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讲解---桂枝汤及其变法(一)

 xyf4345 2019-01-29

桂枝汤是一个调节营卫的方子,在讲桂枝汤之前我先讲一下营卫的化生问题,只有了解了化生问题,后面讲桂枝汤我们才不会迷惑。


营卫之气的化生,是由于脾胃吸纳饮食,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脾的输转向上敷布于肺。其中精微部分,肺敷布到经脉(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血管,这样便于理解脉),其中彪悍部分则通过肺上奉于颅脑,在脉中运行的就是营血,通过颅脑再敷布体表的就是卫气。这里要给大家来两条《内经》的原文,让大家知道出处,不是我瞎编的。《灵枢。营卫生会篇》提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营卫之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这一条说的就是水谷精微,要先输送到肺。《营气篇》里面提到:“营(血)(卫)气之道。内谷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肺。(营血)流溢于(脉)中,(卫气)布散于(脉)外。”括号里面的字是我加进去的,便于大家理解,这两条经典原文,大家可以看到,营卫起源于中焦脾胃的化生,脾胃将精微物质上送至肺,再由肺来分配那些是营,那些是卫。清就是精微部分,清者为营,浊就是彪悍部分。那么,为什么我说彪悍部分是肺上奉于头的呢?是我瞎编的吗?大家再看一条《内经》里面的原文,《动输篇》里面有一段话:“胃气上注于肺,其悍气(卫气)上冲头者,循咽,上走空窍,循眼系,入络脑”。胃气,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那么,卫气由头部首先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下行,这里涵盖了一个表,太阳主一身之表。卫气的运行是由上到下,由表走里。而营血呢?由肺经开始,这里大家可能会问,肺经也是从上到下啊?肺经,也叫太阴,而太阳主表,太阴就主里,肺输送营血是从内走表,而复入里。卫气是由表入里而复归于表,他们是同步进行的,营血是先走到四肢的末端,再走表,卫气是到四肢末端再入里。而营与卫除了上下的行走同步,而其在行走过程中,亦有部分卫气由皮部向骨的方向行走。营血由脉向皮肤敷布。上下内外交替进行。

 

这和自然界的太阳放散的热度向地球敷布,地面的水气同步上升一样,同步的状态就是常态,如果这个常态被打乱,就是病态,这常态的改变,我们要看是因为阳(太阳的偏东偏南,与地面的距离变化,亦或者其他变化)的改变还是阴(地面水的多寡,是海洋还是沙漠)的改变,虽然我这里弄了一个太阳的东和南,这代表的阳的变化。海洋与沙漠,代表水的变化。自然界由于太阳的位置变化,植物决定是否生长。而水的多寡亦决定植物是否茂密。阳山阴山植物为什么会有差别,这都决定于植物对阳气享受的多寡,对应人体亦是一阳,营卫之气的多寡,运行速度都决定了人是否健康。

 

 


