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张声势

 汐钰文艺范 2019-01-29
多年来,每逢并不都是朋友相聚的饭局,常会遇到一两位声高气壮的中老男人,或是自称“养生专家”,来自京城的“海里”,说后一句时压低声调,作神秘状,倘若有不晓事的问“海里?什么海?”则作鄙夷状:你该懂的!或是拿出一叠印制精美的册页,封面是其睥睨万方的尊容,天头上是粗大醒目的黑体字:世界(或国际)著名艺术大师,随即抱出一大卷书画巨作分送各位收藏……诸如此类,颇让人瞠目结舌。

  这类饭局多是逢场作戏,无法判断那些自我介绍的真伪,只是很顽固地觉得,一个人要在一群人中突出自己,似乎没有必要如此高调,反而让人觉得是在虚张声势。

  大概是因为自己幼稚浅薄的虚张声势多了吧,对类似的事情也就多了一些敏感。以我有限的阅历,一个人总是摆出一副鹤立鸡群的派头,十之有九是虚张声势。曾经见到一家发行量激减的刊物为了挽救颓势而召开的作家读者见面会,台上的人比台下的人还多,横幅上赫然写的是“国际文学高峰论坛”;我自己年轻时在基层机关写公文,怕人看不起,特喜欢吊书袋引经据典,因为知道自己人微言轻,底气不够,极力卖弄。稍年长些,更是说话故意大大咧咧,言语粗暴,给人一种自己很拽的感觉。本来完全用不着那么声色俱厉,因为特不自信,才用粗俗甚至伤人的言行来刷存在感,证明自己的不俗。事后细想,自己真是那么有正义感吗?一时的义愤状,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当人们不自信的时候,惯常采取的做法,往往是虚张声势。

  当然,虚张声势并不仅仅是因为不自信。

  有的是为了掩饰。小时候听人讲《儒林外史》,有位中了举人等着人家空出位子上任做官的仁兄,已经穷得跟老婆共穿一条裤子了,还天天端着举人的架势去泡茶馆,口里念念有词,蘸着口水在桌上写写画画,不时拍案叫绝。其实,他的写写画画,是为了粘起吃烧饼时不小心掉在桌上的芝麻;他的拍案叫绝,是为了把掉在桌缝里的芝麻震出来。

  有的是为了糊弄。还听人讲过《红楼梦》。贾雨村遇到一桩棘手的案子,不能不判,又不能真判,他手下的一个门子给他出了个两全其美的断案办法:“老爷明日上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原告因是不依,只用将薛家用人及奴仆拿几个来拷问,小的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贾雨村照此办理,第二天就把案子断了,也因此得到上司的赏识。

  最极端的是为了行骗。安徒生童话我是认真读过的。《皇帝的新衣》里两个骗子在做“新衣”时故意关起门来不让人看,给皇帝穿“新衣”时又一惊一乍地大呼小叫,还真把皇帝忽悠得光着屁股上了大街。

  虚张声势典出唐朝韩愈的《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唐宪宗时,蔡州吴元济叛乱,御史中丞裴度建议围剿,引发朝议。时任中书舍人的韩愈上书支持裴度,指出淄青、恒冀两道各自军力薄弱,能不能自保都是问题,他们的所谓“救助”,无非是虚张声势。后人于是用“虚张声势”来表示本无实力,故意假造声势来吓唬人。

  “虚张声势”也由此成为成语。本是针对唐代力量薄弱而又故作强大的淄青、恒冀两道而言的,韩愈决不会想到后来会有那么多顶着各类头衔的“大师”加入到虚张声势的队伍,成为淄青、恒冀两道的传人。某种程度上,这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特征。

  在浏览许多“虚张声势”的故事的时候,看到有人用诸葛亮的空城计来说明虚张声势。我的看法恰恰相反。空城计里展示的就只是一座空城,毫无“声势”可言。如果一定要说“声势”,那便是诸葛亮本人——他的镇定,他的从容,他的胆魄,他的神一样的声名的威慑力,而这一切,源于他的无与伦比的智慧带给他的绝对自信。

  这种声势,并不是“虚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