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野田高梧 2019-01-29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1044年,随着西夏王国的日益强大,原本由北宋和辽国形成二元对立的东亚双方格局也随之产生重大变化。尤其是在李元昊称帝后,曾经以扶持西夏抗衡北宋为主的辽国,很自然被推向了兴庆府的对立面。

为了将蹿起的西夏压制下去,辽兴宗耶律宗真决定御驾亲征。他也因发起了辽帝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西征战事。但这次注定不会太过成功的出击,还是在李元昊建立的西夏防御体系面前,变成了辽国中前期历史上的最大败仗之一。

多边格局凸显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早期的党项人 必须依靠辽国的支持



早期的西夏势力,主要是依附于辽国侧翼的党项部落集团。尽管在北宋建立之初,他们选择了投靠汴梁朝廷,却发现自己的权力随时可能被日益加强的中央官吏所侵占。于是,在不得已中倒向了东面了辽国。

此时的辽国,已经大体上处于地盘稳固阶段。通过攻灭渤海国、控制女真部落、吞并燕云十六州和向草原方向的恩威并施,契丹人已经完成了自己过去从未想过的东北亚大帝国。尽管没有能够入主中原,却丝毫不影响辽国在国际地位上力压北宋一头。相反,宋朝的主要对外交流和贸易渠道,还要通过契丹人的控制区。尤其是在西北的党项人也叛乱后,几乎所有的对外管道都被人捏在手里。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辽国不仅压制着北宋 也压制着西夏



因而,在北宋的中前阶段,大体上维持与辽国的和平,并力主消灭根基尚不稳固的西夏。但糟糕的军事实力,不仅无法踏平河套地区,反而让李元昊的威望随胜利而一路看涨。但让汴梁君臣都想不到的情况,还是在他们的战略失败后突然浮现。已经羽翼丰满的李元昊,不准备继续以辽国藩属地位示人。他的称帝举动,不仅伤害了北宋君臣们的感情,也招来了辽国皇室的干预。

在李元昊称帝之前,辽国只是对西夏势力有程度不高的防范。因为只要西夏与北宋的战争继续下去,通过河西走廊方向的贸易就无法畅通起来。相应的,来自西方的商队就会更加倾向于走草原路线,从辽国控制的可敦城或云州东进。但这对于北宋和西夏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辽国的可敦城就因为西夏的战乱而如鱼得水



如果说宋朝还能用青海道与广州口岸做补充,那么西夏就真的只能在战乱中饱受贫困之苦。

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元昊,不会看不到长期战争给自己事业所带来的伤害。所以,在1043年力主同宋朝签订了收取岁币的互市协定,并对辽国方面也冷淡起来。他的目的就是要将西夏变成东亚大陆上的第三极势力,不再任由北宋和辽国中的任何一方摆布。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多国格局是辽国所不愿意看到的



走向战争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韩国动画片中的西夏军队



面对李元昊的举动,身为辽国皇帝的耶律宗真也非常清楚缘由。辽国若要维持对北宋的最大程度压制,就必须将汴梁的对外渠道都死死卡住。西夏的稳步崛起,则是在其“封锁”体系上开了一道口子。

因此,辽国很快就开始了边境上的贸易封锁手段。在普通生活物资保持流通之外,严禁马匹、铁、铜的军事物资的交易。作为贵重金属的黄金,也不能由民间私自用于对西夏的生意往来。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辽兴宗亲笔所绘的契丹人与战马形象



同时,辽国开始为对西夏用兵而寻找各种借口。首先就是李元昊不顾辽国和亲公主的尊贵地位,任由其病死。这既是对辽国皇室的不尊重,也是藩属国的一个僭越举动。其次,西夏立国后因人口稀少,不断从四处招募部落民去定居放牧。原本有很多生活在草原南部和云州的党项人,就这样离开了辽国境内。这又是任何古代国家都不能容忍的挖墙脚行为。

此外,为了召集军队备战,辽国还逼迫宋朝修改了《澶渊之盟》的条款。从此,汴梁朝廷就必须以纳贡的名义,每年多交给辽国10万两白银和10万匹丝织品。由于不敢再起战端,当时的宋仁宗便同意了修约行为。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在辽国的逼迫下 宋朝无奈的增加了岁币支出



最后,辽国西部边境的局势不稳,彻底引爆了他们对西夏的敌意。1044年5月,那些依然生活在西京地区的党项部落,发起了抵制契丹当局的叛乱。李元昊果断出兵越境,帮助同族人击溃了一支前来镇压的契丹偏师。这等同于向辽帝国宣战。

讽刺的是,李元昊在彻底同辽国人翻脸后,也再度要求北宋增加岁币数量。暂时不愿意搀和北方事物的汴梁朝廷,也顺水推舟的奉上更多白银、丝绸和茶叶,甚至史无前例的承认对方的皇帝身份。这样,西夏和辽国都为开战而做好了全部准备。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生活在辽国西部的党项人 成为了最终导火索