  桂枝汤,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十二枚擘。桂枝汤由这五味药物组成。桂枝汤,也叫第一方。为什么叫第一方呢?其一,这是张仲景《伤寒论》当中的第一个方剂。其二,这个方剂可以演变不少方剂。而这个方子,是调节阴阳的方子,万病不离阴阳,这个方子虽然五味药,五,数术来讲为中土,中土就是脾胃,脾胃主气机输转的。而这桂枝汤,里面又包含桂枝甘草汤,干姜甘草汤(生姜甘草),芍药甘草汤。中医方药,配伍上讲,辛甘化阳;也就是辛味和甘味这两种合在一起可以化生阳气。酸甘化阴,酸味药和甘味的药合在一起可以化生阴液。桂枝,姜都是辛味,炙甘草是甘味,桂枝甘草,生姜甘草,这两个主方是化生阳气的。芍药味酸,配甘草,化生阴液,大枣味也是甘,大枣在这个方子里,有两个因素,其一取其味甘,其二大枣可以补气,补虚。在细讲桂枝汤之前,我们把桂枝甘草汤,干姜甘草汤,芍药甘草汤它们的主治情况了解一下,逐个剖析,这样大家更能够深入的去理解桂枝汤的意义。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干姜甘草汤:干姜甘草汤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都提到过。《伤寒论》里面提到: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燥,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讝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金匮要略》里面提到:肺瘘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道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我们先看看这两个条文描述的意思。我们抛开误治疗与否,看症状:脉浮,自汗单从这两条看是表证,浮脉主表,而患者小便数,就是里虚了,下焦虚寒就会小便数,心烦,阳气在上(胸中),微恶寒,中焦虚寒的人就会微微恶寒,这恶寒,大家要注意一下,微微恶寒中焦阳不足,如果特别怕冷,就是下焦阳也虚了。这个度,大家要注意。恶寒,怕冷都是阳气虚,而度不同,恶寒轻,怕冷重。大家也许会问,我们轻微恶寒是卫气虚啊,也就是表虚,前面我们讲过,卫气(营卫之气)的化生靠哪里呢?中焦脾胃的化生。卫气虚,其主要原因是中焦脾胃化生不足,所以我们不要单纯从表像看,要看深度一点。轻微恶寒,是卫气虚,而卫气的化生在中焦脾胃,也就是说中焦脾胃(阳)虚,则卫阳化生就会不足,而脾胃要正常化生,靠的是我们下焦的元阳,如果下焦元阳不足,那么脾阳就会更虚,卫气的化源就更不足,所以怕冷。这就是我们通过患者的描述,分析病情的程度。脾胃,不但化生气血,也主气机的输转。在上之阳,要下达,在下之阴精要上腾,靠的就是我们中焦脾胃的输转。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这些综合症状是什么呢?就是一个阳浮于上,阴沉于下的一个情况。是我们中焦输转失利,脚挛急,是腿部阴血不足,无以濡养肌肉而出现的抽筋现象,这第29条说的是先用干姜甘草汤复阳,再用芍药甘草汤生阴。,这就好比我们炒菜,锅就是脾胃,炒菜,先把锅烧热,再下油,下菜,不是先把菜放在锅里,再烧火。我们调阴阳也是,先复阳,再生阴,这是步骤问题。这条文里,微微恶寒而脚(四肢)挛急,还涵盖了一个问题,厥,四肢厥冷,而脾主四肢,四肢问题找中焦脾胃。而出现厥,和挛急也是程度问题。单纯挛急只是脾虚,如果出现厥冷,就下焦也虚了,这和恶寒怕冷一样,程度问题。

 

  我们再看看《金匮要略》里面的条文:肺瘘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道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这里说小便数,是因为肺中冷。肺和肝,大家注意一下,肝体阴而用阳,这个大部分人都知道。肝在下,而其气升,升是这个运动形式为阳。这个阳大家不要单纯理解为热性的阳。中医的阴阳涵盖意思很广,运动形式来讲升的运动形式为阳,降的运动形式为阴。肝在下,下为阴,这个上下是部位而讲,上为阳,下为阴,肝在下,而主升,就是体阴(为主)而用阳(运动形式),肝升,升的什么呢?升的是阴精。肺在上,而主肃降。肺体阳而用阴,这肺体阳而用阴,教材没讲过,但大家可以和肝对应去理解,这样更清晰一些。肺降,降的是什么呢?阳气,肺中冷,肺中阳不足,不能正常引阳下达以温下焦,下焦虚寒故小便数。这个小便数,小便的颜色是清的,不黄。这里的小便数,指的是小便清长,尿频,而小便的颜色比较清,就像白水一样。和湿热下注的小便多而黄要区分开来,这里就是说,肺寒的情况我们用干姜甘草汤来治疗。肺寒,还会有哪些情况呢?咳嗽,伤寒论里面不少咳嗽的都会用干姜这味药,肺为什么会寒呢?前面我们讲过,脾胃之气要通过肺,才能够把卫气和营血划分敷布出来。脾阳不足,那么上奉的精气含的(热度)就不够,就会肺寒。肺寒,就不能正常引阳下达。这就是所谓的上不制下。这里的上下关系,就好比我们国家的财政收入,地方要交税到上级部门,最后归到国库。国家再把资金下划到地方搞一些基础建设。大家看看干姜甘草汤的组成。干姜甘草汤,也叫复阴汤。只有阳足,才能正常化阴,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从阳化阴, 甘草4两(炙)干姜2两,炙甘草和干姜的比例是21

