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展出的作品。主办方供图近日,“富不遗贵——刘思东笔下的牡丹”作为迎春展,正在广州的高剑父纪念馆展出,将持续展至本月月底。本次展览展出岭南画家刘思东的50多幅牡丹题材作品,春意盈然,富贵逼人。 主办方表示,当代中国画家画牡丹难以摆脱牡丹在历史文化中所形成的困惑和难题,他们大多对于表现牡丹,要么媚俗,迎合市场;要么舍弃,以示清高。而岭南画家刘思东,则知惑故行,知难而行,从传统国画的文化内涵入手,文心入格,洗却媚俗,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努力寻找自我的定位,用我之文心,力求牡丹的富与贵有机地结合一体,并以富有神彩的笔墨、韵味和雅俗共赏的富丽画面来为自己笔下的牡丹予以定格。 图为“富不遗贵——刘思东笔下的牡丹”展览现场 主办方供图高剑父纪念馆馆长、知名美术评论家李琰说,刘思东用传统国画物象表现上“移神遐想”的“寓兴”功能,打破传统文化上的障碍,甚至是牡丹自身形制及色彩特质上的障碍,全面摆脱传统的思维惯性。无论就世俗意义,抑或是艺术创作、艺术格调问题所涉及的,不唯是雅与俗,还有艺术质量、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内美的深入和现代感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刘思东的牡丹世界里,似乎是很自然地得以了解决,我们不难发现,刘思东画笔下的牡丹,不但以其美形美色的王者风范被戴上“国色天香”的桂冠,而且总领群芳,不欺弱卉,似有祥和瑞气的大家风度,直至内蕴着的绝俗的精神特质,是一种高贵品质的精神符号,以高度“拟人化”的视觉语言,神为物游,思为境幽,用笔墨捕捉精神,以神韵定格笔墨。无论是群芳争艳,还是一枝独秀,无不洋溢郁勃的生机,流淌着花的神韵——或绰约,或雍容,或华贵……任凭世俗褒贬,安之若素,不卑不亢,脱俗而出。 图为展出的作品。主办方供图刘思东,又名:刘诗东,1964年生于广州。他在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1997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研究生班,2012年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访问学者。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书画名家艺术促进会执行会长、梅社书画院副院长。 编辑:Giabu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