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被颜真卿派去寻找颜季明尸骸的颜氏族人终于回来了。颜府仆从说,老爷正在书房休息,先不要打扰他。可这事儿实在是太过重大,必须第一时间禀报。仆人无奈,只得带领他们来到了书房。书房里的颜真卿其实并没有休息。他只是枯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独自出神。已经一个多月不见颜公的族人们忽然觉得,他们族中的长者一下子老了。他看起来形销骨立、神情悲戚,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目睹此情此景,族人们到了嘴边的话又不忍说出口了,他们不愿意再在颜公的伤口上撒盐。相反地,他们共同选择了默不作声,悄悄退出门外。 突然,一个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从所有人的耳畔传了过来:“是不是季明有消息了?”刚刚退到门侧的众人听闻此言,一下子呆住了。他们的腿像灌了铅一样,再也挪不动分毫。可是这话究竟由谁来说呢?大家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这话究竟应该怎么跟颜公说。但是面对颜公威严的神情和不怒而威的姿态,他们还是觉得,该到了跟颜公说出实情的时候了。 长侄泉明向前迈了一步,欠身向颜公行礼后说:“叔父容禀:我等诸人历经月余寻访,终于找到季明了!”听闻此言的颜公眼中闪过一道光,他觉得自己的侄儿终于不致抛尸荒野了。他紧张而又兴奋地问道:“季明侄儿现在何处?” “就在门外,只是……”泉明答道。 “只是什么?”颜公急迫地催问。 “只是,只是我们只找到了季明的头颅!” 已经站起来了的颜公,突然瘫坐了下去。他痛苦地摆摆手,示意众人出去。泉明诸人情知颜公心痛,但又不便多说,只得默默退了出去。屋子里又如从前一般,只剩颜公一人。 泉明是颜公的长侄,看着泉明的样子,他一下子想到了他最喜欢的季明生前的样子。可是不想则已,一想,这心头的痛便一下子在全身蔓延开来,直痛得他心胆俱裂,难以忍受。可此时此刻,他却什么也不能为侄儿做,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写篇祭文了。 一开始,他强压悲痛,字迹尚且工整克制。当回忆起侄子生前时,他写道:“宗庙胡琏、阶庭兰玉、每慰人心”,百般滋味涌上心头,字迹松弛起来。而写到“贼臣不救”时,颜公已经完全被情绪吞没,涂改开始多了起来,再也顾不上整理笔锋和及时蘸墨,直接用枯笔擦过纸面。一路写到“呜呼哀哉”,颜公早已痛哭失声,无力再写下去了。 他的笔终于收住了,他见过“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他见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他也见过“巍然城堡姿如新,卓尔新区靓似虹。”那李太白如椽巨笔描绘的盛唐,在颜真卿收笔的时候结束了。长安、洛阳,从此只有在诗词里作为意象出现。像他侄子那样生逢盛世的年轻人,还有那么多没有来得及,所有繁华就到了尽头。作为季明的叔父,颜公心头的悲痛无以复加。 写完此文,颜公身上的力气就像全部被人抽走了一样,整个人面容枯槁、气若游丝。满心的悲愤一下子把他打垮了。 悲伤逆流成河。颜公的思绪又一次回到了两年前,他和兄长颜杲卿率先举义,组织军队对抗安禄山。他据平原,杲卿守常山。那时季明就经常往返于两郡之间,传递消息、互通有无。在颜公看来,季明是他所有的侄儿中最有出息的一个,他衷心期盼着侄儿能够不断进步,光耀门楣,告慰颜氏列祖列宗。令他没想到的是,季明很快就光耀门楣了,只是与此同时,他也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由于“贼臣不救”,常山被叛军包围。继而城破,杲卿、季明父子被俘。因畏惧杲卿怒骂,叛军先是割去了他的舌头,然杲卿依然怒吼不止,遂被杀。紧接着,季明也被斩首。同时被杀的还有颜氏一门三十余口人。 想着这悲惨的画面,泪水再次噙满了颜公的眼眶。但他虽然悲伤,亦感光荣。国难当头,我颜氏一族虽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他想到了先祖颜之推,更想到了颜家代代相传的《颜氏家训》。他忽然觉得,季明是好样的,杲卿更是好样的,他们没有给祖先丢脸。所以接下来他要做的,不是悲伤,而是好好安葬季明和杲卿,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因为以后,这风雨飘摇的国家还需要他来倾力扶持。 26年后,李希烈起兵叛乱。奸相卢杞为铲除异己,建议皇帝派颜公前往叛军营中招降。颜公不畏强敌,只身前往。后因劝降失败,终被缢死于叛军营中,以身殉国。终年75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