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三个批示,你就知道明末的文官该不该骂?

 半梦书斋 2019-01-29

看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三个批示,你就知道明末的文官该不该骂?

1620年(万历四十八年、泰昌元年)对于明王朝来说着实是糟糕的一年,这年八月,被大臣欺负了一辈子的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享年57岁;一个多月后,他的儿子、继任者泰昌皇帝朱常洛接着驾崩。朱常洛年仅15岁的长子临危受命,登基做了皇帝,这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

后世传说天启皇帝朱由校会做木匠,而且手艺了得,但这只是传说,《明熹宗实录》里面没有任何关于天启皇帝做木匠的记载。相反,记载了天启皇帝每天忙忙碌碌,为攘外安内的大事业宵衣旰食;也记载了天启皇帝和那些懒散文官们的斗争。

看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三个批示,你就知道明末的文官该不该骂?

天启皇帝的祖父万历皇帝,自从张居正去世后,他就没有过过几天好日子,天天被那些文官们纠缠、批评、谩骂。从万历十七年(1589年)开始,万历皇帝就不上朝了,也很少会见大臣;从万历十九年(1591年)开始,他就基本不见大臣了,直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去世,万历皇帝再也没有踏出过紫禁城的大门一步。

紫禁城有多大?0.72平方公里,还没有一般的村子大。如果让你在这么小的空间范围内呆一辈子不出门,你会作何感想?对,世界这么大,谁不想出门看看,何况贵为天子?万历皇帝年轻的时候,最远去过北京郊区的昌平祭拜祖陵。但文官们认为,皇帝出门劳师动众、劳民伤财,真没有必要,有事交代手下去办就可以了。万历皇帝从此就再也不出门。

看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三个批示,你就知道明末的文官该不该骂?

那些年,官员们上的奏折,若是无关国事痛痒,万历皇帝一律不批;一些可有可无的官员缺了,也一律不补。到后来,六部中有的部只剩下尚书一个领导,没有侍郎;内阁有七年的时间只剩下一个大学士(叶向高)。官员平时上不上班也几乎没人管。政府运作到了这般程度,干部队伍建设自然是受到了严重削弱。一直到万历皇帝去世,官员们算是懒散了几十年。

关键是这个时候的明朝,已经是内忧外患。国内饥荒连连,灾民遍地;努尔哈赤已统一了东北,有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十数万雄兵,就在万历皇帝去世的前一年,他们在辽东的萨尔浒一举击败明朝在辽东的主力,歼灭明军5万余人。

看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三个批示,你就知道明末的文官该不该骂?

年少的天启皇帝就是在这样一个内外交困的背景下登上大位的。他是一个很努力的年轻人,也有很高的天资。作为皇长孙,他从小就有关心国事的机会和实践,对当下的形势自然有所了解,他很想扭转这个局面,但是纲纪实在太坏了,官员实在太不靠谱了,毕竟松松垮垮几十年了。官员们到底有多操蛋?我这里说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明熹宗实录》(55卷):“庆陵叙功本发下已久,至今科抄尚不到部,成何法纪,如再迟,将该管员役拏究。”

看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三个批示,你就知道明末的文官该不该骂?

天启皇帝的父皇明光宗朱常洛的庆陵修好了,按照惯例要给修陵的大臣们赏赐、记功。为此,天启皇帝将下面报上来的请功文件发到礼部,结果过了两个月,这个批示还没有流转下达到礼部。天启皇帝很生气,责问有关人员,成何体统?这次就算了,如果再拖延,就要将经办人员追究责任。

一件这么重要的公文,皇帝批示两个月了,竟然还没有转发到礼部,这些官员都干嘛去了?后来一查,这个文件被压在经办人员的办公桌下面,皇帝的批示,一个经办人员就给你压了两个月。你说气人不气人?

第二个故事:

《明熹宗实录》(55卷)记载:“皇祖实录开馆至今,已经五载,尚未告成,虚糜廪禄,各官职守何在?以后俱著入馆编摩不许私寓逍遥宴饮,亦不得给假乞差,以致出入无尝稽误大典。”

看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三个批示,你就知道明末的文官该不该骂?

按照规定,前任皇帝去世后,后任的皇帝要将前任皇帝在位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整理,形成《实录》,以备后世借鉴。因为万历皇帝的儿子明光宗只当了一个月皇帝,来不及给父皇万历皇帝修《实录》,这件事就轮到万历皇帝的孙子天启皇帝朱由校来办,朱由校一上台就批示要抓紧办好这件事。

按照正常情况,两三年就能把《实录》修好,但是过了五年,天启皇帝还没有见到初稿,于是批示说:我爷爷万历皇帝的实录从开始编写到现在已过去5年,我至今还没看到初稿,大家尸位素餐,职责何在?今后要求参与编写的官员不能再出入私人住宅逍遥喝酒,也不能随便请假、出差,否则会误了大事。以后每个月要报送编修进度!

从这个批示中,我们能看出当时官员的状态,他们经常请假、出差,不来上班;而且经常出入私人会所、住宅,吃一桌餐,毫无责任感可言。

看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三个批示,你就知道明末的文官该不该骂?

第三个故事:

○ 《明熹宗实录》(67卷)记载: 上谕,近来朝仪委欠严肃,以后有来迟、不到的,定行查参处治间,或闸朝,以示不测,从吏科给事中陈序所请也。

有一次,天启皇帝批示,近一段时间的朝会礼仪确实不够严肃,有的官员参加朝会迟到,有的官员没有请假擅自不来参加朝会,今后要定期查处,严惩不贷。

你没有看错吧?竟然还有官员敢在参加朝会的时候迟到?甚至还敢擅自不来参加朝会?对,就是这个情况。毕竟懒散了几十年,一下子还真改不过来。

看了天启皇帝朱由校的三个批示,你就知道明末的文官该不该骂?

看了这三个故事,你还对明末的文官有好感吗?他们的心思一般不在日常工作上,如何沽君卖直、如何提拔升迁、如何享受生活,这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这样的情况,你能怪天启皇帝通过魏忠贤对东林党下重手吗?你现在能体会崇祯皇帝上吊前说“文官皆可杀”时的心情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