辽国皇帝的大举西征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为了西征党项 辽国进行了许久没有总动员



1044年的秋季,完成初步集结的辽国大军开始了西征之旅。多达10万人的大军,分三路压向了李元昊初创的西夏。汉学造诣颇高的耶律宗真,本身也是一个重视骑射的契丹式君主,因此决定随军出阵。

辽国军队的主力是60000人的北线部队。他们由南院大王萧惠率领,准备从北翼直接攻打贺兰山,进而威逼西夏首都兴庆府。军中不仅有大量从地方领地内征集的契丹领主或军户,还有负责压制的部分禁卫鹰军。这些人马的集结地,就是农业产出较高的幽州地区,也是经常用来防御北宋禁军的主力野战部队。随军出征的士兵中,更是不乏本地汉儿和奚人提供的骑兵、步兵与辎重车队。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分散在各地的契丹军户是辽国军队主力



皇帝的弟弟耶律重元,则率领一支7000人的骑兵部队作为南路策应。他们将在度过黄河后负责横扫河套地区,牵制西夏的地方军,使其不能及时救援贺兰山战场。

至于负责统领全局的辽兴宗,则跟从中路军一起前进。其中既有过万的近卫军部队,也有东京留守萧孝友从辽东带来的地方军。除了从契丹领主手里抽来的骑兵外,还有不少渤海人与女真人组成的仆从军追随而来。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包括女真、奚人和渤海在内的部族 都要派出军队参战



这年9-10月,三路大军从属于西京的金肃城出发,开始分头进攻西夏各地。辽军的意图也非常明显,希望以最短速度抵达兴庆府,对西夏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斩首战略。为此,除了在南方进行袭扰作战的南路军外,中路和北路都直接盯着贺兰山区前进。

但为了分散李元昊的注意力,也是为了进一步欺骗西夏军队的设防重心,作为铁杆主力的北路军将迂回到贺兰山区进攻。前进速度慢一拍的皇帝直属力量,则在渡过黄河后穿越河套地区。这样一来,无论西夏将主力军队放置在任何方向,都会面临顾此失彼的问题。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西夏的首都是辽军西征的重要目标



李元昊的防御体系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西夏境内的地形要素 将给辽国人带来巨大麻烦



平心而论,辽国的西征布局若是面对北宋这样的对手,可能非常有效。但李元昊的西夏势力,却不属于这个类型。经过几代人同宋朝、契丹和吐蕃势力的对抗,他们已经摸索出一套非常灵活的防御体系。

在地理上,西夏具有三个对自己有利的自然要素。首先是拱卫着首都兴庆府的贺兰山脉。庞大的辽军主力,要从这里突破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队列,都不能在山间从容展开。加上连绵数里的辎重车队,很容易被伏击者拦腰截断。其次,就是流经大半个西夏边境的黄河。不仅在东南方向上保护了首都,也在客观上阻挡了辽军的前进速度。最后,是逐渐沙漠化的地区环境,让入侵者后勤压力巨大。辽军主力也不得不沿着黄河的水系前进,避免可怕的后勤灾难。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贺兰山与黄河 拱卫着兴庆府



在制度上,西夏的全民皆兵制度比辽国要更加彻底。任何建立在沙漠绿洲中的城寨,都可以获得极高的动员率。老人、青少年和女性居民,都有拿起武器守城的义务,以便将青壮年男子集中起来组成野战力量。李元昊也正式利用这套体系,组建了自己的铁鹞子近卫军。地方长官也能凑集起部落骑兵作战。在敌人陷入攻城战或漫长行军时,西夏骑兵可以从容选择进退。

当然,针对辽国此次的大兵压境,李元昊也不能将其当做常规入侵处理。根据斥候与边境部落传回的消息,李元昊大致了解了耶律宗真的战略雏形。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李元昊几乎全程都掌握着辽军的动向



针对仅仅是负责牵制的南路军,李元昊要求南部的各城镇都闭关自守。对方主要由骑兵组成,难以攻克严密设防的城市。加上缺乏辎重支持,补给品都需要以战养战来获取,很容易陷入焦土+堡垒战术的汪洋大海。

针对拥有雄厚兵力的北路军,李元昊决心在贺兰山区将之拖住。大量的西夏部队被集结在这个方向上,并沿着贺兰山麓呈梯次部署。一旦辽军发现这个方向上有大量西夏部队存在,就会义无反顾的进行强攻。介时,数量过多的他们,反而不容易在山间快速突破。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秋季的贺兰山区 并不是军队行进中的理想路线



针对耶律宗真的中路军,李元昊将大量河套地区的人口从原来的定居点里撤出。将来不及运走的物资烧毁,并通过填埋水井等方式来阻止入侵者获得水源。这也意味着,西夏野战军将暂时集中到贺兰山部署,不会出来保护其一半以上的核心领地。但李元昊的直属精锐,将随时保持对这路敌军的关注。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李元昊的部署非常成功。耶律宗真倒是因为过于分散的使用部队,而让每一路人马都限于被动之中。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河套地区的沙漠化地形 也是辽军前进的重大障碍



