个原则:


我给父母做收纳改造注意事项


1、旧物有穿越时光的能力,不要轻易扔他们的东西,那同样是自己的回忆。


2、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尊重他们的习惯为前提进行收纳、整理。


3、东西尽量在原地归纳,遵守他们的生活逻辑,避免父母记不住东西放哪儿了。


4、自己觉得匪夷所思的物品,先问老妈,她会告诉你真正的妙用


5、自己能蹲下、能爬高,但父母不能,放任何东西之前都考虑他们的情况。


6、先公共空间,再厨房、洗手间,最后卧室,循序渐进才能最大程度降低父母的慌乱感。


后面的图片开始辣眼睛,划重点!!!


公共区域


公共空间的收纳最简单,也最容易带来效果。首先是装零食的盒子。从前牛奶箱和零食堆放着;如今分装在两个零食收纳盒里。


左:收纳前   右:收纳后


门厅柜的储物格有大量日化洗涤用品。储物格太大,用金属挂篮收纳架分割空间。上面是“我妈觉得好用所以买了一堆的香皂”,和各种洗衣皂……


下面是“我爸觉得好用所以买了一堆的洗发水”,从前买完就乱塞,找不到就再买……从前洗发水散落地放着,到底有多少心里没数,这次整理出11瓶,其中4瓶在2017年过期。



这一格里有够用N年的牙膏,从前散落在几个抽屉,这次收纳把所有牙膏集中放置。每天打开柜门就可以提醒他们——超市卖得再便宜也不买了,家里够用了!



四包钢丝球,得用到哪辈子去呢?


厨房


厨房重地向来是父母的空间,但他们长期只知劳苦,不懂收纳。正如同装修厨卫最费精力和钱财样,收纳厨房用品也需要很多的生活经验。


厨房收纳要点:


1、装修时打造整体橱柜过于仓促,有许多不符合生活习惯的地方,比如搁板不合理,浪费空间。


2、台面裸露的地方容易飞油烟,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摆到上面来。


3、但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要塞到橱柜里面去。


4、台面上和橱柜里,都需要长宽高度合适的分层置物架。


5、也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分层置物。比如:年轻人觉得可以把一摞盘子拉出来挑,但父母喜欢直接从上方拿。所以常用的盆、碗、盘,上方要留够空间。


6、各种看上去很旧的刷子,有刷蔬果的、有刷案板的、有刷瓷砖的,别觉得没用就扔,这个时候要问妈。


厨房不大,只三四平米,所以蔬菜和大米只能放门厅鞋柜的旁边。这两个箱子,下面的装了30捆垃圾袋。上面的箱子,底下有一袋大米,上面零散放几袋蔬菜,盛米之前要先把蔬菜一一拿开。



于是买了两个侧开口储物箱,分别放垃圾袋和蔬菜,上面纯白色的是储米盒。从此以后取米和拿菜互不干扰,黄白色搭配很好看,一进家门心情都不一样了。



 Tips 


不去责怪父母的生活习惯。用50块钱的箱子装30块钱的垃圾袋,看似荒诞,但符合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需求。


角落堆砌着奶锅、酱油和调料,从前都摞在一起,现在用一个收纳架解决。



几个方形调料盒用来放葱、姜、蒜、辣椒,爸妈使着很习惯,甚至会自由发挥。偶尔空出一个盒来,爸爸会放进半个切剩的洋葱。


橱柜下面做了分层,原本堆积着整袋的调料(红糖、大盐、碘盐、淀粉、豆瓣酱),如今都放在铁架上,合理利用上方空间。节省出来的空间放了更多的酱油、醋。



 Tips 


下面的橱柜低矮,要考虑父母蹲下拿东西是否方便。整袋的调料放在置物架上,主要是储存,而非日常取用。


抽屉里用一个上下分层的整理分割盒,收纳筷子、勺子、叉子。同样的盒子买了两个,另一个收调味料,不用问家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白胡椒粉和安琪酵母,只管收拾就对了。



妈妈喜欢用装干果的罐子放花椒大料,那就不用买专门的收纳罐,依着她的心意继续用。买个置物架好好归置就是了。



卫生间


每次刷电商APP,看到这个“这么丑的纸巾盒”就想笑,可劳动人民的省钱智慧和创造力不容小觑。



尤老师家自建了一间厕所,在图中罗大爷身后。门上挂着一只DIY纸巾盒,红色置物篮里放一卷卫生纸,还挺方便的。



我家的卫生间没做收纳,只在整理屋子时顺手DIY了一个化妆品收纳盒。这东西很容易买到,但对上一代人来说,保留些生活乐趣更好。



卧室


这个白色的抽屉杂物分隔盒很好用,收拾了爸爸放工具的抽屉。小时候经常跳闸,家里有各种粗细的保险丝,那些漆黑突然跳闸的时刻全靠爸爸。如今这些用不到了,但还是给他留着。



