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原子弹爆炸时,跳进水里管用吗?日本人用亲身经历揭开真相

 冬竹456 2019-01-29



“3 2 1 发射!”1945年8月6日,日本广岛的天空中在传出一句轻微听不太清楚的声音之后,一颗看着并不太起眼的被唤作“小男孩”的原子弹从广岛的上空掉落下来,日本人民迎接来了他们的第一个末日,这次的末日还没过,仅之后的三天,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放下了第二颗唤作为“胖子”的原子弹,日本再一次面临了末日般的打击。但终于,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次世界级大战,也因此而终结。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原子弹参加战斗的事件,但原子弹的威力之大远远超乎了此前外界人士们对其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在了解到原子弹的爆炸威力无法抵挡之后,各国人士都是在呼吁抵制和禁止使用核弹最为战争的武器。但事不出绝对,当今多国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在万分之一的可能中还是会在战争中使用,所以对如何在原子弹手中成功逃生成为了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俗话说“放毒人会解毒”,原子弹的始作俑者,也就是首先制造并使用的美国第一个对其进行了研究,以探索出人们在原子弹手下的成功逃生之路。


美国研究调查发现“卧倒并掩护”是在面临突如其来的核弹爆炸最好的逃生办法,也就是说,在已经来不及逃离出核弹爆炸范围,仅仅只能有两三秒钟供给自己反应的危难时刻,能在看到核爆炸的闪光的瞬间用诸如地毯、报纸一类的简单物品迅速遮住头部亦或身体重要部位并进行卧倒,是能让自己从死里逃生出来的。

这时你们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爆炸威力之大犹如末日的原子弹,是仅仅靠薄薄的可能还是劣质纸的报纸护住头就能管用的?怕不会是小编你自己在聊以自慰吧。但在这里我却是要郑重的说:这不只是有效,而且很必要。日本广岛幸存者的亲身经历来告诉你真相。


高藏信子,一名不幸中的万幸从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存活下来的幸存者。据她描述,当时她距离原子弹的爆炸地点仅仅只有300米,可谓是死神距离,但她却因为自己身处银行,被钢筋混凝土的大墙挡住了大部分爆炸冲击,所以成功的幸免于难,而另外一些人,就在自己身边几米的位置,却是因为在银行的台阶上周围没有什么建筑物遮挡,导致被严重烧伤,最终无一幸免。

你们可能还是会说,混凝土能挡住爆炸的余波表示还能理解,毕竟混凝土足够厚实坚韧,而之前所说的薄薄的报纸仿佛并不能与之防御力相比较吧?在这里,小编就要讲广岛原子弹爆炸中发生的另外一件事了。

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发生以后,前去进行救援和研究的人员在距爆炸点1.3公里处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状况:同一个地方的木质电杆,一边的被完全烧焦乃至碳化,而另外一边的却相对要轻度很多。这一现象让科学家们产生了兴趣,他们对其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这全都是旁边灌木丛的叶子的功劳,遮挡住了爆炸的热流,为这边的木质电杆做到了最有效的防护。


要知道,原子弹的爆炸,最主要就是热浪的灼烧和类似电磁波的冲击,这一切都是要通过和身体的直接接触并作用的,所以,就算是仅仅一张薄薄的报纸都能在原子弹的爆炸热流中起到有效的作用。当然,如果有更好的遮挡物自然是再好不过了,这里一直提到的报纸只是作为例子讨论而已。然后,再进行“卧倒掩护”,或许,死神都无法耐我何。

再说回题目中的遮挡物,水体,上面都说了原子弹主要是热浪和电磁波,自然而然的这两样的克星水,对其肯定是能起到有效的防护了,是可以有效选择的,当然前提是自己会水,不然可就尴尬了。

虽然,在如今科技已经发展到现今的阶段,所动用的武器都是毁天灭地等级的,各国是绝不会轻易发生战争的,爆发核战的可能性更是几乎为零。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对其毫不做防范。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