 

  我们先看看干姜,干姜和生姜都是一个东西,老嫩不同而已。生姜,指的是嫩姜,比较脆。干姜,是成熟的姜,泡水去皮,再晒干,比较绵。这个姜,大家了解一下它的生长过程。四月份的时候,取母姜种上,立秋前后就会有姜长出了,这个时候叫子姜,比较脆。霜降之前就长成熟了,霜降这个时间成熟。这姜生于长夏,成熟于秋季。长夏时间为土,秋季为金,所以姜秉土金之气,善补脾肺之阳。生姜长于散寒,干姜长于温阳。而用姜,病不同,量不同。量为引路,温下量小,温上量大,这个大家可以把伤寒论里面关于姜的方剂看看,就会发现这个规律。和桂枝不同,桂枝是上小下重,干姜偏于温中,生姜偏于散寒。干姜炒用叫炮姜。姜炒后味偏苦,辛开苦降。炮制过后,是加强其金性的收敛作用,放其升性。比如出血类的,我们就要用炮姜。

前面讲了干姜。今天讲一下甘草,甘草这味药,春苗夏叶,秋花冬实。得四气之全,色黄味甘。甘草得土德最全。可以和众气。全身无处不到,无邪不去。所以方书多讲甘草可以解百毒。甘草这味药,我们通过《伤寒论》就可以知道其运用很广,在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方子总共二百五十来个,而有甘草这味药的就有一百二十来个方子。不是说甘草治疗的疾病很多,是因为甘草能够调和诸药。调药性,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呢?急性病多不要甘草,因为甘缓,有缓和药性的作用。本来就是给大家讲桂枝汤,我们就以桂枝汤的两个变方看看。一个是黄芪桂枝五物汤,一个是桂枝加黄芪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血痹的,桂枝加黄芪汤疗黄汗的,这两个方子,就是甘草一味的区别。

 

  我们看看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脉微,虚象,脉紧,实象。脉微而有紧,说明本来体虚,而突发急证,代表病情急。治疗,有一个大的原则,治下制方宜急,治上制方宜缓。急就不用甘草,而其他的药加重剂量。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药量就比桂枝加黄芪汤的量大。黄汗为病,两胫自冷,以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跨驰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痛,烦躁,小便不利。病名为黄汗。而汗主要在上半身,说明腰跨的疼痛和黄汗有关系,疗以汗为主。治上宜缓,故而有甘草,这里就是给大家拓展一下甘草的缓,缓和药性。大家可以看看甘草泻心汤半夏泻心汤,都有炙甘草。从症状来讲,甘草泻心汤胃虚严重半夏泻心汤胃虚没那么重,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甘草是治疗胃虚的,胃越虚,用量越大,干姜也讲了,甘草也说了。

 

