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流逝,一眨眼一个学期就这么结束了! 寒假已经在进行中了,相信老师也都布置了作业,你家的孩子怎么过得寒假呢? 是整天躺在在床上玩手机、看电视? 等寒假快结束的时候,才疯狂补作业? 还是做好学习计划,每天能够开开心心玩,也能够让学习有条不紊进行呢? 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孩子一共要经历12个寒假,时间全部加起来将近一整年!因此,很多老师都有“成也寒假,败也寒假”的说法。 经过一些老师的统计,最终考上985、211大学的学生里,大都有假期保持学习的习惯,不仅仅是完成课业内容,同时也包括看书,获取一些其他知识等等。 有时一些家长会惊叹,为什么别人家孩子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知识面特别广?其实大多是在假期下了工夫。 有的孩子看了30天的书,有的孩子打了30天的游戏,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什么样的寒假生活才是快乐而有意义的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给孩子制定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寒假计划,然后照着计划执行,寒假结束之时,孩子一定会觉得既充实又快乐。 1 分阶段管理寒假时间 寒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重点任务不同: 01 巩固学习阶段 时间:正式放寒假—除夕之前 小学阶段的孩子玩心还是比较大的,有的家长想让孩子玩几天再学习,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孩子都沉迷于玩了,怎么能学好呢? 孩子刚结束期末考试,对知识的印象还比较深,这个时候赶紧把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写了,效率最高。 而且先把作业写了,等到过年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很多。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先写后玩,完成一半寒假作业后,过年可以好好玩。 02 娱乐放松阶段 时间:除夕—正月初六 春节期间,家长要带着孩子走亲访友,或者是家里总是有客人,孩子也没法学习。这个阶段可以让孩子好好放松一下,不用把时间都花费在作业上。 可以早上的时候写一点,晚上的时候写一点,每天只要完成的一点即可,让孩子释放压力,身心愉悦。 同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洗碗、洗菜等,锻炼一下孩子;学一些待客之道,客人来了,给客人倒水、摆上水果等。 当然,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些有意义的电影、纪录片,让孩子娱乐之余丰富见识。 03 收心准备阶段 时间:正月初七—开学前 春节已经结束了,没有这么多活动了,孩子也该收收心,提前回归一下上学的状态。 看看寒假作业还剩多少没有完成,尽快写完。 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下学期的教辅资料、或者是找上一届的孩子借书看看,让孩子提前了解一下下学期要学什么,心里有个数。 2 制定计划的几个小技巧 01 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 有的孩子喜欢先写一些简单的寒假作业,把一些不用费脑子的抄写类作业放在前头,把需要思考的寒假作业放后。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毅力也是有限的。 为什么很多大人健身卡办了一张又一张,但是仍然大肚便便?因为他们坚持几天、最多一周基本就放弃了。 大人尚且如此没有毅力,更何况孩子呢? 所以在制定寒假计划的时候,把难的作业先放在前面,最后即使没有心思再学习,也能很快搞定简单的作业。 一天之内的计划,上午完成较难的作业,下午容易打瞌睡,可以写一写简单的作业。 02 玩与学相结合 有的孩子喜欢在一周之内通宵奋战,把作业全部写完,然后接下来的三周都是大玩特玩。 还有的孩子先玩的尽兴,等快开学了才开始匆忙补作业,更有甚者,全家都要来帮忙写作业。 这两种习惯都不好。 强行割裂玩和学,让孩子只学不玩,或者少玩多学,只会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固化,极端化,而且更容易情绪化。 最好的方式是玩和学同时进行,学累了就稍微玩玩放松一些,玩一段时间了,再捡起书本看看知识有没有遗漏的。 比如,让孩子白天的时候早起一点,写完当天的作业,中午休息一下,下午就可以开开心心玩了,晚上的时候看一部有趣的电影,安然入睡。 03 不要忘了锻炼身体 春节的时候吃的东西比较油腻,有的时候在家吃完饭去走访亲友,亲友又是一顿盛情款待,基本上家长和孩子都会吃很多。 吃完饭又懒得动,一家人都是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自然是会长胖。 虽说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似乎也没啥大事,但是孩子身体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吃的太多消化不了,孩子也会难受。 有时间的话不妨让孩子出门溜达溜达,运动一下,出出汗。 有的妈妈也会担心自己“每逢佳节胖三斤”,但是又懒得起来去减肥。 不如和孩子一起出门逛逛,和孩子一起运动一下,自己也有个伴儿。 04 慎用网络,早睡早起 寒假放假,孩子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可以在家天天玩手机、打游戏了,在游戏上花费的时间更长。 很多家长可能觉得自己家是女孩,没有男孩子这么喜欢打游戏,如果你这样想就真的错了。 据观察,很多小学阶段的女孩也加入了游戏的队列。 或者经常看一些网络小说,玩一些其他的视频软件等,也会抱着手机玩一整天。 孩子经常呆在家里玩手机,缺乏运动,对于身体和眼睛也都有损害。 让孩子早睡早起,不要总是通宵玩电脑、玩手机,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强制的手段。 比如把电脑搬到家长的卧室,晚上睡觉前没收孩子的手机,让他安安心心睡觉,不要想着半夜偷偷摸摸玩手机、打游戏。 — END — 文章来源 | 网络,文章观点仅作分享,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成或反对,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如涉及内容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感谢作者。 |
|
来自: 罗建新s01k3a05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