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那年的雪

 书中糊涂蛋 2019-01-29
   冬真得来了,下起了雪。这一下就好像不会停,细密,绵长,这真是一场大雪。雪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给大地盖上了被子。
   我从屋里出来,是晨光熹微的时候,这个时候还没有雪。但是寒风却是扑面而来,我的脸被寒风和雨水打着,生疼生疼的,这是雨夹雪。我避开了路上的小水洼,只管走着,要快点去教室里,我要暖和暖和。这是雪的前奏。但是,这雪的前奏却激发了我写歌的冲动,看不到塞北的呜咽,何时能重见江南的雪。只剩下足下无垠的路,只愿能看遍这个花花世界。在这几句简单的歌词中,我渐渐地有了前进的动力。你得承认,在这样的雪景之中,是容易激发创作的热情的,与中秋的圆月,盛夏的硕果,金秋的丹桂等一样。
    我看着窗外的树叶一点一点变白、变厚,我看着地面一点儿,一点儿被白色覆盖起来,从水洼到一层薄薄雪,再到厚实的乳白。雪是有这样的魅力的,它让人知道:颜色是有厚度的。但是,这厚度又往往是在不为人觉察的,因为它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构成了,构成于时间的流里。别的时间是抽不出的,只关注三餐和夜的时间就可以了。我们这里用坦荡如砥来形容是合适的,但也许是太平,太直的缘故,早就对平滑之美产生了倦怠,大概这就是审美疲劳。对于我则更是如此。雪这一下,把所有的不适都祛除了。有了平原做铺垫,所有的美都有了。
     何处无树?何处无房屋?这些景致就不说了。说说对这场雪的印象吧,有丘陵,有沟壑,有高地······用沃野千里形容,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我是农村的孩子,我见过大雪遮盖土地的景象,那真的与这一般无二。自坡上到坡下,再绵延到远方,就像是一个大棉被,把这一切都盖住了,一切都休息了,那是一个寂静的田野,这是一个寂静的小城。用雪与人的接触来惊醒睡美人是不可能的,声音太微小了,好像人也不忍心去打扰这份静谧的氛围。最好看的,莫过于,大雪纷纷的情景,那种情景往往是要忍受着刺骨之寒才能体会的。手从口袋里出来,感受到的严寒让人立马把,全球变暖当成是遥不可及的梦。我想到了毛泽东的一首诗:念奴娇.昆仑。里的一句: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想起了剑舞梨花,想起了万里雪飘。这些应景之作,在脑海里久绕不息,对我来说,这是难得一见的。走廊上的雪都能够淹没鞋子。这对于现在的00后来讲真的是罕见了。露天处的雪深度自然是不必说了。这是在学校,雪是不易保持的,正午,耀眼的白缎,美则美矣,引来了同学们如织前往。光看地面上的雪印就知道了。我呢?因为没有练成踏雪无痕的绝妙轻功,值得望梅解渴。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夜幕沉沉,在回去的路上,走得慢极了。在雪上的滑行,也是浅尝即止,我看着在地上泛着光的雪,在路灯的照射下,这条路成了一条若有若无的泛着白星的河。我想我就是不系之舟。看着道路两边的树,树在往常看来倒也平常得紧,但此刻看却透着一种神仙味道,“不食人间烟火”。在这样的景里,真的是景不醉人人自醉,这一刻,我也成了和张岱似的痴人了。我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正所谓:雪欲留人人亦停,千古雪景才堪叹。
      回到住处,我“家”是一个老式的门,一推门,吱呀的一声,一霎时我竟以为这是诸葛雪庐,恍惚了一会儿,听到了身后的脚步,这是邻居,虽是认识,也扰了我这痴人清梦。忙登梯入室,在这梦还不曾消散的片刻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