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体版电子书稿中常见易错字举例|精选

 殘荷聽雨 2019-01-29

按  

鲍国强先生编撰《中国古籍总目·集部》时总结出来的关于繁体电子书稿易错字的经验,是为编撰和审校《中国古籍总目》服务的,但因文本电子化在当今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具有普遍意义,故有刊发之必要。小编特别辑出部分容易混用的文字,与大家共享。


版 板  

前者多指版本,后者常用于板片。在“书版”的意义上两者可通,故遇到照录即可。如《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清)施国祁撰《金史板刻说》等。


雕 凋 琱 彫 鵰 

“雕”与“鵰”在凶猛的鸟的意义上,“琱”、“彫”与“雕”在刻、画的意义上,“凋”与“彫”在草木衰落的意义上,分别是同义词。古籍雕版,多用“雕”字,个别时候也有用“彫”字的。


叶 葉  

“叶”:读作“yè音夜”时有“树叶、像叶子的、同'页’、姓氏、较长时期的分段”的义项,古时写作“葉”,如“百葉窗”、“书葉”、“葉梦得”和“唐朝末葉”等;读作“xié音邪”时有“和洽、相合”的义项,无繁体,如“叶声”、“叶韵”等。


复 復 複 覆  

“復”、“複”与“覆”:前者用于“復原”、“光復”等,中者用于“重複”、“複式簿记”、“複杂”等,后者用于“覆刻本”、“覆辙”等,现均简化为“复”。 


拓 搨  

“拓”有两读:读作“tà音榻”时,义为拓印,“搨”是异体字;读“tuò音唾”时,有开拓之义,亦用于复姓拓拔。现金石拓片的版本类型“拓本”是规范用法,“搨本”是非规范用法。古时“搨本”还指在法书底本上再双钩影描的作品,其中笔画空心的现一般称为“双钩本”,笔画实心的现一般称为“影摹本”。


抄 钞  

《中国古籍总目》规定:版本项中传写文献的版本类型用“抄本”,不用“钞本”。书名或堂号中的“钞”字照录,不能径改为“抄”字,如《德清堂钞本书目》。“钞”的抄写义项是后起的,与“抄”通用,本字自金至今通常指钱币。 


折 摺  

 “折”:古时用繁体“摺”字时,既读“zhé音哲”,有“折叠、折子”之义,如“奏摺”、“摺疊”等,也读“lā音拉”,意“折断”。当摺与折意义混淆时不简化,如“折脅摺齒”简化后应为“折胁摺齿”。古时用本字时,常读作“zhé音哲”,有“断开、损失、弯曲、抵换、折服、回转、折扣、北曲的一场”等意义;也读作“shé音蛇”,有“断、亏损、姓氏”的义项,如“折本”、撰有《葆真居士集》的(宋)折彦质等;又可读作“zhē音遮”,有“翻转、倒过来倒过去”的意思,如“折跟头”、“折腾”等。


《法兰西汉学研究所藏清代殿试卷·经折装》


朱 硃  

“朱”为姓氏用字,也有“大红色”的意思;“硃”首先是矿物“硃砂”,其次是“大红色”的意思。故版本项中的版本类型应统一为“朱”字,如“朱墨套印本”或“朱印本”;书名中表示红色的时候应照录,如《式古堂硃墨书画纪》等。 


回 迴

作“曲折环绕”讲时写为“迴”,如“迴旋”等;在“归来”、“小说内容的计量单位”等其他义项中无繁体,如“《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回族”等。  


出 齣

当量词用,如“一齣戏”;作动词用无繁体,如“出纳”等。

 

仇 雠

“雠”用于“雠敌、雠恨”等义。“雠”的其他意义,如“校雠”等已简化为“雠”。作“姓氏”讲 时读作“qiú音求”,如“仇英”等。


注 註   

《中国古籍总目》规定:同一著作和相应著者的著作方式必须统一。注释性责任方式用“箋注”或“注”等,不用“箋註”或“註”等。“註释”的“註”是晚起字,明代以前都写作“注”。现“註”又简化为“注”。书名中的“註”字应照录,如《说文解字註》等,但“大雨如注”的“注”(倒、灌)不能写成“註”。


签 簽 籖 籤  

“簽”有“刻有文字或符号用于占卜或赌博比赛的细长竹片或棍儿、用作标志的小条、一端稍尖的细棍儿、旧时官府交给差役拘拿犯人的凭证、粗略地缝合、在文件单据上署名画押、用简单的文字拟出要点或意见”等义项,如“簽名”、“簽注”、“标簽”等,其中第1—5个义项才有异体字“籖”、“籤”,不能混淆,现均简化为“签”。 


鉴 鋻 鍳 鑒 鑑  

“鑒”有“镜子、照、仔细看、引为教训的事、书信开头套语”的义项,如“鑒赏”、“钧鑒”等,其异体字有“鑑、鋻、鍳”等,古籍原文照录即可,如《武经龟鑑》《闺鑒图集》等,现均简化为“鉴”。 


《明心宝鉴》

笺 箋 牋

“箋”有“注解、信纸或题词用纸、信札”的意思,如“箋注”、“箋释”等,其中第2—3个义项有异体字“牋”,如“彩牋”、《刻金粟头陀青莲露六牋》等,现均简化为“笺”。规范繁体字宜用“箋”。

  

汇 彙 滙    

著作方式和版本类型中一般用“彙”字,不用“滙”字。书名等处照录即可。“汇”是它们的简化字。

  

窜 竄 篡  

“窜改”是删改的意思;“篡改”是现在字表所收词。古籍所用的是“竄改”,不用“篡改”。著录附注文字宜用“竄改”。  

以上文字节选自《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5年第1-4辑),特此感谢!

相关图书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