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INR到底是什么东东?

 乌托邦雪茄 2019-01-29

INR到底是什么东东?


很多患者,尤其是接受过心脏手术(特别是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以及房颤患者对这三个字母特别的熟悉,但是这种熟悉又充满了”陌生”。当患者拿到自己凝血检验报告的结果,对于上面的文字例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通过文字意思也许能看懂一二,但是经常会出现这么一个指标,它的名字有的医院写了:“国际标准化比值”,有的可能只写了三个字母:INR。患者可能是一头雾水,但是每当问起医生,医生每每提起凝血结果时最关心的就是INR,调整用药时也是参考的INR,那INR到底是什么?

INR---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医],是从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推算出来的。INR中文称为国际标准化比值。采用INR使不同实验室和不同试剂测定的PT具有可比性,便于统一用药标准。

因此患者服用华法林时,参考的指标就是INR,而不是凝血酶原时间(PT)。 华法林在服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监测INR值,它反映的是华法林抗凝的作用。


INR到底是什么东东?


INR的值越高,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越长。这样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例如:房颤易形成血栓,而血栓脱落可能导致中风、器官栓塞;或者是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的血栓形成。如果INR值非常高时,就会出现无法控制的出血风险。所以应该向你的医生报告任何异常的出血或皮肤淤斑。

一般而言,INR值在2.0-3.0范围之内时(具体根据患者病情有不同),抗凝的作用最好,也就是说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血栓栓塞的风险,也使得脑出血的风险降到了最低。当然这时的数值是高于检验报告中INR正常范围的数值,需注意。当然临床上也有部分患者是由于肝功能衰竭而导致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升高,此类患者除观察国际标准化比值变化外,还需要观察凝血酶原活动度和胆红素的变化来明确疾病严重程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