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过年与酒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9-01-29

每逢过年,酒是宴席上少不了的主角。“无酒不成席”、“桌上有酒,越喝越有”,酒能助兴,更是感情的润滑剂。


早在商周时期,人们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和新一年的到来,就捧上美酒,抬着羔羊,聚在一起,高举牛角杯,同声祝贺,从此,开了过年饮酒的先河。

春节与皇帝饮酒


东汉时期,初一(元旦)黎明时,各级官吏都要到朝廷给皇帝行贺年之礼,皇帝也兴致勃勃地接受群臣的朝贺,名曰'正朝'。汉制规定,群臣入宫朝拜需根据品位的高低带不同的礼品,皇帝也要设宴款待群臣,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都可以参加御宴。



这种朝贺之风往后愈演愈烈,曹植在诗中描写曹魏时期的盛况说:

初岁元祚,吉日惟良。

乃为佳会,宴此高堂,

尊卑列叙,典而有章。

衣裳鲜活,敝敝玄黄,

清酤盈爵,中坐腾光。

珍膳杂沓,充溢圆方。

笙碧既设,筝瑟俱张。

悲歌厉响,咀爵清商。

俯视文轩,仰瞻华梁。

愿保慈喜,千载为常。

欢笑为娱,乐哉未央!

皇家荣贵,寿考无疆。

傅玄的《朝会赋》描写晋时情况更加生动形象,读之让人如临其境。元、清两朝的蒙、满两族入主中原后,也都积极汲取汉文化,极重元旦朝贺之礼,把赐宴当作拢络人心的有效手段。元诗人萨都刺《都门元日》一诗写道:

元日都门瑞气新,层层冠盖羽林陈。

云边鹄立千官晓,天上龙飞万国春。

宫殿日高腾紫霭,萧韶风细入青雯。

太平天子恩如海,亦遣椒觞到小臣。

这两位算是将朝堂之上,春节时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又热闹欢快的排场,描述的淋漓尽致。


春节与亲朋饮酒

中国的酒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喝酒方式。

在汉代,人们过年时喝的是椒柏酒。这是一种“保健酒”,即用椒花和柏叶浸泡的酒。北周诗人庾信诗云:“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反映的就是时人过年饮酒的情景。春节这一天,家人放过爆竹后欢聚一堂饮椒柏酒,而且是让年龄最小的先饮。

到了魏晋时期,酒的品种中又增加了一种中药保健酒,即“屠苏酒”。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花椒、乌头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


旧时不仅'守岁',还有'馈岁'、'别岁'等花样,样样都离不开酒。北宋时,过年一般一天要喝两遍酒,除了晚上自家人团坐在一起喝酒守岁外,在白天,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邀请对饮,谓之“别岁”。除了喝酒,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馈送酒食,谓“馈岁”。'士庶不论贫富,……如同白日,围炉团座,酌酒喝歌''守岁之事,虽近儿戏,然而父子团圆把酒,笑歌相与,竟夕不眠,正人家所乐也。”

宋代之后,过年时,不光是喝酒助兴,还出现了许多创新的娱乐节目,最流行的是掷骰子。大人坐在一起喝酒,小孩则围在一起放鞭炮,放完鞭炮后,缠着大人要压岁钱。自清代之后,酒又变成了传递感情的使者,赋予了更多的社交功能,过年时,提着好酒送礼拜年的风俗一直沿袭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