  我们再来看看这干姜甘草汤,这方子可以治疗哪些问题呢?第一,虚寒性出血,实热性质的出血不能用干姜。这干姜治疗出血,必须是虚寒性的。而治疗出血,我前面也讲了,最好是炮姜,治疗虚寒性出血,干姜炒效果才好。(一弟子提到炮姜是生姜还是干姜炒),炮姜是干姜炒。生姜煨,叫煨姜,既然说到煨姜,这里补充一下,煨姜就是生姜,用纸包着或者直接放火里烤,烤熟。主要是和中止呕。止呕作用比生姜要好,发两个止血的案例:一:岳美中曾治一鼻衄患者,衄血势如涌泉,历5个多小时不止,出血量达半铜盆。患者面如白纸,近之则冷气袭人,抚之不温,问之不语,脉若有若尤,神志已失,急疏甘草干姜汤:甘草9g、于姜9g,煎服。2小时后手足转温,神志渐清,脉渐起,能出语,衄亦遂止,翌晨更与阿胶12g,水煎日服2次,后追访未复发。二:赵守真治王某,素有吐血痼疾,服清凉涩止药辄愈,至夏复发,进前药不应,后杂进温补及消瘀药亦不应。赵氏诊时血尚零星未止,色黯而稀,又不时微咳,频吐清涎,口淡,食纳不佳,小便黄。舌润滑无苔,脉濡缓。赵氏以六君子汤加炒侧柏、焦荆芥之属,五进而血仍吐,久思不得其解。旋忆及陈修园三字经吐血章“温摄法,草姜调”之言,予炙甘草18g、干姜(炮成炭用)9g,水煎温服。4剂吐血少间,再3剂血全止,后用饮食调养,未另服药。

第二,上热下寒,或者表热里寒

第三,眩晕:眩晕,特别是耳源性的,效果典型,也就是眩晕伴随耳鸣的。我临床运用过,效果很好。这个耳源性眩晕,除了这个方子,另外有一个方子,效果也非常好,也只有两味药,泽泻汤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也可以这两方合用。

第四,遗尿,前面讲过的肺寒遗尿,效果非常好。

第五,消渴,这治疗消渴主要适用于中消

第六,肺萎,这个在《金匮要略》原文提到过

第七,中焦虚寒的腹泻

当然这个方子还可以治疗不少问题,而干姜甘草汤的主要适应症是中焦虚寒,重点在于健脾阳。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芍药甘草汤,我们先看看芍药,芍药十月生芽,正月开始长,三月开花,八月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药用其根,我们从生长周期来看,其生长之时正是严寒,所以这芍药可以破凝阴。八月开始枯萎,八月立秋以后,含阳明之气。阳明,秋,有什么意义呢?秋,阳气开始收敛下达,说明这个芍药有引阳入阴的作用。芍药的主要作用就是引阳入阴而化寒凝,破阴凝而布阳和。其味苦酸,这药味苦泻而降,降阳。酸能破能开,所以,可以降阳破阴而化寒凝。芍药有赤芍白芍之分,赤芍偏于化淤血,淤血,主要还是阳不化阴穴而凝滞。白芍偏于化水气。白芍也叫小大黄,多用可以通便,有增水行舟的作用,大多配生白术。这个白术,量小偏于燥湿,量大可以生津。特别是老年患者,脾虚不能正常行津液而肠中干结,白术白芍效果非常好。不过量大。我习惯生白术80--100,白芍40--60。这个芍药,在张仲景的方子当中,用的最重的是小建中汤。看看小建中主治条文: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腹中急痛,这个痛啊,大家要注意,十痛九寒。寒主收引嘛,疼痛多由于有寒。而寒,主要因素归于阳气不足,不能正常化阴(浊阴)。小建中就是桂枝汤三倍白芍加了一味饴糖

 

  我们再看看桂枝去芍药汤胸部满闷的,需要用桂枝汤的,去芍药,为什么要去芍药呢?胸满,心阳不足,芍药有引阳入阴的作用,本来就心阳不足,再用芍药,就会把心阳过度的下引,就对导致心阳更虚,而胸部满闷加重。心阳更虚就会心悸,心悸我们用什么方呢?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的主要目的就是温心阳。说道这桂枝甘草汤,前几天许英,心悸,看舌就是阳不足。所以就直接桂枝甘草汤,效果比较迅速。这桂枝甘草汤,我临床运用比较多,心悸的直接原方效果很好。而心悸的患者,睡眠大都不好,大家留意一下周边因为心脏问题过世的,大都在凌晨三点左右过世的,而且心悸的症状夜间比白天严重。最近治疗一个患者,心悸三四年了,夜间严重,常常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长期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则心悸就逐渐加重,曾经吃了不少中药,效果不太理想,就用原方,心悸明显改善,睡眠也好了,一天可以睡六七个小时,睡眠改善,体力就增强。之前稍稍运动就会心悸加重,吃了半个月的原方,运动不心悸了,还感觉挺舒服。为什么心悸,运动反而加重呢?这里再拓展一下,中医讲动则生阳,但动也耗阳。本来心阳虚,阳气不足,你再运动就会耗损阳气,心悸就会加重。那么动则生阳适合那类呢?适合阳气微微虚的,不能正常化浊阴的。比如临床湿气比较严重的,大都是脾阳虚,不能正常化湿气,身体比较重着的,这种情况运动后反而身体比较舒服,这个阳虚,还是一个度的问题,轻微的,运动运动就可以,严重的运动反而加重。