决定命运的沙尘暴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对于骑兵比例很高的辽军而言 这次西征是一个后勤噩梦



分头前进的辽军,很快在先前圈定的作战范围内遇到了困难。南路的耶律重元,根本没有攻破大型城镇的手段。他的骑兵在碌碌无为之中,度过了整场战争。西夏守军则在城头笑看对手的无能为力。

在北线,南院大王萧惠的大军也如期陷入了贺兰山区的鏖战。在数次前哨作战中,党项人的轻骑兵都显得不是辽国精锐对手。在合理发展的剧情推进下,辽国主力开始进入设防的山间小路。大量的党项民兵,用各种手法来发起突袭,并尝试不断制造路障来减缓对方前进速度。所以,纵使辽军在装备和训练上都更胜一筹,也不得不以最慢的速度前进。骑兵在这种战局中尤为艰难,幽州的唐式步兵也只能呈纵队前进。至于擅长造车的奚人,更是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黄河与贺兰山之间的地带 非常适合守军防御



唯有在中路,耶律宗真的部队非常顺利。由于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全军在百无聊赖之中走了200公里。期间,北路军的战报与李元昊的求和请求,不断交错传来。前者虽然进展龟速,却还是在胜利中毕竟兴庆。后者则似乎是受不了辽国的两路夹攻,不得不寻求和解。唯一的问题来着后勤。在得不到任何就地补给的情况下,中路军实际上已经出现了大量非战斗减员。

发现对手完全中计的李元昊,立刻出动自己的3000铁鹞子近卫军出击,全力阻挡即将完全进入沿黄河平地的辽国北军。后者虽然已经疲惫不堪,却还是盼来了期待已久的决战。两军便在贺兰山与黄河之间列阵,将主力骑兵部署在中路,并由步兵保护两翼。混战中,辽军的具装骑兵很快就逼退了西夏人的精锐铁鹞子,但却被李元昊提前部署的拒马和大盾牌阻挡。这些人是西夏从宋朝一边招降或俘虏的步兵,非常擅长以设防阵地来抵抗骑兵冲锋。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铁鹞子是李元昊精心培养的近卫军部队



发现正面进攻无效的萧惠,立刻策动右翼骑兵进行迂回进攻。在逼退了西夏侧翼的地方骑兵后,成功撼动了只能抵御正面的步兵阵地。激战中,李元昊只能带着千余人骑兵突围。而来不及撤走的步兵,则只能在原地做着徒劳的抵抗。但也是在这轮冲锋过程中,西夏境内常见的沙尘暴却不期而至。已经陷入步兵队伍中的辽军骑兵,因为从未遇到此类情况而阵脚大乱。

李元昊则抓住机会,发起了最后一次反扑。人马具装的铁鹞子从滚滚沙尘中冲出,瞬间冲垮了缺乏准备的辽国骑兵队伍。慌不择路的他们,又向后乱入了己方阵线。西夏追兵则趁机冲到跟前,彻底摧垮了辽军的士气。大量的辽国士兵因地形狭窄与视野有限,死于混乱之中。骑兵则在两眼一抹黑的逃窜中,被步兵和辎重堵住生路。于是,数量更少的西夏人反而获得了更大优势。不少辽国皇亲贵胄因来不及跑路而沦为俘虏。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从滚滚沙尘中冲出的西夏骑兵



非决定性胜利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胜利 并没有扭转西夏的劣势



1044年的第一次贺兰山之战,以李元昊的西夏完胜而告终。在辽国北军溃败之前,无所作为的南路军就已经坚持不住而先行后撤。至于漫无目的的中路军,也在得到战败消息后迅速东撤。辽国也因此遭遇了建国以来的重大失败之一。

然而,西夏并未获得决定性的胜利。除去因战败和后勤困难而死的数千士卒,辽军的主力依然健在。而且因为战争完全发生在西夏境内,对于辽国本身的生产没有任何影响。西夏人却因为大面积军队调动和焦土战术,损失了很多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对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小国而言,这样的胜利是非常具有危害性的。辽军虽然被暂时击败,却在战斗中体现出超过西夏军队的战斗力。就连李元昊精心培养的铁鹞子具装骑兵,都无法抗衡辽国骑兵的打击,其他地方部队就更不可能在正面交战中获胜了。


第一次贺兰山之战:小国西夏抵抗辽帝国的战略杰作

人口有限的西夏 根本拿不出打长期消耗战的军队



更要命的情况,发生在战役后的第三年。为建立西夏而奔波一生的李元昊病死,西夏内部暂时失去了可以主持大局的强力人物。整个国家的经济,也没有从1044年的战争中恢复过来。拥有更多资源储备的辽国,却完全可以用前一年的残军再战一回。

于是在1049年,耶律宗真便迫不及待的展开了战争报复。这一次,他不仅改进了自己的战略部署,还在维持后勤方面有了重大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