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内部审计会不会消失,或者被另一种概念所替代,很难预料。内部审计一直在不断地变革和转型,无论是从财务审计到业务内控审计,还是从查错纠弊到风险导向审计。内部审计的领域也逐渐拓展到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等,涵盖的领域越多,发挥的作用越大,被替代的可能性也越大。无论内部审计如何发展,都必须通过数据驱动进行转型,因为企业的生存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应用已使现代企业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企业已经在数字化转型,内部审计如果不转型,很多职能将被替代,甚至被取代。 一、审计的数据分析能力 不管今后和现在,数据都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企业也会更多地实施数字化管理。数据分析能力不只是审计部门应具备的能力。企业的各个部门、经营单位,上上下下都应该具备相应的数据分析能力。审计部门的职能区别于财务、企划、市场等部门的职能,其数据分析能力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1.风险导向。审计部门不是通过数据分析去发现市场,而是发现风险,评估风险。 2.全面导向。审计是站在企业全局角度去发现问题,如果仅仅就某一领域分析数据,其分析能力肯定比不上其他专业部门。 3.关联导向。审计人员不应孤立地看待某些现象,应该把某些现象与风险、控制、管理等关联起来,如把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 4.因果导向。审计人员应通过数据的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5.逻辑导向。逻辑分析能力是数据分析能力的基础,没有逻辑分析能力,数据分析就无从谈起。 6.数学导向。要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不利用数学的推动作用,就不会有质的飞跃。 二、专职数据分析人员 目前,大部分审计部门没有专职数据分析人员。审计人员既做审计项目,开展现场检查,又要开展数据分析工作。部分大型金融企业审计部门有专门的数据分析团队,不仅开展数据分析,还设计审计模型,开展某些专项远程审计,或为现场审计团队提供分析成果。虽然现在的审计部门不一定非要设置专职数据分析岗位,但专职的数据分析岗位不仅能为审计工作提供不断改进的数据分析模型和结果,还能将更多数据思维渗透到整个审计团队中。 三、数据驱动下的内部审计转型 不要把数据驱动想得过于复杂或神秘,数据驱动就是要先动起来。首先,要考虑把哪些数据进行归集、分析并建立分析模型。其次,将已建立分析模型的分析工作不断改进和优化,同时修订分析模型。再次,搭建起数据分析的框架,看还有哪类数据需要分析和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即使刚开始收集到的数据有很多缺陷,只要逐渐累积起来,在分析过程中不断改进质量,就能从审计的视角发现经营中某些问题的规律。 设想一下,以后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上通过信息系统完成,人为因素越来越少,这时的审计部门可以干什么?去发现控制系统的缺陷吗?但如果连数据都读不懂,还能发现什么缺陷和问题呢?再设想,如果今后规模巨大的企业把非核心业务都外包出去,而核心业务的内控严密且有先进的风险预警系统,那么审计部门又该做什么? 数据驱动下的内部审计转型,短期看不到明显的效果,而从中长期看,将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购买现成的审计信息系统很容易,但培养审计人员的数据思维却不容易,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花费很大功夫吸引数据分析人才加入审计部门。 责任编辑:刘雪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