 

  芍药,引阳入阴,腹部疼痛严重,腹部为至阴之地,脾为至阴。说明这腹部的疼痛,还是因为脾阳不振,治疗重点在于调脾。小建中,既然叫建中,而不叫建上,或者建下,说明这个方重点在于调中焦脾的,我们看看太阴病提纲条文: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腹部胀满,疼痛,属于太阴,这个太阴,不是指的手太阴肺,指的是太阴脾,279.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看看,这个桂枝加芍药汤,调脾的,治疗腹满而疼痛。小建中汤也是治疗腹痛的,只是小建中针对的疼痛更加严重一点,那么,芍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呢?不少方书讲的是柔肝,为什么有的讲柔肝呢?因为芍药可以缓急治疗疼痛,而疼痛的主要因素就是筋挛,肝主筋,吃了芍药,可以缓解筋急,所以不少人认为是调肝的。而我们通过小建中和桂枝加芍药汤,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这芍药重点在于益脾。为什么益脾能够调肝呢?脾主要作用是为胃行津液的,将饮食转化为津液,转化为津液后,一输于肝,二输于肺。在《黄帝内经》的《素问》里面,有一个篇章叫《经脉别论》里面有两句话: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人吃饮食要输送到肝,这里虽然没提到脾,而其涵盖了通过脾的转输才能散精于肝,散精于肝,才能够淫气于筋。所以筋的问题,还是看脾能不能够正常的给肝输送精气,脾不能给肝正常输送精气,必然筋就会缺少精气而出现筋急的现象,所以,我认为,芍药重点在于益脾,可以将浊阴,转化为正常的精气而敷步全身。引阳入阴,阳和才会化寒凝,而降浊阴转化为正常的阴精。这个大家可以看看我前面发的干姜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的原文,为什么先要用干姜甘草汤,待阳气恢复后再用芍药甘草汤。其机理不言而喻。

 

  芍药甘草汤重点在于益脾生精主要治疗就是肌肉的挛缩(脾主肌肉,亦可以养筋),亦可以调腹部的腹满腹痛。说一个比较特殊的案例:我曾经治疗过一个舌头麻木的,三个月,吃了不少药,效果不明显,舌体,输于脾,这舌,舌尖为心,舌体属脾,舌边输于肝,舌根输于肾,这患者就是舌体的前半段感觉麻木,当时我还想到,不少中风的患者,中风之前就会出现舌痲,而一旦中风,就会出现语音蹇涩,这语音蹇涩就是舌体挛缩。我就想到这个麻木和挛缩,只是发病程度不同,其机理应该一样,我就用芍药甘草汤原方,五付,症状消失。说道这个舌痲,大家需要注意一下,平时血压高,出现舌痲的,大多是中风前兆,我遇到几个,给他们建议吃药,接受意见的,没有出现中风现象,没接受我意见的后来都出现了中风现象。这芍药甘草汤,也叫去仗汤,就是丢掉拐杖的意思。患者要用拐杖,说明什么情况呢?下肢无力,不用拐杖不行,还是由于脾虚化源不足所致,用芍药甘草汤益脾。

 


主讲:《一谦阁》创始人   王家祥

文字整理:《一谦阁》入室弟子  许祥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