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XIII:流星雨的观测丨实战篇

 星光闪亮图书馆 2019-01-29

引言:作为天文爱好者, 咱们流星雨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呢?


I : 观测流星雨前的准备工作


1、看预报


       登陆国际流星组织官网www.imo.net或订阅水兄的公众号“天文茶餐厅”查阅天象预报,了解当年流星雨的规模,极大期的时间,持续时间长短等信息。需要了解辐射点升起的时间。如果不清楚的话可以下载Stellarium、Mobile Observatory、Sky Walk、Sky Map等软件或APP进行查阅。流星雨有个普遍规律:通常后半夜的流星多过前半夜,下半年的流星雨多过上半年。

国际流星组织IMO官网


2、看月相


       流星雨最大的敌人是光污染,而头号光污染源是月亮!所以观测流星雨前一定要知道月龄(月相)、升落时间、方位等信息。你可以通过软件模拟知道准确时间,但事实上只要知道个大概时间就可以了,我们中国人有个优势,就是有着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农历,农历初一至农历初八为上弦凹月,农历廿三至农历三十为下弦凹月,这段时间月光干扰相对较小,满月或下弦凸月(盈凸月)是最糟糕的。


3、看天气


       主要是了解云层云量分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及其变化趋势。可以上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等网站查询,也可以使用彩云天气、墨迹天气等APP。


4、看地点


       事先了解观测地的地形、气候、后勤、交通、安全、光污染等要素。寻找没有光污染、人烟稀少、地形开阔是总体原则,但没有经验的爱好者不要轻易独自前往陌生的地方。


想象与真实的流星观测对比图


II : 流星雨的基本目视观测方法


       使用裸眼目视观测流星是最好的办法——任何一颗流星,它出现的时刻、位置,实现是完全无法知道的,你想看的多,必须长时间守望,而且要监视范围尽可能大的天区。望远镜的视场只有几度,照相机也只有几十度,而人眼的视场可以达到100°以上。流星出现时,可以说是转瞬即逝的,它的亮度、路径,甚至颜色,这些特征也就发生在这一瞬间。人眼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分辨能力是许多观测设备无法比拟的。我们看到很多望远镜拍摄的美图,都是经过几个小时甚至十几天累计后呈现的结果,这在流星观测方面完全行不通。


       目视观测有几点需要注意:首要的就是要注意保护眼睛。进入黑暗的空间需要有个适应过程。人的眼睛在光亮环境下主要是视锥细胞(多分布于视网膜中央)工作,能分辨颜色,黑暗环境由视杆细胞(分布在视网膜边缘)发挥作用,但对颜色不敏感。视杆细胞“重启”速度很慢,需要20~30分钟时间才能再次完全适应黑暗。所以观测时千万不要用闪光灯拍照,也不要用手电筒,也尽量不要用手机照明。我们一般都建议使用红光手电,或用红布包裹在电筒外。


目视观测流星需要关注或记录以下信息:


观测的时间段、观测地的地理坐标、海拔


极限星等——即肉眼可以看到最暗的星是多少等,可以通过电子星图查验,或查阅IMO提供的极限星等参考表。


云遮比——即天空被云覆盖的大致百分比,这是个凭感觉凭经验的值。


流星是否群内——流星轨迹反向延伸,看是否指向辐射点,同时需要根据流星与辐射点之间的位置加以确认。这部分内容可以回听上一期。


流星星等——与附近恒星进行对照得出估算星等。


其他特征——如速度、颜色、有无余迹(通常火流星才有可能有余迹,短则1、2秒,长则十几分钟)等。


对普通观测者来说,最好能学会记录群内、星等,记下总数。如果想从事较为专业的流星计数观测,甚至尝试做标准观测并向IMO提供有效报表的,可以关注微信订阅号“天文茶餐厅”和“旭岽叨科学”近期的图文。

节目中提到的高级玩法(绘图)


PS : 友情提示——最好准备睡袋、防潮垫、枕头、较厚的外套(秋冬季节要拿出最厚的衣服)、厚袜子(建议有条件的话观测前用热水洗脚套上干净的袜子)、零食干粮、热水等。躺着看流星更舒服,但是不要睡着了!!


III : 流星雨的基本摄影观测方法


选择合适的相机——单反或微单,支持20秒以上长时间曝光,ISO不低于3200。


选择合适的镜——建议焦距不超过25 mm,这样视场不小于45°。土豪可以选择广角或鱼眼镜头。光圈数值不高于3.8(越小越好)。

这张图随便配的,摄影高手们,你们比我们专业多了~


配备三脚架、快门线(最好是自动数控快门)、红光头灯等。有条件的可以配遮光罩、防雾罩、补光照明等器材。


根据视场情况选择合适的天区,如果视场小的话不要对着辐射点。如果可以结合地景有望出美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