妈妈的梳妆品,也用上下分层的整理盒收好。塑料梳子和木梳子隔开放在上层,八十年代的烫发卷在下层,尽管头发早已稀疏了,但美美的发卡还是给她留着吧。



经过数日铺垫,终于来到了重中之重的大衣柜,还记得这张图吗?爸爸起初很不愿意动,他觉得大容量的空间才能最大化利用,最好搁东西。


床单,被罩,浴袍,背包,颈枕,杂七杂八的,好像什么都能放在里面。



起初我对这种收纳方式非常不理解,直到在美术馆看见艺术家的木箱。装了满满的沙包,但似乎边角还能再塞下东西,这让我理解了上一代人“什么都能往里装”的心理。



在电视剧《好大一个家》中,拆迁前整理物品的时候也有几个这样的大箱子,过去它常作为女子的嫁妆。



其实大衣柜下方的空间,对父母来说就等同于樟木箱。所以改变是困难的,但必须迈出这一步,因为抽屉式收纳是最适合衣柜的。最终买了四个45×45×30cm的收纳箱,谢天谢地,高度正合适。爸妈每人两个,一个放春夏,一个放秋冬。



尽管一开始反对,我爸还是很快喜欢上了这种新方式,找衣服再也不用把所有东西都翻出来了。


前几天有则新闻说,“大妈出游带20套衣服30条围巾拍照”。她们年轻时忙家庭忙孩子,现在的生活就是要忙着美。网友评论大多是:“真好”。



我妈没有那么多围巾,但这两年和同事旅游耳濡目染,也渐渐置了不少。眼看着越来越多,我给她买了个围巾收纳架。阳光好的时候,拿出来晒晒。




「故事告一段落



这些天我最大的收获是:收纳不会把你的家变大,更不会变成图片里美美的宜家,但收纳会让小家里的生活便利一点点。


仅仅是这一点点,就足够收获幸福,每一天充满积极的正能量。从前面对熟悉的空间,早已懒得收拾,如今总想擦擦弄弄。


它让人重新唤回对生活的热情。让人觉得,家特别好。在那之后,我能感觉爸爸妈妈每天适应新的收纳物品,并试图找到更多方式,让家更好。


每天の改变


11月25日

妈妈整理了壁橱,扔了破旧的被罩,拿出新毛巾给全家换上。

11月28日

用了N年的马桶垫退役,另一个压箱底的马桶垫上岗。

11月31日

我爸跟我妈说,切剩的葱尽量放密封盒里,那样不容易干。

12月2日

散落在别处的五谷、干货等被收进厨房。


收纳是会传染的,好友看到我家的成果,也趁双11买了夹缝收纳柜和抽屉收纳箱,整理了客厅和衣柜。



她妈妈看到以后,也刷手机找到很多收纳产品,死活要给家里买个收纳柜。我问她,“老太太打算放什么?”,她说:“用过的塑料袋。”你看,这就是他们那代人。


整理家,其实整理的是和上一代人的亲密关系。


许多夜里,我悄悄打开爸妈的衣柜,拿一盒卷尺左量一回,右量一回,再躺回被窝刷电商,找合适的收纳产品。


再溜进厨房,蹑手蹑脚地上下翻找,环视四周,猜想他们的使用习惯。登高爬低,感受物品收纳后取用是否趁手。


妈妈那一代人,也并非不懂收纳,只是他们不愿花费太多。厨房的挂架上,她放了几个大果粒酸奶的盖,作为洗碗布的沥水架。


那些重复购买、买了又忘,以至于大量堆积的百洁布、钢丝球、洗发液、牙膏、垃圾袋,不过都是他们对家务百般尽心的体现。


也许他们这一代人的审美的确缺失了,但未必代表父母不懂得什么是好的。生活上知晓朴素的实用主义,什么东西最好用,还得听他们的。


别轻易说“把这扔了吧”,或者“我给你买新的”,买新的对年轻人来说很容易,扔旧的对老人来说很难。他们收藏的宝贝,是堪堪走过的一生,是晚年最美好的回忆。


很多东西早已超越物质,那是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更多美好家居生活指南

请点击下方图片,并关注下我们哦!

住进迷宫、去共享发廊剪头、和丰田一起“不务正业”,这世上有的是你不知道的梦想生活!


日本还有这些你不知道的“家”,带你体验另一种人生


你是真精致还是穷讲究?比得过这位日本小姐姐的独居小屋算你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