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为宰相却嗜酒如命,虽有才有德,却因醉酒殒命,死后还留一谚语

 山地之仔 2019-01-29

俗话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青"。古今中外爱喝酒的人比比皆是,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有各自的酒文化。不过酒虽能给我们的生活助兴,但是也不能贪杯哦。喝酒误事(甚至送命)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今天小编所要介绍的这位主人公,就是一位非常喜欢喝酒的人,却经常因为喝酒误事,有一次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俩人开怀畅饮,最终双双醉倒,他醒来以后才发现,他是真醉倒,而对方却喝死了。他因为喝酒经常被御史举报,如果不是他这人非常有才华,估计早就被撸下来了,可是他最终还是因为喝酒送了命。

这个人是谁呢?他叫周顗,是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他年轻的时候就特别有才气,四里八乡的名士都是他的粉丝。他20岁的时候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官拜秘书郎,累迁尚书吏部郎。东海王司马越之子司马毗为镇军将军时,任命他为长史。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初到江东,请周顗当军谘祭酒,出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领护南蛮校尉、假节。可是他刚到州中,就遇上叛乱,结果平叛不利,幸好陶侃派遣部将吴寄领兵相救,他才转危为安,于是他又投奔王敦,王敦收留了他,后来司马睿又召他为扬威将军、兖州刺史。回到建康,元帝留下他不让离开,再次任命他为军谘祭酒,接着转为右长史。东晋建立后,他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不过因为饮酒被人弹劾,后来因他的门人伤人被免职。大兴(318年-321年)初年,他被任命为太子少傅,仍任吏部尚书,他上书推辞说自己不够格,可是朝廷不允。后来转为尚书左仆射,依然兼任吏部尚书。这个仆射就相当于宰相,按说他当这么大的官应该收敛点,好歹有个宰相的样子呀,可是他依然嗜酒如命,经常喝酒误事,一醉就是两三天,后来大家给他起了一个绰号"三日仆射"。

后来王敦举兵造反,有人给司马睿支招,让他诛杀王氏一族,司空王导入朝请罪,看见正要进宫的周顗,因为他俩之前是好朋友,所以王导就恳求周顗帮忙说说好话,把他们老王家这百十来口的身家性命拜托给周顗,可周顗连看都没看他一下,径自去了。结果见到皇帝,这个周顗就给王导求情,说他王导是好人,对社稷非常忠诚,不可能造反,皇帝也深以为然,暂时饶了王导百十来口人的性命,周顗一高兴,又喝高了,醉醺醺的出来,对着王导一言不发就走了,回家后,酒醒了又给皇帝上奏折,竭力挽救王导一家的性命。可王导哪知道啊,成天在家提心吊胆。后来王敦得势,指着周顗问王导,这人留不留,王导也不吭声,王敦二话不说就把周顗杀了。后来王导在宫中发现了周顗给皇帝上的奏折,才知道周顗的一片拳拳之心,真的追悔莫及,然后泪流面目说了句我们在影视剧中常听到的台词:"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周顗字伯仁)。

周顗死后,王敦派人抄了他的家,只找到几只空篓子,里面装着旧棉絮,酒五瓮,米数石,大家都惋惜这么个清正廉洁的好官被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