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件大衣换回一幅画,本以为是处理品,结果卖出了1.7亿元

 铁血老枪 2019-01-29

有画说

本期导读:你为什么要收藏字画?如果向很多书画收藏爱好者提出这个问题,大概只会得到两个答案,一种会回答说只是缘于爱好,缘于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还有一种会说这是一种最有潜力和无限可能的投资。当然,也会有对这两种目的都同时兼顾的人。对于真正发自对艺术热爱和追求的人来说,收藏对于他们而言会更多的从自己的喜好和审美出发有选择地进行理性收藏,而对于第二种原因的人来说,他们会列举很多很多在经济收益上得到回报的案例说给你听,比如一幅画十余年就可以从一百万变成一亿的故事:


一件大衣换回一幅画,本以为是处理品,结果卖出了1.7亿元

巴人汲水图

在八年前一场著名拍卖公司举行的秋季拍卖会上,一幅国画成为了最为耀眼的国画拍品,这幅画已经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第三次上拍。这幅画最早与于上世纪末九九年登陆艺术品市场上拍,当年仅以132万元成交。当年这幅作品上拍的原因比较简单,只因为原藏家出于经济原因而出手,在九十年代末能换回百余万款项无疑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当年大部分的中小城市的房产不到十万元一套。时隔四五年,这幅画再次登陆拍行,还是之前那家拍卖公司,这次的价格高出了之前十余倍,第二个藏家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以1650万元出手。


一件大衣换回一幅画,本以为是处理品,结果卖出了1.7亿元

巴人汲水图

到了2010年,这幅画再次被同一家拍卖公司请上了拍场,最终以超过1.71亿的价格创造出了一个收藏神话。这幅画就是徐悲鸿的《巴人汲水图》。尽管这幅画在一开始上拍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幅作品不是真迹,但并没有能阻止这幅画实现从百万到亿元的三连跳,而这幅画也并非孤品,而是还有一幅几乎一样的真迹存于徐悲鸿纪念馆。那么这样一幅既不是孤品,外界又有对其真伪存疑的质疑之声,为何还能成为众多以投资为目的的收藏者眼中极为羡慕的“收藏神话”呢?


一件大衣换回一幅画,本以为是处理品,结果卖出了1.7亿元

巴人汲水图

如果你对这幅作品做一些相关的资料的查阅之后,会发现,针对这幅作品的艺术评价并不多,也就是说人们在谈论这幅画的时候,大部分围绕的是这幅画的“天价”以及这幅画背后的各种故事等话题,而专业地对这幅作品进行艺术价值剖析的却不是很多。按道理来说,一幅如此价值的国画,最值得讨论的应该是画作本身对应的巨大艺术价值,让今人能够通过了解、分析其艺术价值和绘画技巧来让作品本身的经济价值得到肯定,但反而这方面的信息远少于围绕这幅画的一些故事。而这幅画为何能从132万变成1.7亿元的价值?拍行的专家对画作给出的相关说明介绍几乎一致:这幅作品背后有故事。


一件大衣换回一幅画,本以为是处理品,结果卖出了1.7亿元

徐悲鸿剧照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讲述这作品背后故事的人,正是画家本人的妻儿。最终,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少见有人分析研讨,随着1.7亿的吓人高价同步扩散的却是那个绘声绘色的“背后的故事”。当然,一件有意义的艺术品,背后的故事,比如艺术家在创作时的趣事、收藏者的经历等等,都可以为作品本身增香添色,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正因为是画家的妻儿所表述出来的故事,当然无疑也是对这幅作品真伪的质疑最强有力的回击:画家的家人能把作品来龙去脉的细节都给说出一二三四五来,还能有假?


一件大衣换回一幅画,本以为是处理品,结果卖出了1.7亿元

蜀妇汲水图

那这幅亿元画作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呢?在作品相关介绍中如是说:一九四九年,一位爱好书画收藏的青年战士,他早就仰慕徐悲鸿的大名,并且曾经有机会看到过悲鸿先生作画,因此他在渝城偶然的一次机会碰到有人在处理一批旧字画,然后他就上前翻看,结果就正好一眼看到了悲鸿先生的这幅画,于是与卖家一番讨价还价以160万(当时货币为法币,100元法币连一粒米都买不到)的价格达成交易,但是当时这个青年并没有这么多钱,于是他交了少量的定金,返回自己的连队筹款。此时,正遇统一发放大衣御寒,于是这个青年就将这件大衣折成了现金,差不多刚好凑够买画的钱,遂将这幅画收归囊中。


一件大衣换回一幅画,本以为是处理品,结果卖出了1.7亿元

徐庆平

这个青年战士本以为遇到的只是一堆不值钱的处理品,结果却用一件大衣换回了一幅心头所好的好画,更不会想到几十年后竟然能卖出1.7个亿的天文数字出来。当然,这个青年不是虚构的,而是有名有姓有单位,他转业后曾出任渝城某部门副职。而这幅画在最初重新面世的时候,因为外界有质疑,随后才特地邀请了徐悲鸿的妻儿(廖静文与徐庆平)前来鉴定,不但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徐悲鸿先生的夫人还专程针对为何存在两幅相同的画作又再次讲述了一个故事:这幅画悲鸿先生创作出来之后,曾经举办过展览,当时有个外国人提出要买,而悲鸿先生当时在经济上恰好急需周转,但是这幅画并没有直接卖掉,而是由悲鸿先生另行又画了一幅差不多的卖了出去,所以纪念馆中的那幅真迹是当年悲鸿先生没有卖掉的,而今天在拍卖市场上的是悲鸿先生照着重画的,都是真的。

于是,有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收藏传奇故事,还有一个合理解释为何有两幅相同作品的故事,更有画家本人的妻儿站出来发声讲述,不但关于画作真伪的质疑变得鸦雀无声了,更让这幅画作又平添了许多精彩的传奇色彩,于是,这幅画作如同左上了喷射火箭般,在短短十年内成功地实现了从百万元到亿元的三连跳。而如果我们回头去看看能造就这样收藏神话的真正关键原因,大概就是拍行专家一再突出的:画家的妻儿说......

当然,我们并不是在质疑这幅名作的真伪,只是在无聊之余分析分析要造就这样的书画拍卖神话到底是什么在起关键因素,能卖出如此之高的作品,毫无疑问也一定与画作本身的艺术水准和艺术价值有关,但很遗憾的是,对这幅作品(指上拍的这件,而非纪念馆藏的那件)艺术价值的分析和专业评论,非常罕有,让人感觉甚为可惜。

(文:路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