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写作的三个境界,你在哪一个?

 育则维善余言 2019-01-29

本社原创,作者:素白蹀



学术论文是研究生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愁煞一部分同学。有的同学虽有心写好论文,但无奈心理建设环节没到位,论文总是写得“不尽人意”,部分同学甚至会连动笔的勇气都没有,以致“抓耳挠腮,愁上眉头”。


不同专业论文写作具有不同要求,在达到这些要求之前,首先需要处理的就是战胜论文写作的畏难心理,了解论文写作的不同阶段、不同境界的心理历程。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提出做学问有三大境界,需要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惆怅迷茫,苦苦探索;也要经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乐此不疲,专心致志;还要经历“众里寻他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焦心千寻,豁然开朗。


梁漱溟先生在中山大学的演讲时提出做学问八种境界:形成主见;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融会贯通;知不足;以简驭烦;运用自如;一览众山小;通透。他告诫我们做学问要有自己的思想,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灵活驾驭。


论文写作是做学问的重要形式,参照做学问的几种境界,本文将写论文的心路历程分为三个阶段、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并针对每个阶段提供一点建议。


境界一:看山是山


有人说写论文就像绣花,每个人都可以绣,只是花色、布局、图案不同而已。论文写作是一件艺术活,对于初学者,首先是模仿。模范专业叙述风格,模仿措辞技巧,模仿行文结构等。结合自己的选题,经过自己探索,写出“论文”——对!是论文,自我感觉写的就是论文,没毛病。自己对自己很满意,认为已经使出“洪荒之力”,论文写得“完美无瑕”,然而——让经验丰富的导师打眼一看,被嫌弃到了十万八千里。


这是写论文的初级阶段,也就是自己看自己的论文是论文的阶段,自己对自己很满意,但还是被老师嗤之以鼻。理解论文完成的欣喜与满足,毕竟是花心思酝酿的成果;也理解初级阶段的失望与伤感,自己的努力还是被否定了一部分。这时,最重要的就是听取老师的建议,对自己的论文进行小修或大改。

境界二:看山不是山


当自己的想法和导师的意见有冲突时,你可能会“据理力争”,但在和导师仔细沟通后,如果还是没有说服老师,你就应该听听导师的建议,继续修改。按照导师的意见,你可能会总觉得自己的论文不像是论文,按照老师的要求改到自己怀疑自己,改得无从下手,最后才弱弱地把修改好的论文交给老师,心里忐忑不安充满恐慌。这便达到论文写作的第二阶段。这段心路历程需要在迷茫中前进,在困惑中反思,过程可能很坎坷,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在这一阶段遇到困难时,依然需要去学习别人的论文,尤其是非常优秀的论文。学习的对象决定学习的效果。学习优秀的论文有利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看世界”。寻找优秀论文,可以根据“被引”次数,也可以根据“相关度”去筛选。然后,结合导师的建议,不断思考优秀的论文是怎么创作的。



境界三:看山还是山


导师把反馈意见再次发来,又经过一番呕心沥血,仔细推敲,终于定稿。这期间,论文可能修改了n次,一次次地否定,一次次地修改,一次次地锤炼,一次次微小的进步。当论文修改到绞尽脑汁,黔驴技穷时,是得到老师肯定的时候,也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


这时再审视自己的论文,还是论文,却与初稿在行文逻辑,结构框架,甚至标点符号的使用方面有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这便进入论文写作的第三阶段。看论文还是论文。此时的心态,一面是学有所得的成就感,一面是对知识的敬畏,更加虔诚、更加谦虚、更加了解自己的不足。


这时虽然境界提升,但仍然不能放松学习优秀论文。这时的学习应有别于初级阶段的简单模仿,更加重要的是创新,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论文进行创新。



很多同学在论文写作时被自己打败,认为自己不适合走学术这条路,因为自己不会写论文。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也是一样,引用毛爷爷的一句话,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在写论文时,克服畏难心理,藐视困难,但在战术上要重视论文写作,了解论文写作的心理历程,进而坦然接受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畏难心理是一张纸老虎,一捅就破。经历这三个阶段的磨炼,写出的论文耗费了精神,凝聚了心血,心理历程也经过了柳暗花明的过程,在知识和情感方面都得到锻炼,岂不乐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