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都广播电视台【香见】

 华i8gk2r35niu9 2019-01-29
状元街旧影。
状元街状元府旧照。
新都状元街上原来的状元牌坊。
从盐市口往南走,经大业路而后过路口,进入烟袋巷。这是一条容易被忽略的小街,车流人流都在路口往右进入新光华街,再分流到人民南路或者红照壁街了。这条小巷,像根细小的神经末梢往前延伸着,在与指挥街相接的地方又分出了一个叉。这条从烟袋巷上分出来,最后又一头搭在新光华街上的“神经末梢”,就是因明代状元杨升庵在此居住过而得名的状元街。
文脉长存的状元街
几十年前问一个人知不知道成都状元街,是验证他是不是成都人的一个方法。这里还有一个简单的问法,就是问你知不知道“状52”。知道的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不知道的就是客居成都,或刚来成都不久的外地人。
“状52”是状元街52号的简称,民国时这个地址曾是慈佛学社,接待过不少宗教界知名人士,上世纪50年代改作市公安局的拘留所。悠然的成都人如说某个少年不学好,受到公安局惩治,都不直接说去拘留所,而是说“某某去状52报到了”。或者讲,你惹得起他吗?人家是到状52去吃二、三元的,又有饭票又有铺位。
状元街上过去曾有几家家具店,卖的成都土漆的深褐色家具(人们称为“偷油婆色”)。样式老旧,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在以前几家家具店的基础上,状元街的家具业快速扩充,很快形成了成都市的著名“家具一条街”,不仅是成都最早的家具集散地,也是全市屈指可数的专业街市。当时全街几乎半数家具户都在此开业,一些原来做其它生意的,见家具业兴旺,也有的改作家具生意了。
状元街旧名叫磨子街,明朝正德年间的宰相杨廷和曾经在这里建有宅院。嘉靖时,这位川籍丞相23岁的儿子杨慎高中状元,成为蜀中一大荣耀之事。杨慎堪称明朝博学之人,学问渊博,建树颇丰,文名极盛,很快做了高官。他35岁那年,和一批忠心正直的大臣苦苦进谏,得罪了明世宗,杨慎被打压发配到滇西生活。到了边疆,杨慎在逆境中抱病研究了云南的地理民俗,最后客死他乡。杨慎一生留下了两千多首诗词,一生撰写和整理了400多篇著作。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忠贞之人,将磨子街改为状元街。杨廷和的宅院在清代卖给了川东道符兆辉,他的儿媳项氏后来捐出来做了河南会馆,杨慎在新都桂湖的故居,到今天成了他的纪念馆,又称升庵桂湖,园中丹桂飘香,成为川人赏桂花的绝佳之地,桂湖的姜糖也成了川中名小吃。
另一个文人,四川文学家李劼人故居也在状元街,对李劼人的菱窠,都知在沙河外,但对状元街的居所却知之甚少。李劼人前半生二十多年的住所,在状元街的杨家大院。曾是李劼人外公的私宅,院子很大,不仅有宽敞的院坎,有花木丛林,还有戏台。1894年,3岁的李劼人随母亲回到外公家。此时外公已家道中落。母亲、祖母和曾祖母三个三代寡妇住在一起,李劼人是唯一一个未成年的男丁,母子俩的生活除了外婆接济外,也自己动手搓制祖传的一种药丸换点微薄的收入勉强度日。在这里生活了13年后,李劼人从这里出发到法国留学,临行前与母亲的内侄女、表妹在这里结婚。
后来李劼人应卢作学邀请到重庆工作,三年后又回到状元街,并在此写下了《死水微澜》长篇小说,并翻译了大量的外国小说,诗歌。在此时间生下了一对儿女,1930年李劼人辞去大学教职后,在此街开了一家小酒店,名曰“小雅菜馆”,专门经营川菜。李劼人亲自下厨掌勺,并创新发展了川菜。
杨升庵住过两三年
成都市民万郁文是在一九八二年走进成都状元街33号状元府的,因为那一年,她成为住在状元府的李老先生的媳妇。
据万郁文回忆,谈朋友时,问对方的家住在哪里,回答吓了她一跳,男朋友说住在状元街状元府内。哦,一个带有神秘色彩、令人向往的院落。一个阳光照耀的日子,万郁文终于小心翼翼地走进了状元街,走进了状元府。
状元府的大门不同凡响,两扇酱红色的大门足足有几丈宽大,大门上方,订着33号的门牌。进院子是一个小小的空地,空地后是一副巨大的黑漆描金的屏风,上面是威武的雄狮、麒麟图案。空地两边有巷道通向两边侧院。从屏风两边前行,是两排长长的厢房,中间是一个大大的院子,院中两棵高大的桂花树。上面一排就是状元府的大厅堂了。在厢房与大厅之间,左右各有两条过道,通到后面的两个小院,小院内房间出后门又是另一个小院,与大厅内房间的后门连接,这样院子套院子,房间接房间,全院即相连相通,又分得开,各有其用。院内共有9个小院,每个院内都有大小不同的天井。大门外原有两座石狮雄踞,旁有拴马石厩。房顶瓦脊四角高翘,留存明代建筑风格。
当时八十年代,房屋建筑虽然败旧,但是其雄风不倒。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昔日的状元府就成为了冶金厅、机械厅、轻工厅、煤炭厅的职工宿舍,共住有六十多户人家。万郁文家住在正厅堂的耳房,是前后套间,房屋梁高室宽,全黑色木质裙板为墙,红漆地板,屋顶有顶棚开天窗,天窗高出口为玻璃亮瓦。门前是很宽的街沿,可惜围成了厨房。进房间有很高的台阶,地板下的通风口很大,里面空空荡荡,洞口还包有铜皮。后面房间有一道后门,开后门是一个小院,园内一棵泡桐树高大雄壮,树冠遮天蔽日,至使小院内长满了青苔。
据史料记载,这座府邸是明代武宗时殿试第一名状元郎杨升庵的父亲杨廷和在成都的住处。
至于他在成都这座府邸住了多长日子,夫人黄娥是否在此宅写下了情深意长盼郎归的千古绝唱,就不得而知了。有些地方志和文史资料介绍,杨升庵一家很可能在这里居住了两三年时间。
1987年,四川省人大在指挥街征地,涉及到状元街33号后院,住在那里的人家最早开始了搬迁。后来,状元街陆陆续续进行了拆迁,到了2000年,昔日的状元街、状元府彻底在城市中消失了。
新都也有状元街
说起新都的名人,几乎所有新都人都会脱口而出:杨升庵。这位明代四川地区唯一的状元,是新都人的“偶像”。除了广为人知的桂湖,又名升庵祠,新都区的升庵中街、升庵西街,还有升庵中学、状元街、娃娃堰、杨公桥等,这些地方,都可看到杨升庵的痕迹,新都状元街就是其中之一。位于新都街道的状元街,离宝光寺不远,是明代状元杨升庵的府第所在地。清代乾隆年间,四川布政使查礼在这里住过两年,调离四川时在街中修建了状元坊,以纪念杨升庵这位命运多舛的状元,因此这条街道就被老百姓叫作状元牌街。不过,老的状元牌坊已经不在了,几年前,在状元街街头,新建了一座。现在的状元街属状元社区管辖,现辖三街五巷,共31个院落。
不管是在成都还是在新都,状元街的变迁是在所难免的,但在滚滚而逝的历史长河中,一个人、一条街、一座宅子,尽管只是历史长河的一朵浪花,但仍然被故乡深深纪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